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此詞作用渾然天成、清爽簡樸的白描語句,抒發(fā)出征途中思念故土的綿長心境?!堕L相思》能夠流傳至今且被人們廣為贊譽,主要因為該詞呈現(xiàn)出濃郁的畫面之美、音韻之美,其美的獨到,毫無雕琢,如同出水芙蓉一般令人眼前一亮,又因真情而感人至深。所以,在講授《長相思》這一詞作,要立足“美”的視角,讓學生徜徉在它的詞情畫意之中。為了使學生在該詞學習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需要教師結合文本特點,合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刻感受詞作的音韻之美、畫面之美。
一、引導學生分層吟誦,使其感悟詩詞音韻之美
詩詞作品一般都蘊含濃郁的音韻之美,朗讀起來高低起伏,和諧且有節(jié)奏,聽著則有無限韻味。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詞大多比較短小,但學生依舊會在初讀時感到有難度。因此,在《長相思》教學期間,為了使學生深刻感悟其中蘊含的音韻之美,教育者可引導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吟誦古詞,逐步推進古詞教學,使學生們可以一步步感知古詞韻律。
在《長相思》教學時,可讓學生從初讀到再讀,最后進行美讀,以三個層次完成吟誦。在初讀期間,主要讓學生朗讀通順,全面清除古詞文本當中的生僻字?!堕L相思》當中,學生們往往對“聒”字比較陌生,并且不易理解“榆關”“千賬燈”“那畔”等,所以可以在引導學生初讀時,重點讓其在自讀中標出有哪些生詞是易讀錯或不會讀的,之后通過查找工具書解決生僻字,理解陌生詞匯,清掃閱讀障礙,順利通讀全詞[1]。之后,教師可指明讓某學生范讀,或讓學生們和同桌互讀等糾正讀音,保證規(guī)范朗讀。在要求學生讀通全詞時,還需要學生讀對節(jié)奏?!堕L相思》中既包含兩字一頓的句子,也包含三字一頓的句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在學生閱讀時,可在教師指導下在相應節(jié)奏點適度停頓,通過節(jié)奏的呈現(xiàn)讓學生腦海中幻想出一個個畫面,感受思維跳躍;在再讀期間,則要求學生讀“好”。此時學生基本已經(jīng)讀通,而要在此基礎上讀“好”,就要重點展現(xiàn)出朗讀速度變化感,使學生從字里行間的讀速改變,感受征途漫漫,此刻的戰(zhàn)營危機四伏,此時的作者愁緒滿懷。基于此,需要在讀詞的時候更加緩慢,并保持低沉的聲調。因為該詞通過多層對比營造出一種空間差異感,這就需要通過讀速改變加以體現(xiàn)。比如故園、榆關之間存在景物和空間對比;故園無此聲和塞外風雪之間又有虛實對比、景物對比;夢中故園和榆關景物之間存在虛實對比,等等都深刻表達出作者當時的思念家鄉(xiāng)之情,朗讀中需要注意處理,特別要綿長又深沉地讀出“故園無此聲”,使學生通過聯(lián)想引出思緒。同時,再讀時需讀出重音,比如要重讀“一程”“一更”“夜深”“千帳”“聒碎”“故園”等詞語,通過有輕有重的朗讀節(jié)奏,使學生深刻感受作者身處惡劣、艱險之境時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在美讀期間,重點要求學生讀懂,尤其要讀出古詞蘊含的美感和意境[2]。在時間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在美讀時針對不同句式讀出不同語氣,并要同步感受詞中特殊句式想要表達的效果,以深刻體會其中含義。在帶領學生分層次誦讀過程中,既可讓學生感受古詞獨特的韻味,又可使其領悟作者通過古詞傳遞的情感寄托,充分享受與欣賞古詞音韻之美。
二、將品詞和勾畫結合于一體,使學生體驗詩詞畫面之美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大多古詩詞都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不過因為詩詞語言相對精簡和凝練,雖然有助于表達深遠意境,但卻因為小學生目前主要偏重形象思維,缺乏生活經(jīng)驗,閱讀積累也相對較少,所以很難通過詩詞語言的閱讀感受作者想要呈現(xiàn)的深沉場景。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在形象思維中更深刻、直觀的感受古詞畫面之美,可在對《長相思》教學期間引入繪畫,使學生們在品詞的同時作畫,用直觀的畫面感悟古詞蘊含的意境美,并結合畫面與意境深刻理解此意。在這一古詞教學期間,教師可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圈出描寫景物的詞,比如雪、風、山、水、千帳燈、榆關、故園等,之后引導學生結合古詞創(chuàng)作語言,細細品味古詞中蘊含的意象,同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對詞的理解,在現(xiàn)實和聯(lián)想基礎上創(chuàng)作畫面,重現(xiàn)古詞中一個個景物,用一幅幅畫面表現(xiàn)一句句古詞。
