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燕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對外貿易,能夠促進不同文化的相互融通。我國茶葉和外國開展貿易是我國強化與外國貿易的重要手段。我國自古就有與外國進行貿易往來的記錄;國家持續(xù)深化改革開放政策,政府也極其重視與外國發(fā)展貿易往來;基于此種有利形勢為背景,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獲得了最佳的發(fā)展時機。所以對于我國來說,發(fā)展英語翻譯,讓我國的各階段的學生都能熟練地使用英語,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國,從而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極其悠久,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外進行茶葉貿易的記錄?,F(xiàn)如今,我國與許多國家依然保持著緊密的合作。然而,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首先,因受我國人民幣近期呈現(xiàn)較大波動等方面的影響,我國茶葉對外貿易出口維持了較為緩慢的發(fā)展趨勢。世界各國一直以來都在遭受著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從而導致許多打入國外市場的中企出現(xiàn)了資金緊缺的問題。其次,因受許多國家嚴格要求外來打工人員的影響,我國的對外勞務派遣與輸出的規(guī)模較小。再次,我國的分部茶企的領導人員對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guī)以及社會制度等不夠了解,或者我國的企業(yè)和其他國家的企業(yè)之間在諸如企業(yè)文化和經營觀念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從而導致我國企業(yè)在海外設立的分部當產生糾紛的時候不能取得合理的解決方式。因此,部分外國人對中國茶文化不了解,甚至一些外國人并不認同我國的茶文化。從而致使我國的茶葉對外貿易中面臨著部分困難。最后,我國投資茶葉企業(yè)的人并未全面了解國外人們是否喜歡品茶,在打入國外市場前未能開展細致的市場調研工作,從而致使部分茶類產品根本不會得到外國一些地區(qū)人們的認可。
以上幾個問題大部分是因為我國的茶葉企業(yè)不了解國外人們的生活習慣而造成諸如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以及餐飲觀念等方面所產生的。所以,在對外貿易往來中常常過于盲目,從而致使出現(xiàn)的部分問題,根本沒有相符的解決方法,由此可知,我國的茶葉需要強化對外貿易。
正是由于此類問題的存在,我國必須發(fā)展英語翻譯,大力培育對外貿易的專業(yè)人才,強化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從而以此促進我國的茶葉企業(yè)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不走彎路,必須對外國文化進行全面地了解,以此強化我國茶葉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對于中國茶葉對外貿易來說,公元一世紀時就有了關于英語翻譯的相關記載,這一時期,我國也開始了對外貿易。我國派遣使臣把廣州作為起點,途經南海與印度洋、東南亞,橫越孟加拉灣,最終抵達錫蘭后返航。吳國在230年派遣使者到達東南亞。而馬來半島的盤盤國在貞觀年間和大唐建立了合作關系,至隋煬帝時期,我國派遣使者訪問赤土國,隨后赤土國也派遣使者回訪我國。之后我國還和墮和羅國、三佛齊國、女王國等國家建立了聯(lián)系。鄭和七下西洋,使我國與許多國家都建立起了貿易往來。然而在我國對外貿易的這一發(fā)展過程中,懂得翻譯的人員卻極其缺乏,特別是我國的明朝時期,人們將英語稱為“天外來音”。這一時期,對于英語的翻譯需求極其旺盛,但我國的社會中并不具備培育英文翻譯的渠道。
我國的茶葉在中世紀時開始憑借絲綢之路到歐洲與中東等地區(qū)的國家,這一時期,外國茶葉的發(fā)展中心由東南亞轉移至英國,從而讓英國抓住了機遇,迅速崛起,成為了日不落帝國。隨后英國人將茶葉帶到了殖民地,憑借本國文化強大的輸出能力,在國外的英語體系中“茶葉英語”逐漸建立。
明朝時期,我國也有了一部分英語翻譯人才,從而使得我國的茶葉對外貿易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同時,也使得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不再遭遇到許多的阻礙。政府時期,有些西方強國曾經主動提出要和我國的政府進行合作,而合作的模式是西方國家定期給我國進貢,而我國的朝廷也必須給予進貢國家一定的賞賜。這一時期,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慢慢恢復直至出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同時,朝廷也極其重視“四夷館”中的英文翻譯。而我國的清朝時期的英語翻譯有著諸如教材簡陋、課程時間短等方面的問題,收錄的英語詞組極少,大多使用中文進行發(fā)音的標注。清朝時期,我國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通常是由華僑和移民等人員來完成翻譯工作。
