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面具之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圖像敘事

    2021-11-30 09:50:57
    關(guān)鍵詞:白馬面具

    王 艷

    (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民族文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732;2.西北民族大學(xué) 新聞傳播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在人類文明史上,圖像和符號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早的表意形式?!吨芤住は缔o》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盵1]396中國古之圣賢就有“立象盡意”之表述傳統(tǒng)?!皶槐M言,言不盡意。”[1]396在言與文、言與意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距離,所以,“立象”的目的是“盡意”,言不能盡者,象能顯之。儺肇始于遠古時代的巫文化,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尤以長江流域的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黃河流域的山西、陜西、甘肅、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區(qū)的眾多少數(shù)民族中,流傳著儺儀、儺戲和儺舞,如苗族端公戲、侗族儺戲、布依族儺戲、仡佬族儺戲等,還有一些節(jié)慶中,如土族納頓節(jié)、毛南族肥套、七月跳會、九華山廟會中都會表演儺舞。儺面具是一種圖像,以面具為文化文本,看到的只是目之所及的“象”?!跋蟆睘閷?,“意”為虛,“象”負載著“意”,“意”的呈現(xiàn)載體即面具的造型、顏色、裝飾、圖案等。面具除了在儀式中有著特有的宗教功能以外,還隱含著文化意涵和歷史記憶,也就是面具所要表達的聲音。

    筆者于2009年至2019年間,多次前往甘肅省文縣鐵樓鄉(xiāng)拍攝記錄白馬人(1)白馬人自稱為“Pey”(貝)或“達布”,集中分布在四川和甘肅兩省交界的摩天嶺山脈的南北兩側(cè),包括今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廣元市青川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和松潘縣以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文縣等廣大地域,其活動區(qū)域7000余平方千米,現(xiàn)有兩萬余人。的民間信仰儀式“池哥晝”,儺面具是儀式展演過程中最重要的道具?!澳切r為人知的早期文明和國家都先于文獻的傳世而出現(xiàn),因而能夠反映或者說明這些文明與國家的唯一憑據(jù)是它們的物質(zhì)遺留——即古代人們的活動和環(huán)境的物質(zhì)遺留物,亦即考古學(xué)術(shù)語中所說的遺跡、遺物、遺址、遺存之類。”[2]白馬人有語言沒有文字,對于無字族群來說,惟妙惟肖的面具被賦予了無限的功能和意義。為什么每逢正月十五前后,在外漂泊的白馬人都會不遠萬里回到故鄉(xiāng),伴隨著響徹山谷的鑼鼓聲、土炮聲在長長的池哥晝隊伍后面載歌載舞、奔走吟唱?白馬人是如何應(yīng)用造型藝術(shù)中的顏色、裝飾、圖案、線條來表述文化?神話與古史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本文將從儺之發(fā)生學(xué)開始,從面具之“源”、面具之“聲”、面具之“意”闡釋白馬人的神話隱喻與歷史記憶。

    一、“儺”之發(fā)生學(xué)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娛神娛人的巫歌儺舞。“原始形態(tài)的儺,是一種由巫師一類人物主持、群體參加的驅(qū)鬼逐疫、祈求平安的祭儀。儺的存在基礎(chǔ)是萬物有靈觀和多神信仰?!盵3]儺有五音十義,現(xiàn)代讀音為(nuó),在漢語詞匯中是一個古老的文字,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儺,行有節(jié)也。從人,難聲。”[4]《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竹竿》曰:“巧笑之瑳,佩玉之儺。”由此可見,最早的“儺”字,本義是“行有節(jié)度”,意思是說,按照禮儀規(guī)范,巧笑時牙齒潔白,佩玉行動有節(jié)奏。驅(qū)疫之“儺”,本字是“難”(難),意為難問、責難?!抖Y記·月令》曰:“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5]驅(qū)疫之“難(nuó)”后來加上了“亻”,表示驅(qū)鬼逐疫的是人,而“難”是“又”和“隹”的組合,從宇宙觀念看,“又”代表“天”,“隹”代表“地”,因而“難”是天地的合一,“儺”為天、地、人的合一?!爱敗y’的本義為‘儺’代替,‘難’發(fā)展并固定為困難、艱難之意義?!y’之演變?yōu)椤畠?,是由于自然神為人格化神乃至歷史上真實的人取代。儺反映了人類社會歷史的演變以及人與自然、人與人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盵6]

