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語文素養(yǎng)”是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學生基本的綜合性人文素養(yǎng)。其中,閱讀能力既是理解能力的表現(xiàn),也是表達能力的基礎。本文通過分析低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意義,以本班級實踐探索為例子,對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從選擇閱讀圖書、班級閱讀指導、家校合力等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分析,旨在讓教師在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掌握方向和方法。
【關鍵詞】低年級;整本書閱讀;實踐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教學建議部分做了這樣的表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并且規(guī)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這便為整本書閱讀的必要性提供支持。低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由于識字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限制,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需要結合教師的有效引導,才能得到豐富的閱讀體驗,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下面,筆者從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入手,以本班級實踐探索為例子,對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從選擇閱讀圖書、班級閱讀指導、家校合力等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分析,旨在讓教師在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更有方向和方法。
一、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閱讀在語文素養(yǎng)中占重要地位,但是,在現(xiàn)實當中,淺讀、散讀、快讀正悄悄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開展整本書閱讀,有益于學生把書讀懂、讀透,讀出自己的味道、讀出自己的方法。
學生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閱讀量和閱讀水平有限,在探索低年級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難題,但只要明確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意義,必然會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低年級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F(xiàn)如今,學生大多進行短篇閱讀,但若僅僅進行篇章閱讀,學生往后會對中長篇故事產(chǎn)生畏難心理,不愿讀長書。因此,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專注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區(qū)別于語文課本上的“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在材料上不再是一篇節(jié)選文章的含英咀華,而是一本有獨立思想價值、連續(xù)性和豐富性的文本,給讀者帶來更連續(xù)、豐富、多層次的閱讀體驗。
3.促進學生提升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對于不同認知和知識結構的讀者,一本書當中有理解困難的地方,也有一目了然之處,有讀者十分感興趣、想要多讀幾遍的內(nèi)容,也有讀者贊嘆不已,想要朗讀或摘錄筆記的部分。因此,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個性化的閱讀過程。通過有效的閱讀引導,低年級學生也能夠達到整本書閱讀,能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掌握適當?shù)拈喿x方法,理解、表達、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等都得以提高,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班級實踐,探究整書閱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不是“操之過急”,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選擇圖書、閱讀目標和要求、閱讀計劃和指導上都必須循序漸進。在學校教學中,筆者的教學對象是一至三年級的低年級學生,為了讓他們能在閱讀中獲得更加豐富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促進自主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引導,通過班級實踐,探究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根據(jù)教學情況,一學期進行一至兩本的整本書深入閱讀,教師的指導閱讀主要以四個步驟展開:教師導讀、自主閱讀、課堂交流、課后分享。同時,結合家長親子閱讀,進而更好地推進自主閱讀。以下是班級實踐的具體做法:
