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琦 王婧睿 尹璐瑤
1.溺水概述:
溺水又叫淹溺,是指人淹沒在水中,由于呼吸道被外物堵塞(濕性溺死占70%~80%)或喉頭、氣管發(fā)生反射性痙攣(干性溺死占10%~20%)而造成的窒息和缺氧,以及水進入肺后造成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發(fā)生呼吸、心搏停止而死亡。[2]-[4]
淹溺的進程很快,在進行溺水的搶救中每一分鐘的耽誤都可能導致死亡率或傷殘率的增加,搶救需要分秒必爭。搶救若不及時4~6min就可導致呼吸心跳的停止導致死亡。研究指出,溺水者溺6~9min死亡率達65%,超過25min,就可100%合并嚴重的后遺癥甚至死亡。但是,若在1~2min內(nèi)得到正確救護,挽救成功率可以達到100%。
2.溺水早期死亡原因:
①水、污泥、藻草類等物進入口鼻、氣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窒息;②因嗆水、驚恐、寒冷等刺激,反射性的喉頭、氣管、支氣管痙攣所致的呼吸道梗阻而窒息;③淡水溺水的血液稀釋,出現(xiàn)溶血,血鉀升高所致的心室纖顫、心跳停止;④海水溺水的電解質(zhì)紊亂和急性肺水腫,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⑤跳水時,可因頭部撞擊硬物或木樁等引起顱腦外傷,在水中發(fā)生昏迷、死亡;⑥發(fā)生溺水時,救護人員在水中尋找溺水者時間過久,使溺水者被救上岸時已經(jīng)喪失搶救時機而死亡。
3:溺水者臨床表現(xiàn):
①輕者:面色蒼白、口唇青紫、恐懼、神志清楚,呼吸心跳存在;②重者:面部青紫、雙眼充血、腫脹,口鼻充滿泡沫或污泥、藻草等,皮膚黏膜蒼白和發(fā)紺,四肢冰冷,腹部隆起,昏迷,抽搐,出現(xiàn)室性纖維顫動,先呼吸停止后心臟停跳。
4.溺水的處理
4.1自救
不會游泳者自救①落水后不要緊張,保持頭腦清醒;②將口鼻露出水面,進行呼吸,淺呼氣,深吸氣,使身體浮于水面。切記,勿拼命掙扎。
會游泳者的自救①會游泳者一般是因小腿腓腸肌痙攣而致溺水,應保持冷靜,大聲呼救;將身體抱團,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氣,將臉浸入水中,把痙攣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持續(xù)用力,直到劇痛消失,游向岸邊。②若手腕肌肉痙攣,可將手指反復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兩足游泳。
4.2他救
對筋疲力盡的溺水者,救護者可以從頭部接近;對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應從其背后接近并告知不要亂抓亂動,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頭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邊,也可以從其背部抓住其腋窩推上岸;;切記,救護時嚴防被溺水者緊緊抱住。
4.3現(xiàn)場急救
4.3.1清理口中異物。溺水者從水中救起后,迅速清除呼吸道異物,溺水者呼吸道內(nèi)常被嘔吐物、泥沙、藻類等異物阻塞,立即將患者平躺,頭向后仰,抬起下巴,撬開口腔,將舌頭拉出,清除口鼻內(nèi)異物,如有活動假牙也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對牙關(guān)緊閉的患者,捏其兩側(cè)頰肌或用開口器用力敲開口腔,用紗布包裹食指向外掏,有緊裹的內(nèi)衣、腰帶等均應解除。
4.3.2控水處理。當病人有心跳時,多先進行控水處理,迅速抱起患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頭下垂,盡快倒出肺、氣管和胃內(nèi)積水;也可將其腹部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頭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壓其背部,使氣管內(nèi)及口咽的積水倒出。在此期間搶救動作一定要敏捷,切勿因控水過久而影響其他搶救措施。以能倒出口、咽及氣管內(nèi)的積水為度,如排出的水不多,應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急救措施。[5]
4.3.3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脹按壓是初期心肺復蘇的主要措施。心肺復蘇將患者平放于地面上,頭偏向一側(cè)確定呼吸道已通暢時,迅速判斷淹溺者有無心跳呼吸(聽或感覺是否有氣流,并觀察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如呼吸停止者,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立即行心肺復蘇,口對口或口對鼻正壓吹氣法最為有效,其要領(lǐng)是每次深吸氣時盡量多吸氣,吹氣時必須用力,這樣可使吹出的氣體中氧濃度較高;如心博停止,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施行胸外按壓時,病人必須平臥,背部墊一木板,搶救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側(cè)。胸外心脹按壓的部位在胸骨下1/2處。將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壓點,令一手掌覆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翹起,兩臂伸直,憑自身重力通過雙臂和雙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壓,使胸骨下陷4~5cm.胸外按壓應有力而迅速,每次按壓后使胸廓完全恢復原位。按壓與松開的時間比是1:1時心排出量最大,按壓頻率100次/分為宜,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15:2。溺水心肺復蘇時間應大于30min。[6][7]