    白馬人相信,死去的祖先每年都會重新回到生者的身邊,佩戴面具者被祖先的靈魂“附體”,暗示著他的身體正在被另外一種生命所“占據(jù)”。“面具代表了一種自我隱匿的渴望,任何一個戴面具的人暫時擱置了自己的社會身份?!盵7]在儀式表演過程中,白馬人戴著面具、身著盛裝、載歌載舞以取悅祖先,獲得庇佑。面具被注入了一種生命,原本僵化的表情被賦予肢體動作,顯得栩栩如生。這個時候,面具與其說是一件物品,毋寧說是表演者用于扮演或召喚祖先亡靈的道具,它“喚醒”了祖先的生命。在當?shù)厝说淖诮躺钪校圆荒馨缪莩馗绯啬?,只有道德品質(zhì)好的本族男性才有資格成為池哥、池姆的扮演者。據(jù)制作儺面具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班正廉老人介紹:

    面具是神的面孔,戴上面具就是神的化身,必須讓人覺得神圣而威嚴。每個扮演者都要用柏香把全身熏一遍,意為潔身,不能口出穢言,意為潔心。面具的選材、雕刻和著色都有嚴格的工藝和程序,必須遵從祖先的規(guī)定,面具的造型、顏色、裝飾都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能隨意改動。(2)訪談對象:班正廉,訪談人:王艷,訪談時間:2009年1月23日,訪談地點:甘肅省文縣鐵樓鄉(xiāng)入貢山班正廉家中。

    池哥晝是白馬先民神祇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產(chǎn)物,是遺存在白馬人生活中一種古老獨特、原始古樸的群體祭祀儀式。“圖像源于喪葬,正是為了延續(xù)死者的‘生命’,才制作出雕像、塑像、畫像等一系列圖像?!盵8]在原始社會,祖先死后一片空白,死者的靈魂棲居在面具之中,后人扮演自己的祖先表達對先祖的崇拜和懷念。面具的在場以佩戴者的缺席為前提,扮演者必須遵守一定的禁忌,如不能摘下面具以真實的面孔示人;要用鍋墨把脖頸抹黑,不能被人認出;人們亦不能說出扮演者的名字;吃菜飲酒時,要扭過頭去,不能被人看到真實的面孔,以保持神的威嚴。池哥晝儀式的功能是驅(qū)鬼除疫、驅(qū)邪納吉、祈福禳災(zāi),儀軌過程是頭戴面具、身穿獸皮、揮舞木劍、入戶巡田、驅(qū)除邪惡,最后將邪惡的小鬼逐出村莊,讓人間重回安寧。在儀式進行過程中,人們重溫記憶、分享體驗,把有關(guān)過去的歷史記憶通過實踐、操演的形式加以維系和鞏固,人們真實的情感在虛擬的空間得以釋放。

    二、面具之“源”

    儺文化的文化內(nèi)核是鬼神信仰,由此展開的儀式以及儀式中使用的面具、服裝、道具、器物等都是由這一文化內(nèi)核派生出來的“外相”。儺面具因角色眾多、制作精美、內(nèi)涵豐富、流布廣泛而格外引人注目。愛彌兒·涂爾干(émile Durkheim)將“神圣(the sacred)與世俗(the profane)”的關(guān)系看作二元對立的模式,他認為“圣物是一種俗物不應(yīng)該、也不能夠、不懲罰性接觸的事物”[9]。由此可見,人類學(xué)意義上的圣物是遠離世俗的供奉品,要高凡俗事物一籌。池哥晝的面具從原料加工到成品要經(jīng)過選材、雕刻、染色、開光四套程序,面具風(fēng)格古樸細膩,雕刻工藝精湛講究,具有明顯的地域風(fēng)格。經(jīng)過開光之后,變成了高于世俗的圣物。

    (一)選材。白馬人制作儺面具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一般會選擇椴木,它富含油脂、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木紋細、易加工、韌性強,是木制工藝品首選的雕刻材料。

