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樂
“五脊六獸”是個值得玩味的北方方言詞匯,一方面,它被用來形容人百無聊賴、郁悶難受,電影《龍須溝》里講道:“我舍不得我的活兒,一天不干活,就五脊六獸地難過?!?另一方面,它又有高興神氣、張狂炫耀的意思,例如,“他發(fā)了點財,天天五脊六獸地不知道姓什么”。究其本源,“五脊六獸”其實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術(shù)語。
所謂“五脊”,常見于古代的宮殿和大型佛殿中。其屋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前后兩坡相交成為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后兩坡相交形成四條垂脊,統(tǒng)稱“五脊”。所謂“六獸”,是指屋脊上的神獸雕飾,正脊的兩端是龍吻,又叫吞獸,另外四條垂脊上各自排列著五個脊獸,故而總稱“六獸”。中國古代建筑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鎮(zhèn)脊神獸,可以避火消災(zāi),并且?guī)砑?,所以他們對六獸頂禮膜拜。
脊獸形態(tài)各異,除了吞獸,最常見的還有狻猊、斗牛、獬豸、鳳、狎魚。這些傳說中的異獸往往神態(tài)猙獰,民間便抓住它們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形象特征,來形容人郁悶難受時的心情。在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中,有一段對漢奸藍東陽的精彩描寫,說他一方面要整治大赤包以便做到所長位置,另一方面又想討好大赤包的女兒招弟,以致“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獸地不大好過”。這里的“五脊六獸”,形容的就是藍東陽忐忑不安的心理。
宋代以后,屋脊上裝飾的脊獸數(shù)量越來越多,脊獸越多表示建筑物的等級越高。一條屋脊可能有一、三、五、七、九個不等的脊獸,數(shù)量都是奇數(shù),如紫禁城中和殿、保和殿的脊獸都是九個。但也有例外——太和殿一條屋脊有十個脊獸,比中和殿、保和殿多了一個“行什”,得“十全十美”之意,太和殿作為正殿,有舉行典禮的功能,這也是它唯獨出現(xiàn)在太和殿的原因。
可以看出,脊獸的裝置體現(xiàn)了禮制,除了數(shù)量限制,所用材質(zhì)和安放地點都有講究。宮殿建筑的脊獸采用琉璃瓦來制作,一般公家官廳裝飾瓦獸,民房則不能安脊獸,除非一些有功名的人家得皇帝特批敕建,這樣的安獸之脊叫作“儀脊”,表示在這個建筑里居住的人受到了特殊禮遇,以此顯示家族的榮耀。得此榮耀自然是值得炫耀的事,所以五脊六獸衍生出了“張狂炫耀”的意思,如“閑地他,整天五脊六獸地逛了東家逛西家, 亂串門子行”“看你高興得五脊六獸的”……
五脊六獸的脊獸裝飾,傳達著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觀,先民透過建筑,寄予國家社稷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祈愿,當它變成語詞被人們用在生活中時,又詮釋了新的意義。
(摘自《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20 年第11 期,張云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