(一)經(jīng)典為馬,打好人生底色
閱讀書籍的選取上,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要求,同時,要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閱讀書目的選取上,筆者主要根據(jù)以下三點原則:
1.經(jīng)典繪本入手。繪本故事以引人注目的圖畫和簡易通俗的句子,或向讀者介紹奇妙的科學知識,或在講一個精彩有趣的故事,時而讓人驚奇,時而讓人捧腹,時而讓人若有所思,時而又讓人憂傷。就是這樣的一些繪本,學生們讀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甚至是迫不及待。以繪本閱讀入手,可以打開學生們對閱讀的喜愛、理解,讓興趣成為教師。
2.新課標推薦書目為主。為了閱讀能更好地延續(xù)課本,與語文課程相呼應、相結合,在書目的選擇上,會以課后推薦書目和新課標推薦書目為主,尤其是“快樂讀書吧”里推薦書:一年級《和大人一起讀》《讀讀兒歌和童謠》,二年級上冊《小鯉魚跳龍門》《“歪腦袋”木頭樁》《孤獨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飛的貓》,二年級下冊《神筆馬良》《七色花》《愿望的實現(xiàn)》《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三年級上冊《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三年級下冊《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這些書目都是經(jīng)典童書,有的趣味十足,有的貼近生活,有的充滿想象,有的是課文延伸,能夠讓學生打開閱讀視野,并且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學以致用。
3.國際兒童大獎文學作品添色。在進行過繪本、“快樂讀書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后,還應該給學生們拓展其它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而獲得各國際兒童文學大獎的作品就是很好的選擇,如,國際安徒生文學家、紐伯瑞文學獎、凱迪克圖書獎等。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本書的整本書閱讀進行實踐策略探究:繪本:《獅子爸爸的茶會》《小豬變形記》;“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一只想飛的貓》《七色花》《稻草人》《中國古代寓言》;國際兒童文學獲獎作品:《綠蹦蹦》《報童的夏天》《星星小時候》《再見,不勇敢的我》等。
(二)樂啃書“包”,推進整書閱讀
對于低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筆者采取的策略主要是班級閱讀為主,家庭配合為輔。根據(jù)教學情況,指導閱讀以教師導讀、自主閱讀、課堂交流、課后分享為的方式展開。在班級閱讀實踐中,筆者主要以設置分級閱讀單、班級閱讀分享、創(chuàng)意寫作三方面進行,而這些閱讀實踐,由一個個不同特色的學習單組成,這些學習單被筆者稱作特色“包”:
1.猜想包、問題包
(1)課堂導讀:巧設猜想包,提高閱讀期待。在翻書開始閱讀前,先進行充分猜想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書本的閱讀期待。例如,在閱讀《一只想飛的貓》前,讓學生猜測:“為什么它想飛、它為了想飛付出過什么努力、最終是否能成功飛起來?”;閱讀《稻草人》之前,讓學生猜想:“這是一個怎樣的稻草人?在他身上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在繪本《獅子爸爸的茶會》新書下發(fā)前,讓學生猜想:“獅子爸爸的茶會會邀請客人嗎?猜猜獅子爸爸的茶會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在《小豬變形記》繪本閱讀前,讓學生交流“當聽到這書名時,你猜猜小豬為什么想變形、會變成誰呢?最后能如愿嗎?”;在閱讀當代兒童作品《星星小時候》前,讓學生猜想“猜猜星星小時候會是怎樣的呢?星星小時候可能會有什么可愛的故事?”
通過讀書前的發(fā)散性猜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猜想和閱讀期待,對于接下來的整本書閱讀奠定良好的情緒基礎,樂于接受整本書閱讀。
(2)推進閱讀:巧用問題包,激發(fā)閱讀興趣。問題包的設置通常分別在讀書前和讀書中進行,提問的形式可以是學生設疑或教師提問。閱讀前,通過學生對書名、封面、書脊的觀察,教師進行簡單提問。如,在閱讀《七色花》前,學生們會提出疑問:“這朵七色花有什么特別之處?他有主人嗎?”;進行日本文學《綠蹦蹦》閱讀前,學生們提出了許多問題:“綠蹦蹦是誰?綠蹦蹦的旁邊為什么會有一只貓頭鷹呢?”“綠蹦蹦是因為會跳才起這個名字的嗎?”在《報童的夏天》閱讀前,筆者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單:“夏天給你什么印象?你知道報童是干什么的嗎?看到封面給你什么感覺?”而在閱讀過程中,主要由學生進行提問,如,《報童的夏天》中,由于故事發(fā)生在美國,離學生實際較遠,筆者設置了一張閱讀單,里面就有“我的發(fā)現(xiàn)和疑問”一欄,讓學生把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惑記錄下來,讓閱讀充滿新奇。
