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惠
(江漢大學 醫(yī)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tǒng)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chǎn)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fā)的肝損傷[1-2],這種藥物不良反應是十分常見的,嚴重者可導致急性肝衰竭甚至出現(xiàn)死亡等不良預后[2-5]。本文報道1 例尿毒清顆粒致肝損傷并進行相關文獻復習。
73 歲老年男性患者,因“納差、尿黃10 余天”于2021 年4 月5 日入院。患者6 年前于武漢市第四醫(yī)院體檢時發(fā)現(xiàn)腎功能異常,多次查血肌酐波動于109-179μmol/l,完善相關檢查后考慮“慢性腎衰竭 CKD3a 期”,予以降壓、護腎等對癥治療,期間規(guī)律門診復診。2021-03-12 門診復診查血肌酐138.2μmol/l,遂加用尿毒清顆粒(1 袋/次,qid)降肌酐治療。10 余天前患者出現(xiàn)納差、尿黃、惡心不適,門診查尿常規(guī)+尿沉渣定量:尿膽原1+,尿膽紅素1+,紅細胞(隱血)1+,尿蛋白1+;尿微量白蛋白:38.60(mg/l),尿白蛋白/肌酐 44(ug/mg);肝功能:總膽紅素 107μmol/l,直接膽紅素67.6μmol/l,谷丙轉(zhuǎn)氨酶1545U/L,谷草轉(zhuǎn)氨酶849U/L,γ 谷氨酰轉(zhuǎn)肽酶83U/L;腎功能:肌酐158.4μmol/l,以“慢性腎衰竭 急性肝損傷”收住腎病內(nèi)科。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 余年,最高壓達180mmHg,長期予以“氨氯地平、美托洛爾、氯沙坦”降壓治療,血壓控制可;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長期服用“非那雄胺、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對癥治療。入院查體:生命體征穩(wěn)定,全身皮膚輕度黃染,余心肺腹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入院相關輔檢: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118g/l,余未見明顯異常;肝腎功能:肌酐144.8mmol/l,總膽紅素:102.0μmol/l,直接膽紅素63.6μmol/l,間接膽紅素38.4μmol/l,谷丙轉(zhuǎn)氨酶1272U/L,谷草轉(zhuǎn)氨酶534U/L,γ 谷氨酰轉(zhuǎn)肽酶82U/L,堿性磷酸酶205U/L,白蛋白37.9g/l,余正常;尿液分析+尿沉渣定量:尿膽紅素 1+;紅細胞(隱血)±;尿蛋白±;血脂、凝血機制、高敏肌鈣蛋白I、心肌酶譜均未見明顯異常;血氨值正常范圍內(nèi);甲狀旁腺激素正常;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未見異常;肝炎系列檢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 弱陽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自身免疫抗體檢查正常;糞便常規(guī)+隱血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竇性心律T 波改變;胸部+心臟CT:主動脈及冠脈管壁鈣化;全腹部CT:間位結(jié)腸;右側(cè)腎盞點狀高密度影,考慮結(jié)石或血管壁鈣化(與既往腹部CT 相比無明顯變化);頸動脈+椎動脈彩超:雙側(c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形成;心臟彩超: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前列腺、膀胱彩超:未見明顯異常;肝膽脾胰雙腎彩超:肝囊腫、左腎結(jié)石;膽道MRCP:肝臟多發(fā)小囊腫;間位結(jié)腸。
目前診斷考慮:(1)急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可能性大(2)慢性腎衰竭 CKD3a 期;(3)高血壓病3 級 極高危;(4)前列腺增生。予以護肝(異甘草酸鎂、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退黃(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降壓(氯沙坦、氨氯地平、美托洛爾)、抑制前列腺增生、護胃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后復查肝功能較前明顯好轉(zhuǎn)(見圖1、2)、黃疸消退。余相關指標見表1。
表1 患者相關輔助檢查結(jié)果
圖1 膽紅素隨時間變化趨勢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龐大,各地醫(yī)療水平、用藥種類及劑量、用藥習慣和人群的個體化差異等因素,藥物性肝損傷在各個地區(qū)的發(fā)病率也可能存在區(qū)別。據(jù)報道,在因急性肝損傷住院的患者中,約20%為急性藥物性肝損傷[4]。目前我國尚缺乏大數(shù)據(jù)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因此藥物性肝損傷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尚未明確。
全球內(nèi)目前已知的具有潛在肝毒性的藥物有 1100 多種,常見藥物包括抗感染藥、抗腫瘤藥物、心血管系統(tǒng)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某些生物制劑、中成藥物等[1,6]。國內(nèi)報道與肝損傷相關的中成藥物有何首烏、土三七以及治療銀屑病、濕疹等的復方制劑[5]。尿毒清主要由大黃、黃芪、桑白皮、苦參、白術、茯苓、白芍、制何首烏、丹參、車前草等制作而成,是腎病內(nèi)科較為常用的復方制劑[7]。其具有保護細胞膜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能夠降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改善蛋白質(zhì)及脂肪代謝等功效。
目前有關尿毒清引起肝損傷的相關報告甚少[8]。但有關何首烏所致的肝毒性損傷越來越受到關注。文獻報道何首烏引起肝毒性機制并非是單一的,而是多途徑、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相關機制包括免疫應激、氧化應激與線粒體功能障礙、影響代謝酶等[9]。
本例患者入院前10 余日出現(xiàn)納差、尿黃、惡心癥狀,查體可見全身皮膚輕度黃染,除尿毒清顆粒為近期新加藥物外,余口服藥物均為患者長期用藥,且患者長期規(guī)律門診復查肝功能均屬正常范圍,可排除其他口服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傷?;颊呷朐汉蟛檠?、肝炎系列、肝病自身抗體、肝臟彩超、全腹部CT、膽道系統(tǒng)MRI 均未見明顯異常,考慮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實質(zhì)占位性、梗阻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的肝損傷可能性較小?;颊邿o煙酒嗜好,酒精性肝病可能性也較小?;颊咂剿責o畏寒發(fā)熱及血流動力學異常等,則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損傷可能性不大?;颊呷朐汉笸S媚蚨厩孱w粒,予以護肝等對癥治療后,肝功能明顯好轉(zhuǎn),出院半月后門診復查肝功能恢復正常。綜上,考慮患者肝功能損傷為尿毒清顆粒所致的不良反應。遺憾的是本例患者未行肝穿刺活檢進一步證實。
圖2 肝酶隨時間變化趨勢
尿毒清顆粒中的何首烏成分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肝功能損傷,希望本文可提高臨床醫(yī)師及藥師對尿毒清顆粒引起的肝損傷的警惕性,合理用藥,積極監(jiān)測藥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