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近些年,由于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提倡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大酬雷”這一儀式被列入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范圍,并且被一些國家的學(xué)者喜愛并進行探究。不同的人對待“大酬雷”這一儀式能有不同的感受。為了探究壯族師公舞"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下文將從“大酬雷”儀式的發(fā)展背景、“大酬雷”儀式的主要內(nèi)容、“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以及“大酬雷”儀式的重要影響等方面對“大酬雷”儀式進行探究。
“大酬雷”儀式是在壯族人民在對美好幸福的渴望基礎(chǔ)上形成的。從古至今,廣西壯族就是一個以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起來的民族,而這些壯族人民進行農(nóng)耕,需要每一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才能在來年過上五谷豐登的幸福生活。這些壯族人民相信:天上有神靈保佑著他們。為了讓天上的神靈能夠知道這些民族的需要,往往需要舉行一定的表演活動來與天上的神靈溝通,從而讓神靈能夠保佑著他們。而“大酬雷”儀式則為壯族人民與天上的神靈溝通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報答和酬謝天上的雷神在這一年當(dāng)中保佑人民風(fēng)調(diào)雨順,讓人民在這一年中取得大豐收,從而舉行一些歌舞表演來表達對雷神的酬謝。同時,壯族人民通過取悅神靈來對下一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進行祈禱。[1]
“大酬雷”儀式分為了舞蹈表演、游村表演以及慶祝豐收三個部分。
“大酬雷”儀式采用舞蹈表演的方式來表達對雷神的酬謝。舞蹈表演的內(nèi)容為天上的五位雷神化身為農(nóng)民,從而進行農(nóng)耕,最后取得豐收,這表達的是雷神給壯族人民帶來了收獲,讓人民五谷豐登。整個舞蹈從五位雷神化身農(nóng)民開始,這五位雷神在開始時進行農(nóng)具的制作,這反映了農(nóng)耕文明的開始。農(nóng)具制作好了之后,緊接著是進行耕田,再接著是秧苗的播種,最后這些莊稼成熟,五位雷神進行糧食的豐收。莊稼收獲完之后,五位雷神進行食物的制作。表演的過程中,五位“雷神”只是做出了農(nóng)耕的動作,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音。但從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中,能夠讓人們看到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以及壯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辛勤勞動的縮影。
游村表演是為了將幸福和快樂傳達給村子里面的村民,從而讓壯族人民在生活中能夠健健康康的,并且能夠幸福地生活下去,這表達了壯族人民對健康幸福生活的期望。該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師公招來四個“日月神”以及綠、白、赤、黑、黃五位“雷神”。四位“日月神”代表了農(nóng)歷的一年四季,五位“雷神”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師公請來這些神靈,讓這些神靈在村寨中游走,趕走村寨中不好的東西,同時對村寨中的百姓進行庇佑,讓這些百姓能夠健康平安地生活。[2]
在舞蹈表演和游村表演結(jié)束之后,四位“日月神”、五位“雷神”和招來這些神靈的師公共同走上表演臺,他們跳躍著、奔跑著,以這些方式來表達對豐收的喜悅。并且,這些神靈們在奔跑、跳躍的過程中,帶著對這些村民的祝福,結(jié)束了“大酬雷”這一儀式。之后,壯族村民們準(zhǔn)備豐富的食物,來表現(xiàn)這一年在神靈庇護下的豐收。并且,村民將準(zhǔn)備好的一部分食物獻給神靈,以祈求神靈在下一年中能夠再次地庇佑村民,讓村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對“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的探究過程中,可將“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分為自然之美、樸素之美以及娛樂之美進行探究。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一帶,地形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這就造成了地多田少、水源不足的現(xiàn)象。而在我國的南方,百姓的主食以稻米為主,為了滿足這些壯族人民日常生活主食的需要,這些當(dāng)?shù)氐膲炎迦嗣窨释玫匠渥愕挠晁畞矸N植水稻。而在我國的廣西一帶,下雨往往伴隨著打雷,因此,當(dāng)?shù)氐膲炎迦嗣窨释牭嚼茁?,并且把雷神定為司雨之神,對其進行愿望的寄托,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酬雷”這一儀式。在自然條件下發(fā)展起來的“大酬雷”儀式,足以可見這一儀式的自然之美。
在“大酬雷”的表演過程中,當(dāng)?shù)氐膲炎宕迕裢ㄟ^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勞作活動結(jié)合起來,以一些簡單自然的方式去表達了壯族人民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儀式表演中演員一個個簡單的動作:伐木、耕田、插秧、收稻谷、做飯等,均源于這些壯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勞作,將其編入“大酬雷”儀式的表演過程中,不僅是對樸素的壯族人民勞動的肯定,也是壯族人民對上天表達一種期望的形式。“大酬雷”儀式這一表演,實際上是對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肯定,在一個個簡單的勞作動作中,可見壯族人民的樸素與勤勞。
師公舞“大酬雷”不僅是對傳統(tǒng)的壯族民族文化的贊美,同時也是壯族人民在辛苦勞作過后獲得巨大豐收的一種慶祝方式。當(dāng)?shù)氐膲炎迦嗣裨诮?jīng)過一年的辛勤勞動過后,取得了巨大的豐收,在豐收過后,這些壯族人民終于可以在忙碌過后閑下來,他們通過觀看“大酬雷”儀式這一表演活動,從而使身心得到放松。并且,制作出大量的食物,酬謝天神的庇佑。
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大酬雷”儀式對當(dāng)?shù)孛褡搴臀幕l(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根據(jù)影響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大酬雷”儀式的影響可以分為對進行“大酬雷”儀式的壯族人民的影響和對民族文化探究的影響。
“大酬雷”儀式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被廣西一些地方的壯族人民繼承和發(fā)揚下來,說明了“大酬雷”儀式給這些壯族人民帶來了深遠(yuǎn)的影響。在精神方面,“大酬雷”儀式其實是對壯族人民生活的一種支撐。壯族人民通過對“大酬雷”儀式的舉行,將自身的一部分精神寄托在神靈身上,同時通過自身的辛勤勞動去獲得幸福的生活?!按蟪昀住眱x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給這些壯族人民一些理想信念的支撐,讓他們在艱苦奮斗的過程中想要放棄時能夠想到他們還有神靈的庇佑,從而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下來。
“大酬雷”儀式反映的是這些壯族村民的勤勞與樸素。在人們對于壯族人民的文化進行研究時,在觀看完“大酬雷”儀式的表演時,能夠從中了解到這些壯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支柱等。在對“大酬雷”儀式表演過程中壯族人民的動作、打扮等進行分析時,能夠更加深刻地去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生活等多方面的文化。并且,“大酬雷”儀式作為廣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解這一地區(qū)壯族的文化特點,能夠從中掌握這一民族的生存與生活方式,這有利于去促進文化的融合,方便政府對這一地區(qū)進行治理,從而促進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
在壯族師公舞"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的研究過程中,從“大酬雷”儀式的發(fā)展背景進行了解,從而掌握了“大酬雷”儀式對于當(dāng)?shù)貕炎迦嗣竦纳羁桃饬x;并且從“大酬雷”儀式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探究,深刻地了解到了“大酬雷”儀式的主要流程與主要形式;在對“大酬雷”儀式的審美特征的探討過程中,從自然之美、樸素之美以及娛樂之美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了這一地區(qū)的文明表現(xiàn);最后通過對“大酬雷”儀式的重要影響進行探討,知道這一文明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