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霞
教學內容:
這學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并且能夠為歌曲創(chuàng)作二聲部。
授課年級:
五年級
教學目標:
1.在在聆聽、朗讀歌詞、模唱中,能分辨歌曲的結構、旋律特征和走向,用抒情優(yōu)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在小組合作、師生合作中,體會三拍子歌曲的韻律,學會并運用三拍子指揮手勢。在創(chuàng)編中,能體會和聲的美妙。在小組合作中,對歌曲中六拍的地方能進行二聲部演唱。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能區(qū)分牧場和草原,體會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1)用抒情優(yōu)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體會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熱愛大自然。在創(chuàng)編中,能體會和聲的美妙。在小組合作中,對歌曲中六拍的地方能進行二聲部演唱。
(2)能體會三拍子歌曲的韻律,學會并運用三拍子指揮手勢。學生能夠為歌曲創(chuàng)編二聲部。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開聲練習:
1=B 2/4
ⅰ 7 6︱5 5︱ 5?6 7︱ ⅰ ⅰ‖
同 學你 ︱ 們 好 ︱ 何 老師︱ 你 好‖
活動一:
音樂旅行(觀看牧場的圖片,播放《噢,蘇珊娜》伴奏)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三年級認識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好朋友蘇珊娜嗎?今天她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她說她今天將要帶我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同學們看一看是哪里呢?
生:草原、牧場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可是牧場和草原是同一個概念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牧場和草原的區(qū)別吧?(播放PPT)看完之后告訴老師我們今天要去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是牧場
師:是的,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美國兒童歌曲《牧場上的家》(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用《噢,蘇珊娜》導入是因為它們都是美國的兒童歌曲,運用音樂旅行的方式,學生能有趣的揭示課題,并且讓學生自己來區(qū)分牧場和草原的區(qū)別。
二、揭示課題,展開學習
活動一:聆聽范唱,感受情緒,熟悉歌曲
初聽歌曲(聽歌曲的情緒、速度、拍子,教師在前奏結尾處加入口風琴,在唱的時候劃三拍子的指揮拍)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聆聽《牧場上的家》,同學們聆聽的時候帶著幾個問題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呢?
生:優(yōu)美,中速,三拍子
師:同學們聽得非常仔細,何老師剛剛也用自己的方法判斷出來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就是運用我們指揮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教師范唱帶著學生一起做三拍子指揮練習)
復聽歌曲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次聆聽歌曲,這一遍聆聽的時候同學們聽一下牧場上都有什么呢?
生:水牛、小鹿、羚羊等···
師:牧場這么美,怎么能沒有我們好聽的歌聲呢?讓我們的歌聲走進牧場吧!
設計意圖:在初聽歌曲時設計教師劃指揮拍可以讓學生對指揮拍有初步的熟悉,第二次練習由教師范唱帶著練習,可以讓學生二次熟悉歌曲并且練習指揮拍。在開頭、結尾處加入口風琴的聲音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融合了歌曲伴奏的音色。
活動二:喚醒想象,唱好歌曲
視唱曲譜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何老師的琴聲來視唱我們的曲譜,注意我們的弱起小節(jié)哦,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劃拍,何老師會用手勢告訴同學們什么時候開始唱。(教師邊彈琴邊劃指揮拍)
加詞演唱歌曲
師:嗯,同學們的視唱不錯,請同學們跟著音頻默唱歌曲。
師:相信經過了剛剛的練習,同學們對歌曲已經非常熟悉了,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音頻一起唱吧。(帶著學生一邊唱一邊劃拍)
設計意圖:視唱曲譜、默唱歌曲、加詞開口演唱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加入指揮拍,把指揮拍貫穿整個學唱歌曲的環(huán)節(jié)。
三、拓展延伸
活動一:二聲部合唱
師:剛剛同學們的演唱非常的棒,何老師為你們設計了更加有趣的二聲部,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用鋼琴教唱)
師:同學們唱的非常棒,接下來何老師要將同學們分為四組。一二組同學跟著音頻唱,三四組同學跟著何老師的琴聲一起來演唱二聲部(播放音頻,教師邊彈二聲部邊帶學生唱二聲部)
二聲部創(chuàng)編
師:同學們唱的太好聽啦,剛剛何老師在歌曲的長時值的地方創(chuàng)編了二聲部,我相信你們也能創(chuàng)編出好聽的二聲部。接下來請同學們?yōu)楦枨谝粯肪涞拈L時值的地方進行創(chuàng)編
請學生展示演唱
設計意圖:長時值處加入二聲部比較容易演唱,教師先做示范學生在創(chuàng)編的時候更有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美國兒童歌曲《牧場上的家》,這里的牧場很美,但是美麗的牧場必須要我們精心來愛護,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護環(huán)境的小朋友,來愛護我們“地球上的家”最后,讓我們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走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