4.4轉(zhuǎn)運途中救護:現(xiàn)場心肺復蘇搶救初步成功后應及時轉(zhuǎn)送醫(yī)院。轉(zhuǎn)運途中取頭低足高側(cè)臥位,一般足部抬高15°~20°為宜,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吸入物的清除,減少窒息,使胃內(nèi)容物不被吸入氣道,對腦部血流的恢復與改善等有好處。[8][9]
5.溺水的預防與注意事項
①游泳前一定要先活動肢體,做好熱身運動;②游泳前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身體不適、太飽、太餓、酒后或過度疲勞時,均不要游泳;③水溫較低時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時再游泳,以免引起肢體痙攣而發(fā)生意外;④不要在地理環(huán)境不清楚的水域游泳;⑤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3米,并且水下沒有雜草巖石或其他障礙物;⑥在海中游泳,要沿著海岸線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術(shù)不熟練或體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處,最好在海岸做一標記,留意自己是否被沖出太遠,及時調(diào)整方向,確保安全;⑦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病時不宜游泳;⑧雷雨天氣不要游泳;;⑨游泳時嚴禁與同伴過份的開玩笑,以免發(fā)生危險;10不要隨意下水,特別是在野外;11最好是在有救生員的地方及合格的場所游泳;12游泳時要帶齊裝備,一定要帶泳鏡;
6.討論
積極推廣基礎急救知識,提高社會救治能力安全預防和及時營救是搶救溺水意外傷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目擊者實施早期心肺復蘇是溺水者獲救重要因素,搶救溺水者需爭分奪秒,快速有效的現(xiàn)場急救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溺水后盡早開始基礎生命支持,恢復有效呼吸、循環(huán)是成功復蘇、降低病死率和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最有效的方法。盡量延長心肺復蘇的時間,不輕易放棄。[10]
參考文獻
[1]世界衛(wèi)生組織駐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處.中國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EB/OL].http://www.wpro.who.int/china/sites/injury_prevention/overview.htm,2008-07-18/2008-09-02.
[2]金發(fā)光,劉同剛,武藝,等.人工機械通氣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1,21(7):396-397.
[3]鮑志萍.重癥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J].現(xiàn)代醫(yī)院,2008,8(1):74-75.
[4]浦鵬飛,馮德富.溺水與急救[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25(4):133-134.
[5]湖南醫(yī)科大學.醫(yī)學臨床“三基”訓練醫(yī)技分冊[M].第3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
[6]王庸晉.急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274-278
[7]周玉芳.溺水及其急救處理現(xiàn)狀[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12(9):1249-1251.
[8]郭巧芝,馬文軍.溺水流行特征與預防控制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12):1311-1313.
[9]余德文,蘇勇,楊宇,等.徒手超長時間心肺復蘇術(shù)搶救溺水1例[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1,21(7):814-816.
[10]沈洪.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2,4(1):19.
臨沂大學商學院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