    (二)雕刻。白馬人認為,面具是神的面孔,神圣不可褻瀆,因此,在雕刻之前會請人占卜,選一個黃道吉日舉行敬神儀式,請求神的應(yīng)允。拜祭之后,才開始雕刻,因為“以神之名”,整個過程變得神圣起來。雕刻者虔誠地認為自己是神的仆人,不同于一般工藝品的制作,儺面具的雕刻過程變成了信仰的實踐過程。面具雕刻沿襲古法,沒有規(guī)定的樣式,也沒有設(shè)計好的圖紙,只遵循古老的傳統(tǒng),怎么雕,雕成什么樣,全在雕刻者的心里,可以說是“像由心生”。

    (三)染色。雕刻完之后就要給面具上色了,以前使用植物的汁或者礦物顏料,現(xiàn)在普遍使用油漆。顏色以紅色、黑色、黃色、綠色、白色五色為主,形成色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四)開光。開光就是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了無邊法力的靈性。在儺面具制作完成之后,要設(shè)祭壇,舉行祭神儀式,其目的是“請神入相”。開光之后,面具不再是世俗世界的手工藝品,普通的物被賦予了“神圣的靈力”,具有了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民眾的頂禮膜拜。

    制作面具的意義在于以圖像化、固化的面具代替失去肉身的靈魂。白馬人儺面具的造型、顏色、風(fēng)格等都不盡相同,背后隱含著宗教的、歷史的、文化的、信仰的縱橫交錯的、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信息??枴垡蛩固?Carl Einstein)在他的經(jīng)典之作《黑人雕塑藝術(shù)》中寫道:“我愿意將面具稱為一種僵化的迷狂,這種奇特的僵滯表情意味著表情所達到的最終強度,它擺脫了任何一種心理生發(fā)過程?!盵7]當面具被人佩戴時,真實的人臉被隱藏起來,顯現(xiàn)出一張集體共有的、象征性的臉來表征社會關(guān)系。在池哥晝儀式結(jié)束之后,要用潔凈的布將面具包裹起來,供奉在高處,一般是在房子的頂層閣樓,任何人不得碰觸,否則會“觸怒神靈、降下災(zāi)禍”。等到來年,由會首(3)會首是指組織一年一度“池哥晝”儀式及保管面具的人,一般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舉行請神儀式,請出面具,清洗干凈后再使用。白馬人家里的大門上、墻壁上、門梁上都供奉著“池哥晝”的面具,跟漢族在大門上貼門神的習(xí)俗一樣,都是為了驅(qū)邪避鬼,保佑家宅平安。

    三、面具之“聲”

    面具各有聲音,也各自成道,“道”即“言”,“言”即“聲”[10]。白馬人把面具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每個面具都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物形成了投射關(guān)系,象征著親屬關(guān)系的遠近親疏?!懊婢吒裨捯粯樱瑹o法就事論事,或者單從作為獨立事物的面具本身得到解釋。從語義的角度來看,只有放入各種變異的組合體當中,一個神話才能獲得意義,面具也是同樣道理?!盵11]關(guān)于池哥晝隊伍的組成流傳著的這樣的神話:

    傳說很久以前,白馬人的祖先建立了仇池國,統(tǒng)治著秦隴一帶廣袤無垠的土地。后來,發(fā)生戰(zhàn)亂,城池被圍,十分危急。仇池國王有一個幼子名為武都,為了讓年幼的兒子免于戰(zhàn)亂,封他為武都王,讓其帶著家眷離開仇池國,另找棲身之地??墒?,武都王還沒有動身,仇池國王就開始犯難了。武都王一行出走,山高水遠,路途迢迢,加上連年征戰(zhàn),一路上到處都是流寇。如何才能安全地逃出仇池國,找一處棲身之地呢?仇池國王苦思冥想,也沒有想出全身而退的辦法。

    文武百官紛紛向仇池國王獻計獻策,有人建議武都王一行化裝成做生意的商隊,有人建議化裝成逃荒要飯的乞丐,有人建議化裝成舉家外遷的老百姓……但這些建議都被仇池國王一一否定了。正當仇池國王一籌莫展之時,有位大臣向他提議,讓護送武都王的侍衛(wèi)頭戴猙獰面具,裝扮成野人,一路上就沒有人敢阻擋了。仇池國王再三權(quán)衡,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便采納了。他命令將士,人人頭戴猙獰面具,裝扮成兇悍的野人,護送武都王一行。

