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學校 趙凌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如何有效地開展數學教學,實現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培養(yǎng)并提升數學學習素養(yǎng)。下面,以一年級《認識11~20 各數》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如何搜集快樂學習元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在開展有效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個體狀況及教學實際出發(fā),嚴格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并將其深入貫徹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如啟發(fā)性原則、生活化原則、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等,注重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及學習素養(yǎng)。
例如,學習《認識11~20 各數》中例1 有關認識計數單位“十”的時候,為了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升學生學習認識數字的興致,首先組織參加“運動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數一數出場的運動員數量,學生依次羅列有10 名。之后以給每一名運動員發(fā)一面彩旗為由,詢問學生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插彩旗,讓學生幫助數一數。學生的興致濃厚,通過口頭復述進行擺小棒實踐操作,大聲說出:1 個一是1,2 個一是2,……,10 個一是10,教師對學生的擺放進行評比,并對擺放既快又整齊的學生給予獎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開展“捆一捆”活動,將10 個一即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讓學生明白一捆表示一個10,即一個十。這樣通過有效的直觀教學、啟發(fā)教學,學生快樂參與,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有效認知了計數單位“十”。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從和諧的師生關系、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激勵性的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讓學生感受學習氛圍的輕松、愉悅,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
例如,在學習“10 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為了有效彰顯開放、平等的教學理念,讓小學生積極學習有關計算的知識,首先從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入手,以暢游數學王國、智闖數字游戲之門為引子來有效地引入新知:先通過多媒體展示闖關習題,如我是由1個十和5 個一組成( );我的鄰居是16 和18( );我比15 大1( );我是由2 個十組成( );我的個位是1、十位是3( )。學生興致盎然,通過閱讀、思考、搶答等學習活動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積極展示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有效復習了對11~20 各數的知識,即十幾可以分成1 個十和幾個一,反過來,一個十和幾個一可以組成十幾,同時對于新知的學習充滿期待之情。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活潑愛動,為了彰顯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組織教學時,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起來”為宗旨,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樂學素養(yǎng),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體驗中探索數學學習的方法、技巧,提升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10 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以情境教學的模式展開教學,教師展示圖畫:進入森林后,發(fā)現地上有很多蘋果,先讓學生快速估計蘋果的數量,學生積極依據目測說出相應的數字。此時,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探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大家一眼看出蘋果的個數?學生積極獻計獻策,動腦、動嘴、動手,最后統(tǒng)一思想:將10 個蘋果圈起來,或者將這10 個蘋果放在盒子里,這樣就很容易看出蘋果的個數了,即盒子里有10 個,盒子外面有5 個,一共是15 個。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依據這幅圖列出4 道算式,學生開展合作探討活動,積極展示個人的思維亮點,從多個角度設置問題,從中培養(yǎng)并提升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對學生加強數學思維的訓練,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學實踐證明,結合學生個體的知識認知水平,以活動為平臺,以問題為中心,促進學生在活動中樂于思考、善于思考,在調動學生的靈動思維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素養(yǎng)。
例如,通過學生的合作探討,設置了這樣幾個算式:10+5=( );15-5=( );5+10=( );15-10=(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談論,介紹自己是如何計算這些算式的。學生思維活躍,從多個方面進行介紹,如擺小棒等。教師適時提問:若沒有小棒,如何計算出10+5=15 呢?這時學生積極討論,在探討中發(fā)現其他同學的思維亮點,有效進行知識的互補,有學生說1 個十與5 個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 加5 就等于15,有學生認為10 個再添上5 個就是15 個,所以10+5=15,還有學生介紹是通過直接觀察進行數數的方法等。在學生的思維基礎上,教師適時給予學生鼓勵,進行總結:因為1 個十與5 個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 加5 等于15。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思考探討相應的減法計算,在靈動思維訓練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素養(yǎng)。
促進每一位學生發(fā)展、成長,是我們開展數學教學的宗旨,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切實體驗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其學習的情感,促進其成長,會在課堂中、課堂外積極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范圍,使學生在快樂實踐中學習、成長。
例如,在學習了“認識11~20 各數”后,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這些數,正確地讀相應的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將相應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回顧、掌握。學生興致濃厚,有學生介紹自己在上學時在車站等車,看到的公交車的路線有18、19 等等;有學生介紹自己去超市購物,在不同物品上找到認識的相應數字,如16 元;還有學生從自己回家乘坐的電梯入手,介紹電梯里的數字信息及代表相應的樓層等。教師對于學生的認真觀察及思考給予贊賞,鼓勵學生做一名有心人,在生活中學以致用,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我們不斷研討、實踐多種有效的教學途徑,搜集快樂學習元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善于學習數學,在快樂的數學學習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