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靜
(靈川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廣西 桂林 541299)
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背迅卸髦?,會讓自己更心胸寬廣;而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把別人的幫助當成理所應(yīng)當,這種“忘恩負義”之人,在當下無不存在。在我國中職學生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感恩意識缺失,中職學生迫切需要進行感恩教育。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自我信心膨脹的年齡,感恩意識缺失情況下,往往表現(xiàn)出對周圍的人和事不屑一顧,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意識淡薄。有些學生在家里,將家人對他的關(guān)心和愛認為是理所應(yīng)當,只記得自己的生日,而不知父母的生日,只知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而從不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對同學不懂得相互關(guān)心,只懂相互攀比,拜金主義傾向嚴重,拿父母的血汗錢不當回事,隨意揮霍。常有學生遇到老師一聲招呼不打迎面走過,老師若對他所犯下的錯苦口婆心的教育,他會回敬你一句:不關(guān)你事,你管不著!…… 對于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表現(xiàn)出漠不關(guān)心,“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曾看過有一篇報道《他們?yōu)楹瓮舳魅恕?,講的是沈陽沈河區(qū)84 歲的老人王儒臣捐資助學,遭到所助學子冷落的事情。13 年來,老人先后資助了40 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其中有10 名是大學生。如今他雙目失明,臥病在床,卻從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學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的來信,更別說來人探望了!縱上所觀所聞,我們不禁心寒: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現(xiàn)在的人怎么了?我們的感恩心都丟到哪去了?為什么會是這樣?
首先,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乏。目前的中職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味強調(diào)孩子應(yīng)好好學習,對于孩子的要求一味滿足?,F(xiàn)在談到父母的愛,都認為是無私的,不圖回報的,都持一種謳歌的態(tài)度,事實上是錯的。我們在有意或無意間淡化了回報意識。沒有使孩子養(yǎng)成感恩意識,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所以有許多學生對家長的辛苦沒有感受,對老師的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聞,經(jīng)不起半點的批評的挫折,心理失衡從而出現(xiàn)過激行為的孩子越來越多。
其次,學校教育的偏差。學校往往沒有認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只強調(diào)課程考試的重要性,對于學生心理的關(guān)注度較少。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形式單調(diào),中職學校普遍采用的德育方式是課堂教育。而且在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輕文化”,學校開設(sh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沒多大重視,形同虛設(shè)。本來職校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就差些,多數(shù)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也欠缺,一味強調(diào)“一技在手走天下”,而忽略了中職學生自我品德和修養(yǎng)的提升。
第三,社會功利化氛圍的影響。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受外來多元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與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沖擊,與此同時,人的價值理念多樣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扭曲,社會道德缺失,由于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中職生受社會各種價值觀的影響,自我價值觀也發(fā)生偏差。社會上出現(xiàn)很多社會冷漠的現(xiàn)狀,如:老人跌倒了不敢扶,路邊有人被撞了不敢救等等,也使得學生對社會失望,對社會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自我責任意識降低。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报D―感恩,社會呼吁感恩,家庭呼吁感恩,學校呼吁感恩。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家長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人和社會。當然,這是一個全社會的課題,只有全社會都重視到感恩教育,我們的感恩教育才能真正施行下去,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加強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當務(wù)之急。那如何開展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呢?
指導學生利用早讀課時間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孝經(jīng)》,感知感恩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動實踐感恩,例如,在家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wù),對父母說知心話,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在校為老師和同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利用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等進行感恩教育熏陶,通過每周一在國旗下的講話,讓學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的成長,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例如:我?guī)У陌嗉売袀€叫周湘彬的同學,剛進學校時,他的紀律性很差,不是曠課就是不出早操,又不尊重老師,目中無人,但人卻很聰明。經(jīng)過一年半的思想教育和在學校組織的感恩教育熏陶下,他終于變了,變得懂事了,還對我說,老師,你放心!我現(xiàn)在知道錯了,看我表現(xiàn)吧!果真,從那以后他不曠課,對老師客氣了很多,外出頂崗實習還懂得常打電話回來給我,向我問好,跟我聊天。
如 在“三八”婦女節(jié)這一天開展“感恩媽媽”活動,可以布置學生送給媽媽一份禮物,給媽媽做一件事或給媽媽寫一封表示感謝的信回報媽媽的愛。在感恩老師方面可要求每個學生 從平常小事做起,遇見老師的時候真誠地問候并主動讓路,尊重老師。在教師節(jié)這一天開展“感恩老師”活動,可以寫一封信,發(fā)一條短信,也可以寄一張賀卡,送上祝賀,關(guān)心老師。把感恩的心帶到日常學習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把每位學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學會感恩的人,是我們教育者責無旁貸的職責。王海燕老師說:“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诟卸饕庾R日益淡薄的今天,語文教學理應(yīng)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讓感恩教育與語文教育相得益彰。”
針對職校學生的特點,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我們都應(yīng)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滲透,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以實際行動感恩,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學會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點。我們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幫助教育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國之恩,要報效祖國;在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的今天,我們更好認真搞好感恩教育作為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以“感恩報德”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努力營造一種全民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chǔ)!
總之,實施感恩教育,能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同時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毛病。對我們的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需,也是我們學校目前構(gòu)建和諧校園的需要。讓學生們在溫暖中學會感恩,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基本關(guān)系,養(yǎng)成健康心態(tài),塑造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