    武都王在侍衛(wèi)的保護下連夜?jié)撎映隽顺鸪貒?,一路上歷經(jīng)艱險,奔石峽,跨深澗,日闖險關(guān),夜走棧道。一路上,這隊頭戴猙獰面具的隊伍,恐怖怪異,令人望而生畏,人們紛紛避而遠之,誰也不敢靠近。后來,武都王一行流落到階州(今武都)境內(nèi),為了掩人耳目,武都王改名換姓,在當?shù)匕差D了下來。后來,為了紀念白馬先祖生存的艱辛,便有了最早的面具舞池哥晝。每年歲末年初,白馬人頭戴面具,載歌載舞,這一傳統(tǒng)在陰平國(文縣)境內(nèi)的氐民中普遍流傳,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4)講述人:余流源,采錄人:王艷,采錄時間:2009年1月13日,采錄地點:甘肅省文縣鐵樓鄉(xiāng)強曲村。

    神話穿越時空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其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對于該族群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彭兆榮將面具置于中國語境所分析:

    面具與神話、儀式、宗教、教義、崇拜、偶像、祭祀、驅(qū)鬼、軍事、治療、戲劇、表演、娛樂等重要的歷史范疇和文化主題聯(lián)系在一起;相伴隨的還有諸如儀式的儀軌、宗教的教規(guī)、符號的隱喻、傳統(tǒng)的傳承、色彩的意義、行動的行為、表演的表達、裝飾的服裝、材料的材質(zhì)、面具的制作……而且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氏族、不同的祭祀、不同的儀式、不同的表演、不同的劇目、不同的性別等都可能被賦予不同的意義。[10]

    這個神話傳說是白馬人祖先遷徙的故事,也是池哥晝儀式的來源敘事?!吧裨挳a(chǎn)生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并不是歷史之外的文本,而是歷史真實的表述?!盵12]氐族是兩漢至魏晉時期頻繁活躍在甘肅、陜西、四川三省交界處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曾一度統(tǒng)治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前秦、后涼、仇池、武興、陰平五個政權(quán),歷時三百八十余年。氐族楊氏所建立的仇池政權(quán)實際上是“十六國之外、另一個延年甚久、舉足輕重于南北朝之間的國家”。《華陽國志》中記載,仇池強盛之時“種眾強盛,東破梁州,南連李雄,威服羌戎,并氐傁如一國”[13]。今天的甘肅省西和縣有座仇池山,正是古仇池國所在地,這一帶流傳的《二郎山趕山》的傳說反映了氐人楊氏由仇池向南遷徙的路線。白馬人是氐人南遷中最早留下來的一支,保留著氐人較原始的民俗和生活習(xí)慣[14]。白馬人通過講述祖先的族源、遷徙和英雄事跡與聽眾交換、共享同一個故事世界,確認族群成員間的歸屬與認同。因此,神話不僅僅是人類原始的思維,它更是人類記憶的結(jié)晶體,記載、傳承、重述著人類起源、遷徙、發(fā)展的歷程。

    四、面具之“意”

    《淮南子·時則》高誘注稱:儺,散宮室中區(qū)隅幽暗之處,擊鼓大呼,以逐不詳之囂,如今驅(qū)疫逐除是也。故天子使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qū)疫”[15]。古代驅(qū)鬼除疫都在晚上進行,借助光亮(月亮、火把)來看清鬼疫,因此,就有“黃金四目”面具,借助金(銅)的光亮,看清黑暗中的鬼疫。筆者曾在三星堆博物館參觀時見到了白馬人的“曹蓋”面具,據(jù)介紹是在廣漢出土的漢代墓中發(fā)現(xiàn)的。根據(jù)四川平武白馬藏族自治鄉(xiāng)的旭仕修講述《諸葛亮一箭之地》的傳說:

    歷史上白馬人居住的地域十分廣闊,以四川江油中壩為界,南為川蜀大地,北為白馬人統(tǒng)治的地域。據(jù)說,古時候中壩的街道是魚脊背形,東西走向,北面居住著白馬人,南面居住著川蜀人,和睦相處,互不侵犯……(5)訪談對象:旭仕修,訪談人:王艷,訪談時間:2016年11月23日,訪談地點: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藏族自治鄉(xiāng)扒昔加。

