李江濱
因為有多年的國際班從業(yè)履歷,筆者有機會直接了解到國際學校的文學課教學。國際學校中學階段的文學課安排的課時比較多,文學課的開設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語言運用(寫作、演講、辯論等)能力。在國際學校,每牽涉新的作品,老師也會介紹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主要思想以及相關的時代背景;故事類的作品也需要歸納主題,分析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等。但國際學校的文學課又有其鮮明的特點。本文以《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對國際學校文學課教學的體會。
一、重視閱讀,并落到實處
國際學校的文學課課時多,教師會在課上帶著學生精讀一些篇章,但課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經(jīng)常會布置各種各樣的閱讀作業(yè)。大量的課后閱讀是開展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也推進了教學的進度。
由于國際學校的課程是過程導向型的,也就是每次作業(yè)和測試,其成績會計入本學科的課業(yè)成績,而課業(yè)成績優(yōu)異是申請到好大學的前提。所以,老師每次布置的閱讀任務,學生基本都能按要求完成。
二、在課堂上安排更多的活動
以戲劇單元為例,課堂上除了常規(guī)的分析人物形象、情節(jié)、主題,介紹背景,老師會安排很多的活動。
比如制作海報?!读_密歐與朱麗葉》共五幕,老師會把全班同學分為五個組,每一組手工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海報,海報的內容包括所負責的那一幕的主要劇情,及本組成員對這一幕牽涉的人物角色的介紹、分析、評價。每組同學還可以在海報上增加其他內容,并在課堂上向大家介紹為什么要增加這些內容。在最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每個組都要在課上介紹本組海報的內容及特點,最終由老師給每個組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打分。
比如表演課本劇。在整部戲劇學習完畢后,老師會安排時間,讓學生表演學過的內容,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第四幕。這種活動基本上都是全班出動,分別有同學負責編劇、導演、場務、宣傳及表演、攝像等。老師和學生會盡可能地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把劇本表演得到位。表演時會邀請其他有時間的老師和校工一起觀看。
還會安排辯論會。比如正反雙方就“羅密歐之死應該由羅密歐本人負主要責任,還是由其他人(因素)負主要責任”進行辯論等。
三、讓課堂關聯(lián)自身和生活
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課堂教學為例來說。貫穿這一課教學始終的有一個核心問題:我們之所以成為自己,是不是因為我們具有某種特別之處?課堂一開始,老師就發(fā)給學生打印好的問題:和他人相比,你在家庭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你認為這些不同和你之所以獨一無二有多大關聯(lián)?老師會給大家時間思考,然后下筆回答這一問題?;卮鹜旰?,讓小組的其他成員說一說他們眼中的你具有什么特點,以及在他們看來,為什么你會有這種特點,之后你再比較自己就這一問題的看法。此后每講完一兩幕,老師還會繼續(xù)讓大家討論某一個角色生存背景的不同與他性格之間的關聯(lián)。并逐漸讓大家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沖突、誤解和每個人的獨特性之間的關聯(lián)。
全劇講完后,老師會繼續(xù)追問:學完《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你對自己個性的思考有哪些地方更加深刻了?文學是源于生活的,且文學也是人學,既然文學課堂與“高考”沒有太多的關聯(lián),那么文學課堂就更容易回到對生活、對人的關注上來。相對生活化的設計,會讓學生感受到文學對現(xiàn)實的超越與啟示,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文學的魅力和價值,這對于學生更加喜歡這門學科,在課堂上更加投入,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總體而言,國際學校文學課課堂呈現(xiàn)出的特點與其背后的評價方式、機制有很大關系,而這種評價方式和機制又是根植于具體國情的?!八街梢怨ビ瘛?,多學習多借鑒,必會使我們的語文課質量得到保證,并不斷提高。
(本欄責編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