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紹妮
備受世人關注的10月28日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真相公布后,眾人嘩然。2人沖突,15條鮮活的生命驟然消逝,教訓極其慘痛。掩卷長思,痛定思痛——這是誰的責任?又由誰來擔當責任?當時車廂里的“旁人”有沒有責任?這個問題很值得世人去思考。
其實,我們都知道,學校不僅是讓學生收獲學識的地方,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場所?,F(xiàn)今學生的“責任擔當”素養(yǎng)嚴重缺失,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已經(jīng)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給孩子強調(diào)要做一個端端正正的人、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有社會責任的人時,可曾想過,如何進行“責任擔當”的有效教育呢?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一些做法簡單地闡述出來貢大家參考,以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學生。
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責任與擔當”的素養(yǎng),在我認為:
第一,要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以正確的理論引導,喚醒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加強對學生進行責任與擔當?shù)乃枷虢逃耐緩街杏屑w教育與個別教育。而集體教育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課的方式進行。在學生出現(xiàn)責任與擔當意識淡薄現(xiàn)象之后,就應該及時地召開“責任與擔當”的主題班會課。班會課可以用班訓來引導學生認識“責任與擔當”的重要性,同時用一些名人事例,強調(diào)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不能推卸責任,要有擔當精神,然后讓學生圍繞主題“責任與擔當”來談認識、談感受等,這樣大部分學生都有所改變,效果好。但也不排除有個別頑固派的學生,對于頑固派的學生就應該用個別教育的方法進行再教育了。個別教育的學生,一定要根據(jù)其性格、特點、愛好、家庭背景等多種因素結合進行教育,另外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導之以行,持之以恒”,這樣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記得,我曾經(jīng)帶過這樣一位學生:早讀、下午第一節(jié)課、晚修第一節(jié)課總是踩著上課的鈴聲進教室,遲到的次數(shù)也很多,有時只是差幾秒鐘就被值日領導“抓到”,不僅影響了班級“流動紅旗”的評比,也影響了很多同學的積極性。其實,這個學生一是有點懶散,學習沒有緊張感;二是在他認為,每次只是遲到半分鐘,甚至是幾秒鐘,都是小事,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全方位了解他后,多次找他談話,一方面強調(diào)“責任與擔當意識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強調(diào)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情”與“理”的開導,終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影響了自己的成績,還影響到了班級。此后,這個學生再也沒有出現(xiàn)上課遲到的現(xiàn)象。?
第二,要優(yōu)化班級管理,深化責任擔當精神。
每個學期開始,我都創(chuàng)設了“我的班務 我擔當”班級管理制度,通過自薦、投票、選拔并培養(yǎng),開展班干部輪換制,班干部的角色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起相應的擔當意識。 所以,按照活動方案對班干部進行定期輪換,保證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和建設中去,培養(yǎng)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集體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 另外,我還積極營造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會做事”的良好氛圍。在班中,我常用班干值班制度,讓學生監(jiān)督學生,做到自我管理。在班級的工作中,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合理的分工使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職責,各盡其職,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班級責任意識。學生能主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是具有責任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而自覺地為集體、為他人承擔分外的事,更是榮譽感的高度體現(xiàn)。
第三,要多開展“責任擔當”班級活動,激發(fā)學生責任與擔當?shù)囊庾R 。
其實,我們知道班級可以開展為別人分憂解難的活動,如責任心手抄報的制作、責任心大討論、勇于擔當征文比賽、興趣小組等等。這些活動也許對我們老師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都能帶給別人溫暖,自己也會更加理解別人的做法,更能寬容別人的錯誤。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老師要關注學生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延伸,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責任與擔當?shù)乃仞B(yǎng)。另外,在這些活動中也要實行適當?shù)母偁帾剟钪贫?,讓學生之間相互競爭、互相促進、建立典范,讓責任與擔當?shù)囊庾R慢慢地注進學生的腦海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第四,要適當?shù)倪\用懲罰性教育,喚起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意志薄弱,遇難而退,毫無責任,沒有擔當精神,不知道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受一點挫折就動不動用所謂的行動去威脅愛他們、關心他們的人。想當初我也怕傷害他們自尊,處處小心。但實驗證明:一味地賞識教育已不符合當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第五,要與家長溝通配合,多方面提供責任空間,形成多方面角色責任。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互相促進、互相推動,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未來成長和發(fā)展,獲取更加理想的教學成果。所以學生角色責任形成,還應與家長溝通,在社會實踐活動等諸多場合設置鍛煉機會,使學生養(yǎng)成全面的責任意識,具有責任體驗。針對學校,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關系,利用現(xiàn)代化通訊工具,如校信通等,與學生家長建立緊密聯(lián)系,同時教師需要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以實例為依據(jù),引導家長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督促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有必要時還可以請家長到校作客座教師,加深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促使家長參與到學校責任感培養(yǎng)工作當中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與此同時,社會作為鍛煉人才的巨型煉鋼爐,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和感知真實的社會,學校可通過舉辦義賣等的社會活動,增進學生對社會貧困群體了解,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不僅是社會集體的一員,并且擔負著國家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重任,從而促使學生在社會活動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責任擔當精神。
以上這些是我本人的一些體會和做法,如有什么不足,敬請同行們指出。總而言之,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使學生理解責任、體驗責任,并且能擔當起建設未來中國的責任。也就是讓責任與擔當成為一種習慣,成了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他就會自然而然擔負起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