    由此可見,歷史上白馬人的活動區(qū)域不僅僅局限于今天的白馬人聚居的兩省三縣地區(qū),在廣漢等地也有流布。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其中青銅雕像群面部造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眼睛夸張而奇特,數(shù)十件銅立人像、銅人頭、銅人面具的眼睛,都為“立眼”。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之為國,肇于人皇……周失紀綱,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石槨為縱目人冢也?!盵16]目縱即凸目,是傳說中的古蜀王國的神、鬼、人的結(jié)合體,代表古蜀王國的最高神權(quán)象征。“縱目”用極其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眼珠向外凸出,這是特意強調(diào)青銅神像的神性所在——極目通天[17]。白馬人儺面具的“立眼”也被稱之為“天眼”,傳說能看清世界萬物,還能看到過去和未來。

    2021年3月2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在四川成都舉行,通報三星堆遺址重要考古成果。三星堆六個祭祀坑新出土500多件文物,包括金、銅、象牙、玉、帛五類奢侈物[18]。其中青銅面具闊眉大眼、杏眼圓瞪、雙耳甚大,造型夸張,被稱為“千里眼”“順風(fēng)耳”。《禮記·王制》鄭玄注:“雕題,刻其肌,以丹青涅之?!睋?jù)趙逵夫先生所考:“三目神是氐族的祖先神,它跟上古時氐先民的雕題習(xí)俗有關(guān)。”[19]如今,白馬人早已沒有了“雕題”的習(xí)俗,但是池哥的面具上有明顯的縱目圖案,老大的縱目是顯而易見的,代表著白馬山寨最大的山神——白馬老爺,其他三個兄弟的縱目已經(jīng)圖案化、符號化了。三星堆文化的本根屬于華夏傳統(tǒng),但是也明顯融合了后起的外來文化因素。大量的黃金制品和青銅禮器,體現(xiàn)出遠古巴蜀文化形成過程中兼收并蓄的融合性特點[20]。筆者認為,白馬人的儺面具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在造型語言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同屬古蜀文明,反映了上古先民遷徙流動、頻繁互動的族群歷史,是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互滲的物證。

    古人對于顏色的應(yīng)用包含著對宇宙萬物、四季更替、生產(chǎn)生活的認知。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形成了五行宇宙論,天地萬物按照五行被劃分為五類,其中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yīng)五色的白、青、黑、赤、黃?!稌ひ骛ⅰ吩唬骸耙晕宀烧檬╈段迳鞣?,汝明?!睂O星衍疏曰:“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盵21]受五行五色觀念的影響,池哥晝的儺面具、面具上裝飾的五彩扇形折紙和身上的五彩綢緞均以紅色、黑色、黃色、綠色、白色五種顏色著色。面具上五色的“扇子花”按苯教《平和威猛經(jīng)》理解,應(yīng)該象征怒發(fā)火焰及其色彩[22]。在佛教中,紅色是遠離世俗、進入無憂無慮世界的象征。白馬人認為紅色是太陽的象征,火的象征,代表著生命力、溫暖、激情和正義,具有驅(qū)逐邪惡的功能。黑色被認為是支配天地萬物的顏色,象征著力量、肅穆、威嚴、莊重、典雅和深沉,給人以寧謐的感覺?!墩f文解字》曰:“黃,土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黃色是金子的顏色,象征著富貴。而在五行中,黃色代表土地。綠色代表樹木,象征著生命。白馬人崇尚白色,白色是高貴、圣潔、明亮的象征,白馬人崇拜馬王爺,在他們的神話故事中,馬王爺是白馬人的先祖?!稜栄拧分姓f:“馬高八尺為龍?!痹诎遵R人的宗廟里,家里供奉的祖先族譜里,白馬人的祖先都是騎著高大威猛的白馬,戴著插著白色翎毛的沙嘎帽出現(xiàn)。白色的馬在整幅族譜的構(gòu)圖中占據(jù)了核心的位置,這跟《西游記》中的“白龍馬”是同樣的含義,“上天為龍,下地為馬”。白馬人的白色沙嘎帽、白色長衫、白色番鞋、白色的魚骨牌頭飾都反映出他們尚白的心理。根據(jù)白馬人中流傳的“白雞救人”的傳說,白馬人尚白的心理跟“白雄雞崇拜”也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白馬人對于色彩的感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源于深植于內(nèi)心的宗教觀念,這與他們的祖先崇拜和原始信仰有關(guān)。