通過閱讀前和閱讀中的問題包設置,學生們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當中,在閱讀中尋找答案,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在閱讀中進行疑問設立,讓學生帶著新奇去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從而順利進行整本書閱讀。
2.導讀包、討論包
(1)自主閱讀:導讀閱讀單,讓整書閱讀變簡單
對于習慣于單篇閱讀的低年級學生而言,整本書閱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分階段地設置導讀閱讀單,對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有積極作用。一本書設置3到4張閱讀單,由淺入深,從整體感知到精細閱讀,從故事到人物,從語言到表達,步步推進,循序漸進,讓低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和得到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學習了課文《當世界年級還小的時候》后,筆者順勢帶全班學生閱讀當代作家陳詩哥所著的《星星小時候》。本書圖文穿插的形式,符合過渡書的特點,非常適合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閱讀。作者用趣味性的語言和故事性的描述介紹了宇宙各個星體,其描述的11個星座故事分別針對宇宙中不同星座、星體、星象等重大事物之由來,給予了“兒童創(chuàng)世說”嶄新解釋。這些解釋大多天馬行空、童趣飄揚,卻又具體而微、絲絲入扣,詩心與童心、想象力與邏輯力比翼齊飛。
進行《星星小時候》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書目內(nèi)容特點,筆者設置了三張閱讀單(如下圖),閱讀單以教師導讀為主,包含猜想疑問、閱讀打卡記錄、故事之最、資料拓展,等等:
書名《星星小時候》讓人充滿遐想,于是,有了閱讀單的“問題包”:“聽到書名《星星小時候》你有什么想問的?”也有了閱讀單里的“猜想包”:“你來寫一個《星星小時候》的故事吧?!辈虏鹿适聲鯓舆M行,提高閱讀期待。通過觀察封面,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得書籍信息,如,作者、作圖、出版社等,為全面進行整本書閱讀增添內(nèi)容。
導讀閱讀單中,可包含許多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書目特點,可設置不同要求。繪本類書目,重點放在發(fā)現(xiàn)和表達,如,在《獅子爸爸的茶會》中,引導學生閱讀圖畫中的各個細節(jié),如,“觀察獅子爸爸的表情,你覺得他的心情如何?”通過圖畫細節(jié)來發(fā)揮充分想象,得到想象力和表達力的提升。同時,詞語摘抄對于低年級的詞語積累有重要作用,因此可附加。
閱讀以文字為主、插圖為輔的書目時,重點多放在“故事之最”,即記錄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最喜歡的人物或事物,道出緣由,讓整本書閱讀達到從字詞積累賞析,到故事情節(jié)分享、人物性格分析的層次;同時把喜歡的場景畫出來,學生們在閱讀記錄的同時,畫一畫,閱讀變得更富有色彩。另外,根據(jù)故事來設置特色閱讀單也十分重要。例如,《星星小時候》中“特別的信”用各種數(shù)字、字母寫給大自然寫一封信,專屬自己與對方的小秘密,充滿童趣;《再見,不勇敢的我》中,設置了“書中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角色,寫寫你對他們的印象”,讓學生把閱讀體驗細化到人物體驗和分析上;《報童的夏天》中,小主人公是個小結巴,在送報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人,于是設置了以下環(huán)節(jié):“寫寫讓你感到難受、溫暖、憤怒的地方”,通過特色的閱讀單記錄,學生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故事之最”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更多閱讀能力提升的環(huán)節(jié)還有以下將要講述的討論包、資料包、暢想包。
(2)課堂交流:暢所欲言討論包,激起整書閱讀的水花
整本書閱讀除了注重學生獨立、個性化的閱讀,通過設計“討論包”,在班級內(nèi)進行討論,能激起多樣性、多層次的閱讀水花。如,閱讀《小豬變形記》時,進行“小豬變身大討論”,討論小豬變身的方法;閱讀《報童的夏天》時,由于中美文化的不同,在課堂上進行了關于“種族歧視”的討論;閱讀《星星小時候》時,進行了關于“星座與性格”的討論;閱讀《綠蹦蹦》時,我們走出課堂,去尋找春天的足跡,以感官去討論春天的特點,等等。通過班級討論的形式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探究,把學生心中的疑問陳列出來討論,能讓學生圍繞同一個問題積極搜索答案,從而展開不同的解答,從中獲得與己不同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從而激起整本書閱讀的水花。
3.資料包、暢想包
