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功林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開始接觸古詩詞,一方面,能夠使他們了解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能夠打開小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之門。因此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教師要在幫助小學生奠定古詩詞文化基礎、提升小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同時,兼顧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對小學階段古詩詞的教學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教學;核心素養(yǎng)
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文學殿堂中的璀璨明珠。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中年級教材中編入了一定比例的古詩詞,教師應結合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開展教學,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意境、寫作風格、思想感情等的理解,陶冶美好情操,激發(fā)審美想象,豐富精神世界,引領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走上良性發(fā)展的道路。
一、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感悟感情基調
每一首古詩詞都是一幅美到極致的圖畫,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結合詩詞內容,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古詩詞情境中,更真實地感受古詩詞的感情基調。古詩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很多,比如,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古詩詞描繪的畫面生動地展示給學生。
例如,在教學《山行》這首詩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古詩往往會用最簡練、最生動的語言表達詩意的境界。四季皆如畫(多媒體出示畫面,群山起伏,楓葉如火),同學們,請描述一下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在晚唐的一個深秋,詩人杜牧乘馬車沿著山路上行,山上的美景令他陶醉,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山行》這首詩。(屏幕出示《山行》全詩)引領學生走入夢幻般的詩意境界……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感悟詩歌情感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鼓勵學生誦讀古詩詞,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誦讀古詩詞,通過誦讀體會古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誦讀階段能夠逐漸形成一定的語感,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加深對古詩詞內容的印象,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其在后續(xù)生活和學習階段,也能夠主動追求古詩詞作者的情感境界,以古詩詞中的哲理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要重視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以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能夠自覺地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例如,在教學《夜書所見》時,教師與學生在完成共同誦讀的基礎上,要基于古詩的情感基調和創(chuàng)作背景,營造契合古詩內容的氛圍,促使學生深入感悟本詩的思想感情。
三、解讀作品意蘊,激趣賞美悟情
古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經(jīng)典詩詞中往往蘊含著別樣的情致、深刻的思想或曠達超脫的境界。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受閱讀積累、理解能力等的影響,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障礙。對此,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解讀古詩詞意蘊入手,設計教學活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品賞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四、了解作者背景,領悟詩詞主旨
明確主旨是古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領學生按照由淺入深的教學規(guī)律把握作者表達的核心思想、情感、哲理等。比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教師在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的時候講道:“《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直接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作者王維,字摩詰(出示材料)是唐代詩人……”在詳細介紹了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后,教師提問:“從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當時十七歲的王維在重陽節(jié)時思念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就用這樸素的語言表達內心情感,如果你有親人在外地,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他的思念之情嗎?”這樣的問題設計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象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王維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心情,那濃濃的思念仿佛穿越千年的歲月,久久縈繞在學生的心頭。
五、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近幾年語文教學界流行“整體感受”這個詞,其實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讓“詩教”努力兼顧“溯源性審美”和“生發(fā)性審美”兩個方面,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他們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去感受詩歌的氛圍和情感。作為我國優(yōu)秀文化代表的古詩詞,其表現(xiàn)出詞句優(yōu)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等特點,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詩詞內容當中,并展現(xiàn)出詩詞創(chuàng)作時期的文化特質,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但是如果我們強調對于古詩詞的單句解讀,割裂了古詩詞的整體性,就會大大影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有鑒于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過程當中,應當有一種“好讀書不求甚解”的理念,要鼓勵學生整體感知,善于結合詩詞的意境,為學生營造特定的詩詞學習情境。
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詩意文化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備受推崇的學習方式,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古詩詞的詩意,交流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思維品質。
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1.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詞的?2.似醉未醉里的吳音呢喃,想象翁媼在交流什么呢?……各個小組通過合作交流,更加鮮明地總結出了吳音的特點、翁媼的親密、小兒的活潑可愛……學生們在閱讀中思考,在交流中探究、感悟,達成了探究詩意文化的目標。
七、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古詩詞學習水平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從小學階段古詩詞教學的意義來看,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fā)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古詩詞、領略古典文化的魅力,感受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而豐富自身的語文情感、語文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因此,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始終將教學重心置于學生理解古詩詞思想之上,而不是單純地帶領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表面理解??偠灾⒆愫诵乃仞B(yǎng)視角,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推動學生主動、全面分析古詩詞,了解古詩詞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古詩詞學習水平。
結語
總之,“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詞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感悟與傳承傳統(tǒng)文化,還能夠促使學生思想品格得到提升,心靈得以凈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可供挖掘的教學內容相當豐富,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把握學情變化,讓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斷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鞠克娜.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3).
[2]孫婭敏.情感策略在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中運用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6).
[3]劉潔.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智慧,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