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敬京
(上饒市廣豐區(qū)毛村鎮(zhèn)人民政府,江西 上饒 334621)
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證農業(yè)生產效率的關鍵,需要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使農田具有良好的灌溉能力,提高農田的耕種水平,便于機械化生產的執(zhí)行。同時,需要注重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應用,使農業(yè)生產效率得到穩(wěn)固提升。
水利設施是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完善的水利設施可以使農田具有良好的灌溉水平。建設水利設施能夠降低農田的耗水量,使灌溉過程更加方便,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水利設施的建設可以實現(xiàn)農田的自動灌溉,常見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噴灌等,具有顯著的節(jié)水作用,可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促進農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在節(jié)水效果方面,以滴灌方式為例,可將水的利用率提升到95%,降低水資源的消耗。滴灌設施在建設時,需要做好蓄水工程的建設,保證具有良好的蓄水環(huán)境,這樣可以將雨水作為灌溉的主要水源,降低生活用水的消耗。在管線布置方面,一般采用管徑4~6 mm的水管,同時采用毛細管實現(xiàn)滴灌,毛細管長度通常在30~50 m之間,而且,需要在毛細管上進行打孔,孔徑一般在1.0~1.5 mm之間,孔距一般控制在30~50 cm之間,實際孔距需要根據具體農作物種植情況而定,對農作物的指定位置進行滴灌,實現(xiàn)滴灌供水過程。此外,毛細管之間的間距控制在1.5~2.5 m較為合適,有利于實現(xiàn)農田的全面灌溉[1]。
耕種技術對農田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需要合理進行農田耕種,進而保障耕地的質量,保護耕地環(huán)境。耕種包括耕地和播種兩個方面,在耕地處理上,需要合理地對耕地進行選擇,保障耕地土壤的質量,一方面,需要保障土壤的肥力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酸堿度的控制,土壤pH需要介于6.5~7.5之間,保證土壤為中性環(huán)境。為了提高土壤的透氣性,需要做好農田的翻耕工作,通常情況下,翻耕深度需要控制在25 cm以上,有助于農作物根系的發(fā)育。在播種方面,需要做好播種深度、間距的控制,合理采用密植種植方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玉米種植為例,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之間,播種間距控制在30~40 cm之間,能夠使玉米植株具有充足的生長空間,既可以保障光照的充足,又有利于營養(yǎng)元素的均衡分配。
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需要采用綠色化的建設形式,提高農業(yè)生產的綠色水平,進而推進農田綠色發(fā)展。農田綠色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需要做好土壤的綠色化,及時治理存在污染的土壤,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含量,使土壤能夠正常進行耕種。以酸性土壤為例,可以采用添加適量生石灰的方式,添加量控制在15~35 kg/畝之間,對酸性土壤進行改良。第二,需要合理地使用化肥,在滿足農作物營養(yǎng)需求的情況下,限制化肥的用量。一旦化肥使用過量,將會對土壤團粒結構造成破壞。以大豆為例,每生產100 kg大豆,需要氮肥1.8~10.1 kg、鉀肥1.8~3 kg、鉀肥2.9~9 kg,從而保障營養(yǎng)元素的充足。第三,需要對農藥用量進行控制,否則將會容易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不利于農田的綠色管理。以蚜蟲防治為例,可以采用滅掃利乳劑實現(xiàn)殺蟲,用量為2.5%滅掃利乳劑3000倍液,過量則造成農藥的浪費,污染環(huán)境。另外,需要注重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的應用,使農田管理更加綠色化。
高標準農田建設離不開機械設備,在機械設備的作用下,可以提高農業(yè)管理的效率,保障農田建設的穩(wěn)定性。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為了滿足規(guī)?;纳a,機械設備涉及整個生產過程,使播種、施肥實現(xiàn)一體化耕種,保障農田耕種能夠順利地進行。在深耕、灌溉、收割過程中,均需要使用農業(yè)機械設備,能夠對農業(yè)生產水平的提升有促進作用。農業(yè)機械化具有較強的適用性,適用于水稻、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的生產,進而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因此,加強農業(yè)機械化基礎設施建設較為重要,需要做好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農田基礎的建設水平,提高農用機械的利用率,實現(xiàn)集成化農業(yè)生產過程,保障農用機械的工作效果[2]。