(1)資料包,補充拓展。學生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資料搜集、拓展,把它展示出來,從而延展了閱讀的廣度,豐富了知識,也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讀《中國古代寓言》,可讓學生補充書上沒有的故事;讀《一直想飛的貓》,可讓學生介紹貓的特點;教學《七色花》時,讓學生搜集資料,整理幾種自己所認識或不認識的花的簡介;讀《星星小時候》,可讓學生介紹感興趣的星體;讀《獅子爸爸的茶會》,可介紹自己喜歡的甜點的制作;教學《綠蹦蹦》時,讓學生拓展書中出現(xiàn)的感興趣的事物……只要是學生們有興趣的事物,都可以放在“資料包”中,讓其自由講解拓展,閱讀便有了更多意思。
(2)暢想包,創(chuàng)意寫作。創(chuàng)意寫作以續(xù)寫、改寫、想象寫為主要方式,天馬行空、形式多樣地進行創(chuàng)意寫作,旨在讓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如,在《安徒生童話》中,改寫丑小鴨在變成天鵝之前的遭遇,或者續(xù)寫后來的生活;在教學《綠蹦蹦》時,綠蹦蹦是守護櫻花的綠葉,于是創(chuàng)新“試著寫寫你心中的()蹦蹦”;在《小豬變形記》中小豬進行了多次變身,續(xù)寫“它還會變成誰、怎么變”順理成章;在《再見,不勇敢的我》中,寫下“曾經(jīng)不勇敢的時刻”,以悄悄話的形式寫給教師,達到心靈撫慰;《星星小時候》中,“選擇一顆星星,想象它小時候的故事”讓學生沉浸在自己的童話世界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毕胂笫莾和顦芬獾谋磉_。閱讀作為一種輸入性的習得,而討論、搜集展示、創(chuàng)意寫作等,則有利于把閱讀體悟轉化為輸出性的表達,從而得到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家校合力,展示個性閱讀
低年級(尤其一年級)的識字量不多,整本書閱讀往往需要更多幫助;而二、三年級由于課程教學任務,整本書閱讀的時間必須大部分安排在課后。綜上,低年級進行整本書的有效閱讀,家庭的參與也尤為重要。由此,筆者通過以下三方面進行家校合力:
1.閱讀打卡,記錄點滴
閱讀貴在堅持,良好的家庭氛圍和鼓勵會加持這份堅持。教師建立微信閱讀群,家長記錄孩子在家的閱讀情況并發(fā)上群,以此相互鼓勵;每日打卡的方式發(fā)朋友圈。如,“我在進行某書閱讀,今日閱讀頁碼或章節(jié)為哪些,我的發(fā)現(xiàn)或收獲有什么”等,學生在得到更多點贊的支持下也會更樂于閱讀;而每次翻看閱讀打卡記錄時,閱讀的美好總會浮上心頭。
2.小朗讀者,美妙童聲
閱讀,除了閱還可以讀。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由于文本的趣味性十足,朗讀文段有助于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和邏輯。利用手機錄音或喜馬拉雅APP,把感興趣的文段朗讀下來,通過家委會、教師的兩方面評價,評選“最佳朗讀者”,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品味更多趣味,讓整本書閱讀變得輕松自在。
3.父母寄語,真情告白
閱讀單最后,筆者會設置“父母寄語”一欄。父母通過一段時間的陪伴,寫下對孩子的期望、對閱讀的理解。孩子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鼓勵與支持,才會對閱讀更有信心。
綜上三點,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閱讀中,家庭形成良好閱讀氛圍。家長記錄點點滴滴、輔助教師閱讀教學進展,在幫助孩子形成良好閱讀習慣、促進閱讀效果上形成強大合力,讓低年級整本書閱讀這件“難事”變成家庭日常,使得閱讀進程和閱讀效果事半功倍,個性化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自然得到提升。
三、總結
綜上所述,低年級進行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認知、知識結構認知、自主閱讀能力、人文素養(yǎng)有重要促進作用。通過多次的班級實踐探究,低年級整本書閱讀得以實現(xiàn),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書目的選擇、導讀單的設計、家長的配合缺一不可;猜想、提問,閱讀、討論,資料拓展、創(chuàng)意寫作,微信打卡、錄音朗讀等各種形式的多重配合,使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更有深度、廣度、趣味度。
參考文獻:
[1]陳鈺蓉.部編本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李小春.基于統(tǒng)編教材理念的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
[3]張月英.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四課型”教學策略[J].語文世界,2020.
[4]蔡玲.學習單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
[5]張莉.淺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與基本策略[A].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成都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5.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