為了通過繪畫呈現(xiàn)詞境美,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色彩情感表現(xiàn)畫面情感。每一種色彩基調都有一定情感表達,為使學生對《長相思》所呈現(xiàn)的畫面美有更真切、深刻的感受,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在繪畫時運用不同色彩表達詞作情感,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為畫作著色,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更直觀的感受詞中時淡時濃的冷色基調,且整首詞的基調主要表現(xiàn)為灰色[3]。在學生把握著色重點之后,就將整首詞畫作了一幅淺淡、干凈的山水畫。學生們看到這種色彩基調,也能更深刻的體會作者通過這首詞所表達的思念故土、遠離家鄉(xiāng)之深沉心境。
三、引入作者背景,使學生深悟詩詞情感之美
古詩詞照映著詩人的生活情緒,所以在學習古詩詞時,需要帶領學生了解作者生活以及作品創(chuàng)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在學習《長相思》之前,教師就可先為學生分布任務,讓其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多種渠道與方式了解納蘭性德這位詞人的寫作風格、身世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在課堂教學之初,由學生自主或以小組為單位向教師匯報自己所掌握的有關納蘭性德的資料,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予以補充,使學生對詞人有一個全面了解之后再開始學習文本,便于學生更順利的走入詩人內(nèi)心世界,為學習和理解文本內(nèi)涵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是一位著名的詞人,他生活于清代初期,字容若,出生在貴族家庭,其父親為清朝宰相,納蘭性德自己才華橫溢,在殿試中因有突出表現(xiàn)被賜進士,深受皇帝的器重與賞識。雖然詞人有著優(yōu)越的身世背景,地位也相對較高,本應是羨煞旁人且春風得意的志士,但在他的詞中卻總是流露出凄美、惆悵之情,這顯然有其它原因存在[4]。康熙帝于康熙1861年平定三藩之亂,使百姓過上祥和、安穩(wěn)的生活。納蘭性德在同年三月隨康熙帝到遼東巡視,途徑山海關。納蘭性德作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往往需要陪同在皇帝左右,皇帝出巡時大多要緊隨身邊,這就使得其不得不常常離家。在隨皇帝出巡過程中,雖然表面風光,但是卻甚是思念故園和妻子,因此他就在途中寫下《長相思》這首凄美佳作。而學生在了解詞人創(chuàng)作背景后,再去品讀這首詞,會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意蘊和內(nèi)涵。
四、挖掘韻律中所藏情感,使學生感受詩詞意境之美
在學習詞作品的時候,讀是一種和作者對話并走進詩詞的重要途徑,通過放聲閱讀,可以把靜態(tài)的紙面文字化作有聲語言,更深刻地品位其中的意味及韻味。在讀《長相思》的時候,要充分感受其中蘊含的韻律藏情特點,尤其要品讀詞中“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等絕妙之句。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們讀詞之后設想一下:能不能把“山一程”換做“一程山”,把“水一程”換做“一程水”,將“風一更”換做“一更風”,將“雪一更”換做“一更雪”?而學生們基本會異口同聲的說到“不可以”。因為在古詞當中,“程”和“更”有著相同的韻母,在詞創(chuàng)作中非常講究押韻,而這兩個字就充分符合押韻要求。另外,“程”可以丈量距離,“更”可以計量時間,在句尾用這兩個字,能夠在誦讀當中更深刻、真實的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路途遙遠以及時間漫長之感[5]。所以,詞人如此安排不僅考慮整首詞具有更加統(tǒng)一、和諧的韻律,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考慮這樣更有助于表達情感。所以,即便學生們初讀這首詞的時候不能深入、細致的了解作者情感,但通過不斷品讀,可有效的透過字句大致了解詞人內(nèi)心情感傾向。
