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進振
(青島市黃島區(qū)大場鎮(zhèn)農業(yè)農村中心,山東 青島 266414)
青島市黃島區(qū)自2000 年引入藍莓種植后,藍莓經濟產業(yè)鏈逐漸形成,在引領鄉(xiāng)村振興,推動農業(yè)產業(yè)加快轉型升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結合藍莓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藍莓經濟栽植管理改進措施,以期促進藍莓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制約藍莓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品種的選擇,青島市黃島區(qū)藍莓種植園呈現(xiàn)遍地開花的局面。但農業(yè)機構與農業(yè)企業(yè)并沒有深入研究當?shù)貧夂?、土壤等對藍莓種植的影響,引入的藍莓品種良莠不齊,造成巨大的經濟、人力浪費。
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化藍莓栽培技術嚴重缺失。在土地改良、成本投入、設施管理、經營理念上與業(yè)內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經營者一味省錢,不舍得投資,限制了藍莓種植園的連續(xù)高產、穩(wěn)產、增產,不利于藍莓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國際藍莓種植園常規(guī)產量為1t/667m2,目前,青島市黃島區(qū)大多數(shù)藍莓種植基地尚未達到該標準。
調研發(fā)現(xiàn),藍莓種植園主往往盲目施肥,施加的藥劑對藍莓生長和結果影響極大,如何科學測土、施肥、用藥至關重要。
當前藍莓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銷售壓力大,青島市黃島區(qū)南、北、西部地區(qū)地理條件優(yōu)越,適合大面積種植。但大場、寶山、張家樓、海清等地宜小規(guī)模種植為主。此外,藍莓品種、水肥、日照等因素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為此,在推廣藍莓種植技術的同時,如何發(fā)展規(guī)模經濟,形成行業(yè)協(xié)會,加快推進合作社經營,推廣電商經濟和品牌效應值得探討。
栽植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土壤改良、栽植方式及時間、水肥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果、越冬等內容,實施精細化管理才能提產品質量,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藍莓品種的選擇取決于銷售地物候期、土壤環(huán)境等因素。青島市黃島區(qū)藍莓經濟的發(fā)展追溯于2000 年青島杰誠開發(fā)的有機藍莓,起初引進了藍豐、藍金、北路、達柔等品種,目前更新為公爵、萊格西、EM、GE 等品種。藍莓采摘園主要考慮種植口感好、果粒大、果粉多的品種;鮮果銷售主要考慮采摘期與自身情況選擇適生品種;深加工應考慮高產、耐儲存、運輸?shù)钠贩N;物候期主要應根據當?shù)貧庀筮x擇合適的品種,必須滿足藍莓蓄冷要求,否則容易出現(xiàn)不開花、不結果的現(xiàn)象。根據當?shù)赝寥缹嶋H條件,選擇適合的栽植品種,可以降低土壤改良成本。根據青島市黃島區(qū)氣候土壤條件,建議選擇3a 生以上的苗木進行栽植,其易于管理、果期早,但成本高;也可選擇2a 生苗木,但不建議栽植1a生幼苗;品種可多個混合栽植,便于配置和相互傳粉。
藍莓適宜栽植在酸性、有機質高的砂質土壤中,栽植前應檢測土壤pH 值,目前普遍采取施加硫粉方式調整土壤pH 值,實踐證明,pH 值應處于4.0~5.5,最佳pH 值為4.3~4.8。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應為8%~12%,最小值為5%,如果不足,應添加鋸末、農作物秸稈等有機質來改善(青島市黃島區(qū)大部分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苗木定植后即可覆蓋鋸末,將鋸末均勻撒在土壤表面,鋸末厚5~10cm,以后每年再覆蓋以保持原有厚度。如果使用未腐解的新鋸末,需增施50%的氨肥,經過腐解的鋸末,氮肥量應減少。土壤粘性大,應施加草炭灰土、沙子、粉狀珍珠巖等,從而更適宜藍莓生長,更好地滿足其透氣、排水、疏松等效果。
藍莓應實行雙行距栽植方式,隴間距2m、行間距1m、株間距1m。春季回漿或秋季落葉后栽植,春栽宜早,頂漿期最好;秋季播種后應采取越冬措施,以防冬季苗木受損,最好將所有苗木培入土壤。栽植環(huán)境溫濕度適宜或在藍莓根莖處培植土壤,當?shù)卦灾驳囊荒晟缒究刹皇芤陨蠗l件限制,隨時栽植即可。