耕地一般采用耕地機進行,對農田進行深耕、除草、開溝等操作。通過耕地可以對土壤結構進行調控,提高土壤疏松程度,同時將部分雜草翻入地下,起到一定的除草作用。在實施機械耕作時,需要與農田實際情況相結合,合理地對工作機械進行選擇,保障耕作方式的合理性,正確應用耕地機械。例如:在保證土壤含水量的情況下,適合采用深松耕機械,不對土壤進行翻轉處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暴露在地表;對于粘性較高的土壤,則采用碎土性能較高的機械,降低土壤對機械的粘連,保障耕地機械能夠穩(wěn)定工作。耕地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環(huán)境,需要注重農機農藝的結合,實現(xiàn)良好的耕地效果。
通過機械化播種方式,可以保障農田播種的效率,保證播種工作能夠迅速完成,避免同一種作物播種時間產生較大的間隔,對農作物的整體度造成影響。以玉米的播種為例,在播種前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檢測,溫度在10℃~15℃、土壤含水量在15%左右播種較為合適,有利于播種后種子的發(fā)芽。播種機是保障播種效率的重要機械,需要對其做好調控,對播種間距進行嚴格控制,必要時需要進行播種試驗,對播種機進行調試,保障播種精度符合要求。對于播種機一般具有如下要求:單粒率不低于90%,空穴率不高于3%,傷種率不高于1.5%,這樣才能保證種子的正常發(fā)芽,避免產生后期補苗工作,影響播種過程的正常進行。對于玉米種植,播種與施肥要同時進行,需要對種子與肥料的間距進行調整,肥料位置一般在種子的側下方,間距在3~8 cm之間,避免出現(xiàn)燒種現(xiàn)象,對出苗率造成影響[3]。
農田施肥可以采用施肥機進行,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施肥效果,保障農田肥料管理的效率。施肥機械的種類較多,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普通撒肥機。使用方法是將固態(tài)化肥均勻添加到機械中,將化肥均勻地施撒到農田中,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第二,液態(tài)肥料施用機。液態(tài)肥料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含量,以氨水為例,含氮量可以達到80%以上,具有顯著的增肥效果,并且有利于肥料的吸收。與固態(tài)肥料相比,其成本可以降低35%左右。第三,廄液施用機。廄液以糞尿混合物為主,采用泵式施肥機進行噴灑,可以增加農家肥的使用效率。另外,還可以在滴灌方式中添加肥料,將肥料定位施加給植株,可以控制肥料的用量。
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但需要注重農藥機械的使用,有效控制劑量。一方面,需要注意農藥劑量的控制,避免出現(xiàn)農藥用量超標現(xiàn)象,使農藥使用更加標準化,對病蟲害實現(xiàn)有效防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農藥機械的調整,主要調控內容如下:第一,需要對噴霧量進行調整,每畝噴藥量一般在150~300 mL,這樣有助于藥劑的吸收,實現(xiàn)農藥的快速噴灑;第二,需要保證噴霧器噴出的藥物呈現(xiàn)為霧狀,同時保障噴灑的均勻性,對農藥用量進行控制,避免農藥浪費。第三,需要避免農藥機械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要確保藥液中不能混入雜質,而且噴頭需要遠離農作物,降低噴頭發(fā)生堵塞的幾率。
農作物成熟后可以采用收割機進行收割,要做好收割機械的調控工作,對收割質量進行控制。收割機使用前需要做好檢測工作,確保收割機電機、滾筒等能夠正常工作,并且保證收割機燃料充足,保障收割過程能夠一次性完成。在收割過程中需要注意收割速度的控制,收割速度不宜過快,否則將會造成農作物的遺漏,影響到收割的質量,導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農作物進行整理。收割機每運行100 m需要進行一次檢查,查看是否存在機械卡死的隱患,防止機械發(fā)生損壞。收割結束后需要采取維護措施,對機械及時進行清理,受損部件需要進行更換,保障機械能夠循環(huán)使用。
綜上所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循嚴格的標準,保障農田建設措施的有效性,使農田建設工作能夠順利完成。高標準農田需要采用機械化生產形式,加強農技農藝的應用,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技術水平,進而保障農田的創(chuàng)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