《長相思》這首詞還體現(xiàn)出意境凄迷特點,詞人在詞中主要用過意象鋪排表達內(nèi)在情感并營造意境,所以此中頻繁出現(xiàn)表達意象的詞,比如“山”“雪”“水”“燈”“風”“故園”“榆關”等。而作者所用的這些意象詞匯,能使讀者感受到怎樣一個意境呢?通過詞作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這首詞當中頻頻回望故鄉(xiāng)的方向,眼看著走過山山水水,和家園、妻子漸行漸遠,等到夜間安營扎寨后,帳中明燈愈加清晰、透亮?!扒簟笔切枰獙W生們格外關注的,因為這里詞人運用了虛寫手法,并非真的有一千頂軍帳,但這種虛寫更是襯托出作者想要表達將士們和自己一樣輾轉反側、心緒不平的心境。詞人靜臥在帳內(nèi),靜聽外面風雪呼嘯,更是思念祥和、溫暖的故園,也不禁發(fā)出感慨:故園無此聲。通過意象鋪排,學生們可以更深刻的感受詞人當時凄迷、傷感的心境,并從更深層次了解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情感與內(nèi)涵。
五、探析詞人創(chuàng)作手法,使學生體會詩詞寫法之美
在《長相思》這一古詞教學期間,教師還要注意從詞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詩詞寫法之美,并真切了解詞人如何通過詞作透出韻味、隱現(xiàn)意味、表達情感的。首先,可以看出這首詞在創(chuàng)作中詞人運用了視聽結合表達技巧,比如通過上文所說的幾個意象詞,可體現(xiàn)出作者在“山一程,水一程”以及“風一更,雪一更”中表達的空間、時間變化?!盁簟薄坝荜P”“山”還有“水”都是作者看到的實物,而“風”與“雪”主要體現(xiàn)在作者在帳中聽到的、雪聲,結合所見之景和所聞之聲,巧妙地將視聽結合與一體,建立景物之間的關聯(lián),調動讀者多項感官[6]。其次,納蘭性德在《長相思》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白描手法。如果在“山一程”和“水一程”之前加上“詣陵途中”,或者在“風一更”之前加上“凜冽”,在“雪一更”之前加上“凄迷”等,雖然可以更清楚地交代遠行背景,但是卻不符合詞的格律要求,刻意修飾意象反而還會限制讀者想象[7]。而教師在帶領學生對比后,學生們可更深刻的感悟詞人所用白描手法,進而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現(xiàn)象思維,提高古詞學習興趣。
古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中燦爛的瑰寶,古詩詞所呈現(xiàn)出的優(yōu)美意境和深刻內(nèi)涵是所有師生需要共同感悟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古詩詞教學,充分了解與總結古詩詞教學規(guī)律,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古詞之美,徜徉在詞情畫意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深刻感悟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模式,關注引導,使其通過有節(jié)奏的誦讀,或者繪制出詞中畫面,或者了解作者背景等深入了解與體會古詩詞之美。
參考文獻:
[1]肖榮玉.立足文本品味文章情感——以《長相思》的解讀為例[J].考試周刊,2020(049):37-37.
[2]盧穎霞.造境在王崧舟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以示范課《長相思》《楓橋夜泊》為例[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9(007):208-208.
[3]唐浩然.詩詞教學視野下的納蘭詞《長相思》解讀[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0(03):101-102.
[4]吳建英.審美視域下小學古詩詞教學——以兩首詞的教學為例[J].教育視界,2019(022):40-40.
[5]彭紅梅.《四季之美》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一)[J].小學語文教學,2019(027):49-49.
[6]劉愛靈.讀是關鍵 品為要害——《長相思》教學設計[J].湖南教育(B版),2020(12):52-52.
[7]吳建英.關注文體 教出詞之美——五上《長相思》教學實錄[J].小學教學設計,2019(34):19-19.
杜文屏,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南明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