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麗娜
摘要:在知識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的“灌輸式”教學法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的窘境,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們的均衡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本文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的必要性、策略和意義三方面進行了分析討論,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規(guī)范化和創(chuàng)新化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重要性;策略;意義
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fā)展的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并且由于義務教育的推廣和普及,社會對均衡發(fā)展的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為了順應知識時代的社會形勢,我們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要求扭轉課堂角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牢牢把握學習的主動權,同時也要加大對課堂模式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平衡發(fā)展。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授知識時采取的手段過于單一化和一味化,使得課堂枯燥無味、師生互動缺乏,這很容易就把學生丟入被動學習的陷阱,消磨掉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新課改的推行,迫使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的參與度和師生互動度拉滿,從而提升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由此看來,新課改下改革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具有必要性[1]。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策略
1.學習新課標,樹立新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聯(lián)系學生與知識之間的紐帶作用,充當的是教學任務的引導者。因此,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先從教師主體入手,學習新課標、樹立新理念。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對新課標的內涵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輸入新時代教育要求。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來對目前小學語文教育進程中的現(xiàn)存問題保持清晰的認知,通過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來改變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突破傳統(tǒng)模式的桎梏,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達到提升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2.創(chuàng)設新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力尚且不夠,對很多內容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層關系上,因此教師要對課文的選材和講解進行一個篩選和調整。教師在選材方面要貼近生活真實情景,就地取材,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促進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同時教師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法,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在課前進行故事導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教輔工具,將圖片、文字、音頻等有機結合,使得刻板知識由枯燥無味變成生動具體,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沖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fā)求知欲。
3.加強合作探究,進行評估表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也是一項重頭戲。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團體合作類似活動,讓學生進行自由配對或合理分組,明確每名學生的任務,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完成教師靜心設計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成果和作品進行評估和表揚,使得學生在達成共同學習目的同時,收獲成就感與滿足感,增強其自信心。合作探究學習,對學生本身是一種鍛煉,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生活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等。
4.轉變學習方式,喚醒主體意識
自主學習貫徹學生學習生活的始終,在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應該發(fā)揮好學習引導者的作用,將自主學習意識寓于實際教學任務當中,比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率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出質疑、重組答案,教師僅僅充當點撥和糾正的角色。在這種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會逐漸被培養(yǎng)起來,教師通過鼓勵和表揚來增強學生“學貴有疑”的精神,讓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和體驗,使學生變得“樂學”和“善學”。
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意義
語文作為一項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其教學質量深刻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知識時代的人才需求,一定程度上埋沒了語文教育的價值,然而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校和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認識到現(xiàn)存問題和不足,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大形勢,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前進,彰顯語文教育對社會的重要實際意義[2]。
四、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最貼近的學科,它對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深入理解,走出課文的框架,走進生活本身。新課改的實行,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挑戰(zhàn)又是機遇,不僅要求教師自身加強專業(yè)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求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實際應用中更加規(guī)范化和創(chuàng)新化,真正為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敬霞.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J].學周刊,2019
[2]王文娟.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