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忠
(菏澤醫(yī)學??茖W校附屬醫(yī)院,山東 菏澤274000)
輸尿管內結石約占泌尿系結石的40%左右,且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發(fā)病率較高,主要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排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取石以及經皮腎鏡取石等治療[1]。目前,臨床上多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雖安全性較高,但對于并發(fā)腎積水患者,效果不佳[2]。本研究將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及經輸尿管鏡取石術應用于輸尿管上段結石合并腎積水患者的治療?,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輸尿管上段結石合并腎積水患者6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28~57歲,平均(46.75±6.27)歲;對照組34例,男17例,17例;年齡29~58歲,平均(47.13±6.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確診為輸尿管上段結石并輕度腎積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遠端結石并出現(xiàn)梗阻者;患有雙側輸尿管結石者;合并有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先天性輸尿管狹窄或畸形者;患側曾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者;因為做其他手術而無法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隨后由尿道置入狼牌輸尿管硬鏡,選取F5輸尿管導管經膀胱、輸尿管逆行插至腎盂處,隨后留置導尿管,并將導管固定在導尿管處。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取俯臥位同時將腹部墊高,在B超定位下確定結石位置,確定經皮穿刺位置,小心穿刺進入目標腎盞,拔出穿刺針針芯,通過穿刺針向腎盂中留置導絲,使用擴張器逐級擴張至F20,建立經皮腎通道,然后放置狼牌經皮腎鏡,找到結石,使用超聲碎石系統(tǒng)完成輸尿管結石的碎石取石操作。完成手術后,將雙J管留置并進行腎造瘺引流,術后5天將尿管撤除,1周將腎造瘺管撤除,1個月后將雙J管經膀胱鏡撤除。對照組患者行輸尿管鏡取石術治療,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經尿道向膀胱內置入輸尿管硬鏡,在輸尿管導管指引下將輸尿管鏡插入患側輸尿管直至結石處,隨后采取激光碎石技術,并進行灌洗,完成手術后,留置雙J管,并放置導尿管。
1.3 觀察指標 包括術后清石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其中結石清除率以術后殘留結石直徑<4 mm為結石清除。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清除結石情況比較 觀察組34例,術后3 d結石清除31例,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34例,;對照組34例,術后3 d結石清除22例,術后1個月結石清除28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76.46±15.76)min、住院時間為(8.27±1.86)d、術中出血量為(8.27±1.86)mL;對照組手術時間為(35.75±10.28)min、住院時間為(4.75±1.14)d、術中出血量為(7.82±1.27)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輸尿管上段結石發(fā)病年齡大多在20~40歲,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發(fā)病率約占上尿路結石的65%,其中有約90%為繼發(fā)性結石。過去的觀點認為,輸尿管下段結石的發(fā)病率最高,上段結石次之,中段結石最少,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輸尿管結石最易停留或嵌頓的部分是輸尿管的上段[3],其主要臨床癥狀為疼痛、血尿,癥狀嚴重程度與結石大小、部位有關。此類患者極易并發(fā)腎積水,病情嚴重患者會出現(xiàn)腎萎縮等,嚴重影響腎功能。故對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的治療原則為清除結石及緩解梗阻狀況,保護其腎功能。目前臨床上對于輸尿管上段結石并發(fā)腎積水患者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在取石效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該手術方式是經尿道-輸尿管這一自然通道進行的操作,而輸尿管上段大的結石大多數為嵌頓性結石,并且經常合并有輸尿管狹窄、息肉等情況,輸尿管鏡有時難以上行至輸尿管的上段,并且在手術中由于水流壓力較高很容易將結石沖回腎臟,即使是使用封堵類的工具也難以提高其清石率,所以在病例的選擇方面有一定的限制[4];但是又由于輸尿管鏡是利用人體內的自然腔道,操作相對簡單,手術損傷也小、恢復快,所以手術時間和術后的住院時間也相對縮短,費用相對偏低,所以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在基層醫(yī)院仍然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法[5]。近年來,我國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不斷發(fā)展,利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的入路在患者的腰部,建立取石通道后置入腎鏡,可以使用氣壓彈道或者超聲碎石或應用鈥激光進行碎石,手術切口較小,對人體的損傷較小[6-7],但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手術操作較為復雜,若操作不當,就會損傷輸尿管及腎臟,所以手術過程中逆行插管時,動作要輕柔,針對周圍息肉較多的結石,可先利用激光進行消融切割,再取出結石,無需將結石擊碎至粉末化,進而可以降低術中感染等的發(fā)生,并在完成手術后,留置雙J管引流。本研究發(fā)現(xiàn),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觀察組,但是結石清除率低于觀察組。
綜上所述,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都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有效方式,輸尿管上段結石并發(fā)輕度腎積水患者采取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手術治療和輸尿管鏡取石手術治療,兩者各有優(yōu)劣,具體選擇哪種手術方式,要根據患者及手術者水平以及醫(yī)院設備等綜合考慮,選擇相應術式,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