我國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建立起民國政府,這一時期,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鼻祖是南京的東方語言??茖W校,其在中國解放以后并入北京大學英語系。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茶葉貿易停滯狀態(tài),所以這一時期內的英語翻譯也同樣陷入了極其窘迫的處境。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之后,我國對外貿易逐漸恢復,與此同時,也對英語翻譯提高了相關的要求。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戰(zhàn)略開始,英語翻譯逐漸步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英語翻譯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此也是過去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在祖國大地上英語類的學校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出來。還有,以俞敏洪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所拍攝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生動地展示了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學習英語的狂熱,其中一部分以英語教學為主的人在那個時期獲利頗豐。根據(jù)部分調查顯示,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二十年間,國內有多達三十多所大學和學校開設有藏語翻譯類的專業(yè)。同時,官方也應時推出了針對學生英語水平的相關評級考試。如此促使我國的英語翻譯變得越來越規(guī)范。
現(xiàn)階段,我國成為世界上茶葉出口第一大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使得我國茶葉對外貿易中的關稅有了明顯下降,標志著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經濟和貿易等方面的交流走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國的英語翻譯應該得到強化,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培育與我國茶葉對外貿易相符的英語翻譯的專業(yè)人才。目前,我國對于英語翻譯的需求量依然巨大;進入新世紀的最初幾年里,大學中的英語專業(yè)依然是熱門專業(yè)之一。
我國的人民自古以來喜好品熱茶,而國外的人們大多更愛飲用涼茶或冰茶。他們認為喝涼茶、冰茶有助于防暑降溫,從而在外國人的生活中涼茶、冰茶才是最主要的茶文化之一。一些國外的人更愛好把冰塊放入帶著熱氣的茶水中,從而可以慢慢感受沁人心脾的冰爽。并且,還有的外國人會在茶水中混入各種口味的果汁,從而就能夠調配出更具個性的茶飲料。另外,許多國外的人也很喜歡腌茶,他們在制作腌茶的過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草叢中都是較為新鮮,從來沒有經過加工的茶葉,必須在雨季時進行制作。通常需要腌制2—3個月,如此才可以腌制出美味的腌茶。吃腌茶同樣有助于他們防暑降溫,特別是和一些香料混合以后,飲用腌茶會變得極其可口。
由上述可知,外國人對于茶來說,一般都是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對于茶葉的需求,同時,也和本地區(qū)的氣候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和我國人民的品茶習慣以及文化風俗存在著巨大差異。因此,在我國的茶葉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必須對國外的多樣化的茶文化進行充分的考慮,從而讓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國外不同的茶文化所蘊含的不同魅力,如此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當前,我國與全球許多國家在各個領域都保持著穩(wěn)定的交流與合作,我國也會定期與其他國家進行學生的交換,以此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包括茶文化在內的多領域的交流。另外,我國與一些國家還強化了民間文化的交流,比如我國鼓勵民間組織的多元化的關于茶葉的展覽會、貿易會以及招商會等等,以此有利于擴大貿易的規(guī)模,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茶葉對外貿易中英語翻譯的水平。
對于茶葉對外貿易中的英語翻譯來說,最重要的在于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我國目前大力深化“一帶一路”倡議,我國必然會與更多的國家進行茶葉貿易,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之間所開展的貿易也必然會愈加密切,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也必然會變得愈加便捷、開放和自由。而這也寓示著茶葉的進出口關稅必然會持續(xù)下降,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茶葉企業(yè)在海外進行投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契機。比如我國的海南擁有自己的名茶,從而將其擴大為一個產業(yè),海南每年茶葉的生產總值極其可觀,其中已經有幾十家大規(guī)模的茶葉企業(yè)。海南省憑借我國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快速開拓了海外的茶葉市場。
總之,在中國茶葉對外貿易中英語翻譯具備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持續(xù)深化“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戰(zhàn)略,必然會使茶葉英語翻譯獲得巨大的發(fā)展機遇。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茶葉產業(yè)的持續(xù)擴大,一定會有更多的茶葉企業(yè)愿意“走出去”,而如此更有助于英語翻譯的推廣與普及,從而強化中外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