土壤管理方法主要有清耕法、生草法、覆蓋黑地膜等,各有利弊。砂質土早春~8 月實施清耕法,深耕5~10cm。生草法有利于增產,具有保持土壤水分,便于機械操作的優(yōu)點。土壤表面被有機物覆蓋,栽植后土壤表面覆蓋有機質(木屑、樹皮、玉米秸稈),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樹木生長,并提高產量和質量。覆蓋寬50~80cm,厚5~10cm。幼苗覆蓋黑地膜,但進入夏季,地膜下土壤表層溫度會明顯高于對照,最高會在40℃以上,加上地膜氣密性強,淺層根系大量死亡,會嚴重影響藍莓生長。所以,應慎用地膜覆蓋法,可采用行間生草、種植帶覆蓋秸稈、覆蓋無紡布地膜的方法。
藍莓從發(fā)芽到落葉平均每周需水量約25mm,而從結果到收獲平均需水量約40mm。水源首選池塘水或水庫水,若選用深井水,最好抽至蓄水池靜置3d 后再使用。藍莓種植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溝渠灌溉、噴灌、滴灌等方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應澆透至少40mm 土層。當采樣土球因擠壓而破裂,表明土壤已缺水,應及時灌溉。此外,還可根據歷年經驗統(tǒng)計數(shù)據,對藍莓生長需水量及月度、年度降水量進行量化分析。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當年降雨量低于2.5~5mL 時,會導致藍莓缺水,要及時進行灌溉,補充水分。
藍莓生長離不開氮、磷、鉀肥料,科學的肥料配比對藍莓生長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施肥往往在每年9 月底至藍莓落葉期填土前進行,對于晚熟的藍莓品種,基肥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50%~60%,早熟品種則在55%~65%為宜。具體的施肥方法要根據藍莓植株個體的實際狀況、生長態(tài)勢、土壤肥力情況綜合確定。因藍莓根系覆土較淺,位于地下20cm 內,根系為毛細樹根系,吸收能力弱,主根系多集中在樹冠外側或離樹干較遠處。因此,應考慮在根系集中、發(fā)達、利于吸收養(yǎng)分的地方進行施肥,施肥深度不宜過深,以5~20cm 為宜。此外,還應根據樹齡實際情況分次、多頻率進行施肥。于藍莓發(fā)芽前10~15d 第1 次施肥,肥料以氮肥為主,坐果后即5 月份進行第2 次施肥,肥料以氮、磷、鉀肥料為主。采收前10d 進行最后一次施肥,肥料以磷、鉀肥料為主,從而促進果實豐滿,提高藍莓果實產量與品質。
科學的修剪方式有助于保障樹干茁壯生長,便于養(yǎng)分集中吸收,改善光照條件,從而提高藍莓產量與質量,保障經濟效益。藍莓修剪部位主要包括疏枝、病蟲枝和根系上的分蘗,主要方法有稀疏、切花芽、疏花、疏果等。幼樹修剪目的是促進根部發(fā)育,擴大樹冠,促進枝杈生長,栽植后第2 年去除長勢不良的枝杈,第3、4年應以擴大植株冠部為修剪目的。經生產實踐發(fā)現(xiàn),主干最佳結果的年齡為5~6a,可以通過每枝去2~3 朵花蕾、去弱枝等方式使其茁壯。藍莓種植約2~5a 后,用圓鋸將植株砍倒,留下最大長度不超過2.5cm 的樹樁,以便藍莓植株從底部重新長出嫩芽,采用該方式對植株處理后當年不收成,3 年后藍莓產量增產3~5 倍。選擇藍莓種植地后,對土壤進行熏蒸可有效減少土傳病蟲害的發(fā)生,保障藍莓植株茁長生長。病蟲害防治最宜采用綠色、環(huán)保的生物防治方法,若病蟲害較嚴重,應選擇安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平原地區(qū)可采用大型機械采收藍莓,而對于地形復雜無法采用大型機械設備的丘陵、山區(qū),可采用小型設備與人工手工采收相結合的方式采收藍莓果實。為保障藍莓果實新鮮,應精細化管理果實采收期與銷售渠道,根據投放市場與藍莓產地的距離、運輸條件、冷鏈儲存等綜合確定采收期。對于周邊市場,可銷售成熟度高的果實,以保障藍莓果實品質和風味。對于外地市場,果實采收期應適當提前,以保證果實運輸后的食用品質。
近年來,青島市黃島區(qū)氣溫變化劇烈,倒春寒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給藍莓種植帶來難題,經統(tǒng)計,受越冬影響,藍莓減產達40%以上。因此,加強藍莓越冬防護措施,對于提高藍莓產量,保障經濟效益至關重要。在越冬前應加強水肥管理,充分灌溉藍莓植株;對于低齡植株,上凍前將植株全部埋入土中,埋土越冬,早春去除埋土;對于大齡植株,埋土困難,可采用上凍前扣大拱棚、棚上加蓋草簾的防寒措施,不僅可以防寒,也可起到防風雨災害,避免裂果,提高果實品質的作用。
藍莓種植過程中,可選擇早熟品種,合理輔助放蜂、輔助授粉等其他先進農業(yè)技術,提早藍莓結果、成熟、上市、銷售等周期,從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