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部分高校輔導員開始引入信息化手段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但往往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诖耍恼峦ㄟ^分析信息化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問題,提出了搭建自主管理平臺、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服務等加強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輔導員工作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高校輔導員工作;網絡平臺
0 引言
高校輔導員不僅負責學生日常行為管理,也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內容繁雜瑣碎。應用信息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輔導員工作效率,為輔導員落實各項學生服務內容提供了支持。但就目前來看,輔導員在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
1?信息化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問題
1.1 ?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智能手機等設備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基本得到了普及,促使高校輔導員能夠利用微信、QQ等平臺及時傳遞信息,確保日常管理工作能夠快速開展。但與此同時,部分輔導員對媒介平臺也產生了過度依賴,不僅借助平臺發(fā)布各類信息,也開始運用平臺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要求學生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使得輔導員工作帶有敷衍性質,難以獲得學生的廣泛支持[1]。歸根結底,輔導員忽視了學生網絡空間中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只能被動接收各類信息,未能真正參與輔導員各項工作。從自我工作需要出發(fā),也造成輔導員在網絡平臺上缺乏學生的信賴,繼而影響了工作整體效率。
1.2 ?缺乏需求差異考量
大學生處于特殊年齡段,生長環(huán)境、受教過程等存在的差異,使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和價值追求。在網絡環(huán)境中,這些需求將充分突顯,促使學生希望獲得自我肯定和需求滿足。而輔導員在利用信息化技術服務學生的過程中,時常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差異,習慣于采取單一模式、平臺傳遞簡單信息。面對這些信息,學生常常報以忽略態(tài)度,導致輔導員難以獲得學生反饋,也無法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狀態(tài),因此在工作中無法真正做到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1.3 ?信息溝通效率不高
輔導員通過各種媒介平臺與學生溝通,存在停留在表面的問題,無法真正感受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導致師生間存在對話屏障。因為在對話過程中,輔導員容易忽略網絡開放環(huán)境,仍然以教導者、管理者的身份與學生對話,造成學生不愿意坦露真心。此外,學生習慣于在網絡空間運用一些專用話語,而輔導員不了解這些信息,在與學生對話中容易出現(xiàn)“雞同鴨講”的情況,造成學生不愿意回應輔導員的問題,雙方交流日漸減少,最終影響了輔導員工作質量。
2 ? 信息化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對策
2.1 ?搭建自主管理平臺
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搭建學生自主管理平臺實現(xiàn)信息化技術高效利用。如在設立班級、院系微信群、QQ群等管理平臺時,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動員大會。由學生民主推選平臺管理者,負責各類平臺信息發(fā)布、更新等各項管理工作,形成民主管理氛圍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平臺互動,為輔導員順利開展宣傳、指導等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如在大一階段,可以在軍訓前動員學生加入專業(yè)QQ群,接收軍訓活動信息的同時,根據軍訓期間的印象選出班長、寢室長等管理員。由學生選派人員負責搜集和上傳班級或寢室人員信息,能夠保證信息完整且真實,同時也可以確保將多數(shù)學生的想法及時傳遞給輔導員,為輔導員高效開展班級和寢室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從各個平臺管理者中,輔導員可以進一步選拔骨干培養(yǎng)人選,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網絡意見領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引導和督促學生積極在平臺上傳播正能量,達到擴大輔導員個人能量輻射范圍的目標[2]。
網絡作為相對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學生在其中扮演著信息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等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輔導員的平臺管理更具實效性,幫助輔導員在虛擬空間樹立威信,確保輔導員在輿論陣地中能夠占據主導地位,對各種信息化平臺擁有更強的掌控權,從而有效提高輔導員教育工作的滲透力,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
2.2 ?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服務
“00后”大學生更具個性,高校輔導員應從服務學生角度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滿足學生不同的信息獲取需求。為此,高校輔導員應做到有效收集學生數(shù)據信息,通過整理、分析把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圍繞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發(fā)布有關信息。針對問題學生或特殊學生,輔導員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對學生思想行為產生正向引導。在實踐操作中,可以利用App、大數(shù)據等技術加強各類媒介平臺數(shù)據收集,做到系統(tǒng)整理和分析預測學生的行為。根據分析結果,輔導員可以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困惑,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如在學生即將畢業(yè)階段,輔導員通過加強平臺數(shù)據監(jiān)測,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yè)心理和認識,及時提供心理疏導、就業(yè)指導等不同服務,幫助學生順利畢業(yè)、就業(yè)。結合上述目標,高校輔導員需要引入信息化技術實現(xiàn)學生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在搭建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完成不同功能模塊開發(fā),如圖1所示。
其中,專業(yè)管理模塊負責搜集各專業(yè)學生考勤、考試等各類信息,幫助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學業(yè)動態(tài)。生活管理模塊負責搜集寢室衛(wèi)生、日常違紀等情況,為了解學生的行為動態(tài)提供數(shù)據。文化活動模塊負責搜集學生參加各類活動的情況,可以幫助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思想、愛好等各類信息?;拘畔⒛K可以搜集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家庭信息等,在保密的基礎上幫助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各方面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輔導員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2.3 ?掌握線上溝通技巧
高校輔導員想要與學生高效溝通,需要掌握線上溝通技巧,能夠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送信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如在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各類消息時,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溝通偏好,輔導員應采取文字與圖片、短視頻等結合形式,增強內容可讀性,并充分突顯文章的內涵底蘊,確??梢晕龑W生注意,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和溝通表達欲望[3]。
為此,輔導員應做到與學生平等溝通,成為學生的知心好友,確保學生能夠向自己敞開心扉,接受自己提出的各種意見。為貼近學生生活,輔導員應在線上與學生保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到聽得懂學生的“語言”,如“喜大普奔”“細思極恐”等網絡用語,消除與學生間的思想隔閡,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確保學生能夠認真與輔導員對話??紤]到學生習慣使用的溝通媒介不同,輔導員需要主動加強信息化技術學習,能夠掌握各種媒介工具使用技巧,在溝通中及時捕捉到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有效對話完成學生內心疏導,取得學生的信賴。
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應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主動肩負輔導學生的使命,除了掌握平臺登錄方法、辦公軟件操作流程等基本技術手段,應主動學習大數(shù)據等先進技術,為輔導員全面掌握學生信息動態(tài)提供保障,繼而取得理想的線上溝通效果。
3 ? 結語
高校輔導員想要將信息化技術當成是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需要充分認識網絡平臺的特點,把握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可以確保輔導員工作的高效開展。而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吸引學生參與,才能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服務,并通過運用溝通技巧與學生開展有效對話,繼而使輔導員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雙雙.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實效[J].數(shù)碼世界,2021(4):232-233.
[2]周曉月.高校輔導員“線上”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128-129.
[3]李婉,王佳,鄭蕾.大數(shù)據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實效提升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1(4):152-153.
(編輯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