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云(山東莒縣第五中學)
筆者大學時學的專業(yè)是漢語言文學,畢業(yè)即登講臺。上講臺之前,筆者躊躇滿志、信心十足,可是經過教學實踐發(fā)現自己錯了,課堂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表現得很活潑。字詞掌握了,課文朗讀了,練習也做了,語法和修辭知識過手了……可為什么學生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呢?尤其是學生的作文,語言沒有文采,學過的好詞好句和寫作方法也不會運用,學習、運用成了“兩張皮”。
問題出在哪里呢?幾位有經驗的老師熱心地指點:學生當時可能是理解了,但不久就會忘記,自然談不上運用。語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積累運用。筆者恍然大悟,原來是忽略了積累!學生學了又忘了,等于沒學,因此必須在積累上下功夫!
初中語文老師曾說過一番話:學語文如積沙,今天一粒,明天一粒,久而久之,便有成堆的沙了。如果不善于積累,這沙便一粒一粒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到頭來會一無所獲?,F行的部編語文教材的每篇教讀課文后面設計的三個板塊分別為思考探究、積累拓展和讀讀寫寫,并且有具體要求,可見積累之重要。
于是,筆者開始強化學生的積累。但不久就發(fā)現學生在課堂上不如以前積極,而且檢測的成績仍然提高不大。經過了解,原來是積累量大增,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大減,學生沒有了學語文的主動性。
筆者陷入困惑,有經驗的老師指出要改進方法。作為語文教師,教他們學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科學地積累運用!筆者根據課標教材要求,結合自己的實踐,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三步曲”,指導學生主動積累。
筆者誠懇地向學生坦承之前的做法不夠得當,積累量太大。語文本來是美麗而有趣的學科,不應該學得如此沉重,應該學得輕松而快樂。學生的眼睛又重新亮了起來,情緒興奮起來了。
精心設計教案,把教學與積累有機結合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感受語文的博大包容和深刻內涵,領略到她不可替代的美麗和魅力。努力沒有白費,學生慢慢地喜歡上了語文課,每天盼望著上語文課。
運用教材指導學生積累是主渠道,結合課堂教學認真落實,有機強化積累。對于教材要求的“積累拓展”這一板塊逐一落實,并認真處理好積累與拓展的關系,因為二者相輔相成。另外,對于教材中“讀讀寫寫”這一板塊中的詞語決不馬虎,指導學生結合注釋和課文理解積累,重點在那些易讀錯、易寫錯、易理解錯的字詞上下功夫!之后學生在檢測中的字音、字形和詞義理解得分率不斷提高。
背誦默寫法也屬于教材積累法,但側重點不同。針對部編版語文教材在課后的“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個板塊中對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均有相應的朗誦、背誦和默寫等要求,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應指導和相應的檢測外,還采取了小老師互動檢查的辦法促進積累。其中,強化默寫是以寫促背誦的好方法。在課文背誦默寫中,注重指導學生從自己易錯的語句來強化提高正確率。
為了促進學生積累,學生必備兩個筆記本,一個是用來隨意積累的草稿本,另一個是用于分類積累的記錄本。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遇到易錯的字音字形或是精彩喜歡的詞句,立刻在紙上寫一寫,一遍兩遍都行。長句子可省略寫,口中念念有詞,筆下只寫頭尾或其中的難字……不求格式與質量,只求留有印象。學生一開始不習慣,筆者就在課堂上指導他們靈活運用,并在復習整理時分門別類地整理積累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多數學生習慣用兩個本子積累,在讀課文、聽講解、做習題時,學生時不時在草稿本上寫上兩筆。這樣做,不耽誤時間,快速有效,還能保證注意力集中。有學生說:這個方法用來記生字詞,默寫背誦內容,非常有效,不用十遍八遍地抄寫、默寫了,學語文也輕松了。還有學生說:用此法復習語文甚至比其他學科都有效。尤其是期末考試時各科復習任務重,用這個方法省時省力而高效。學生講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辦法,并養(yǎng)成了習慣。
兩個積累本如何運用呢?先把語文知識大致分成若干板塊:生字詞、精彩語句、語法修辭、閱讀方法、作家作品、寫作技巧、文言知識等,然后在記錄本上分門別類列出目錄,留出足夠的頁數,逐步整理完善而積累。開始時在課堂上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一段時間后,課堂上提醒一下,他們便可以自己做這個工作;再往后就放手了,適時強調、檢查一下即可。為了保證這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筆者還采用了一些激勵方法來促進,例如定期評選獎勵做得好的學生;做得不好的,督促他補救后,也給予肯定。班級或年級展覽也是一個好辦法。當然,寫在積累本上不等于就積累了,學生把上面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用。尤其是期末復習時,一手是記錄本,一手是草稿本,邊看邊讀邊寫寫畫畫,用不了多少工夫,積累工作也就完成了。
當然,這種積累方法也有難度,因為語文課天天都有,需要積累的內容多、散而雜。這就需要教師先要做有心人、細心人、耐心人,再教會學生做有心人、細心人、耐心人。
指導學生積累字詞和詩文,目的在于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積累。重點指導學生在平時的日記、隨筆、小作文和大作文等各類寫作練習中消化、運用積累所得,或指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和精彩片段等,或指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積累的寫作方法技巧和修辭方法等。這樣以寫促讀,以讀寫促進積累,可以讓學生全面提高。
從不同角度設計并實施的積累方法,在實踐中,這些方法往往是綜合運用的。另外,還有其他得積累方法,如表格積累法、個性積累法、口訣積累法、互動交流法、對比積累法、交叉積累法和反復強化積累法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積累內容的差異靈活運用。更重要的是,積累的關鍵在于指導學生要持之以恒。
通過不斷實踐,學生的積累更加自覺而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了加強,無論是課堂學習效率還是檢測效果都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征文比賽活動中,學生獲獎人數、級別和綜合素質都明顯提高。
依據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遵循科學規(guī)律指導積累效果更好。同時,特別要處理好積累與記憶的關系,積累離不開記憶,而記憶有規(guī)律可循。針對“遺忘曲線”,變生出記憶曲線,以此規(guī)律來確定最有效的積累記憶。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也在運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覺得語文學習是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所以更積極主動了。有了這樣一個良性循環(huán),語文教學效果也隨之有了更大的提高。
積累對于學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巧積累,勤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學生受益,教師也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