    這種對顏色的認知,已經(jīng)超越了日常審美,成為人們思想、觀念、情感、秩序的象征?!爱斏逝c民間信仰相連,即上升為一種文化觀念,被賦予了吉祥祥瑞的意義,色彩成了溝通人、神、天之間的‘媒介’”[23]。正如符號學(xué)家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指出的那樣,“把符號看作一個封閉的文本,會忽視知識生產(chǎn)的實踐過程。符號并沒有固定不變的意義,意義是在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的?,F(xiàn)有的符號通常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意味著符號被轉(zhuǎn)變成能指,因為它們被附加了新的所指。換句話說,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符號可以在變化的社會歷史語境中被不同的個體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解釋”[24]。白馬人的儺面具可視為符號文本,雖然不是文字,不是具體的歷史事實,但它是白馬人對自己族群文化的自表述,是世代相傳的族人對自己重要歷史片段、歷史事件的一種記憶手段。

    五、結(jié)語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diào):“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文明悠久。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25]面具的造型、顏色、圖案等都有著象征意義,甚至是面具的起源、分布與流傳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歷史,這就是面具所要表達的“聲音”?!懊婢呃镫[藏著人類的秘史”[26],儺面具把神圣空間與世俗空間連接在一起,激活了民眾的集體記憶,整個世界所發(fā)生過的歷史記憶在這一刻被喚醒。在人和神之間,在生者和死者之間,在可視的空間和不可知的世界之間,面具的功能和意義只有在動態(tài)的儀式過程中才會顯現(xiàn)出來。面具激發(fā)了另外一種形式的交流,記憶作為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可以使他們有效地認知歷史,營造人類自身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池哥晝面具作為儺文化的象征符號,被視為神靈的棲身之所,戴上面具意味著請神入相,凡人肉體成為神的化身,人們可以與神明交流從而達到“凈化”(catharsis)(6)亞里士多德在《詩學(xué)》中提出“凈化”catharsis的概念,意指人們必須透過戲劇的情緒經(jīng)驗方能學(xué)習(xí)面對生命的極端傷痛或狂喜,且能理性而安和地回到日?,F(xiàn)實,進而面對一己的真實遭遇。的目的,參與儀式的人在與神共舞的過程中被“洗凈”。面具是神話傳說的生動再現(xiàn),在不同的語境下,白馬人的神祇崇拜和祖先崇拜使面具具有多重象征和功能。作為物品的面具是民間藝人引以為傲的雕刻藝術(shù)品或游客購買的旅游紀念品;作為祭祀的面具是神的面孔;儀式展演中的面具是溝通人、鬼、神三界之間的媒介,具有至高無上的“神圣性”。如今這些儺面具已經(jīng)變成博物館的展品,跟歷史文物、藝術(shù)品陳列在一起也毫不遜色。同時,它們作為彰顯文化多樣性,承載民俗記憶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工藝品在國際國內(nèi)的展覽中展示,以藝術(shù)的方式記錄、承載著民眾的歷史記憶。

    猜你喜歡
    白馬面具
    一匹白馬馱著你(組詩)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4
    我們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來稿選登
    白馬少年
    素衣白馬少年時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0
    神秘的面具
    滬指快速回落 調(diào)整中可增持白馬
    面具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宣武区| 普陀区| 仪征市| 额尔古纳市| 四平市| 万载县| 疏勒县| 陆良县| 遵化市| 奉节县| 乌海市| 嘉鱼县| 砚山县| 宁武县| 汾阳市| 黄冈市| 湖南省| 柳州市| 新田县| 盐津县| 屏东市| 河东区| 辽源市| 进贤县| 荆门市| 屏南县| 桓台县| 宜章县| 济阳县| 化州市| 泗洪县| 昭觉县| 连州市| 集安市| 平原县| 西吉县| 平昌县| 宜春市| 杨浦区| 迁安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