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梓
本文論及的“和弦弓”是一種琴弓,弓由研發(fā)者自制,國內(nèi)罕見;這種弓專門為演奏小提琴而研發(fā),其弓桿弧度很大,能將小提琴的三至四根琴弦同時拉響,即能完整地體現(xiàn)三和弦及七和弦的音效,由于這種演奏功效是普通琴弓所不具備的,故將其命名“和弦弓”。
“和弦弓”分多部分,弓的重約75克,弓身長約82厘米,弓毛長約68厘米,弓尾與弓毛相距約21毫米,此弓是一個圓彎弧形物體,其弧度可在1.5—2rad范圍內(nèi)作適應性變化,弓桿的弧橋最高點距弓毛約18.1厘米,整條弓桿由左至右存在粗細度的漸變;弓桿因具備較大弧度,也就具備了較柔軟的彈性和較大的曲度張縮范圍,因此,“和弦弓”的弓毛就具有了較好的松弛度。
將弓毛長度平均分為四段,每一段的弓毛張力均不相同,其中,近弓尖1/4段弓毛張力最大,弓毛緊繃度最大,位于弓毛2/4弓位點區(qū)間的弓毛張力變小,弓毛變得更松軟,而弓毛的3/4弓位點直至弓根段的弓毛張力最小,弓毛也最為松軟,以至于弓毛可進行最大幅度的彎曲,因此,各弓段的弓毛張力存在差異。
演奏者應將右手各手指放于弓尾部位;中指與大拇指捏于弓尾左側(cè)下端,兩指的指尖關(guān)節(jié)與馬尾庫上端相接觸,中指的第二關(guān)節(jié)接觸加強筋,無名指放于中指側(cè)旁,其指尖關(guān)節(jié)接觸弓尾和馬尾庫;小指呈半彎曲狀,指尖接觸弓尾上端的棱面;食指自然彎曲,第二關(guān)節(jié)放于加強筋上端的截面上,并形成固定結(jié)構(gòu);與常規(guī)持弓方法相比,這種持弓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食指的安放位置,在運弓過程中,右手手指各關(guān)節(jié)可進行協(xié)調(diào)性的細微運動。
1、“和弦弓”演奏單弦
當演奏單弦時,“和弦弓”的功能基本等同于常規(guī)琴弓;其弓毛較軟,演奏者應將弓毛繃緊度調(diào)整至最大值,使其性能接近常規(guī)弓;因“和弦弓”弧度大,弓較重,在將弓毛繃緊的前提下,弓毛在貼奏單根弦時依然會產(chǎn)生少量的彎曲度,導致弓毛在運行中較容易觸碰相鄰的琴弦;依據(jù)“和弦弓”基本性能,其弓根部位弓毛最為松軟,如從弓根起弓,將弓運至弓尖,則有一定的難度,因弓的重量因素,導致?lián)Q弦不靈敏,而在弓根部位換弦具有更大的難度;在演奏中應將弓適當?shù)叵蛏咸崞?,以緩解弓的部分重量,減小弓毛的彎曲度,就能順利完成運弓。
演奏單旋律長音時,弓速應放緩,弓貼弦力度適當減輕,避免快速、直接、猛然的運弓方式;由于此弓在單弦和換弦演奏中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種弓相對適合演奏速度緩慢,且音型結(jié)構(gòu)較單一的單旋律型樂曲;在訓練中,應采取慢速運弓的方式進行發(fā)音練習。
2、“和弦弓”演奏雙弦
雙弦,即將兩根相鄰琴弦同時奏響;經(jīng)上文論述,因“和弦弓”弧度和重量因素,弓毛在貼奏單弦時會產(chǎn)生少量的彎曲度,甚至容易觸碰鄰弦,而這一點卻為演奏雙弦提供了方便,因為弓毛保持一定的彎度就能較容易地將雙弦所在的弓角平面覆蓋。
拉奏雙弦應通過調(diào)節(jié)尾庫螺絲使弓毛具備一定的松弛度,使弓自然地搭在琴弦上即可,而無需做十分精確的運弓角度判定,就能輕松完成對雙弦的演奏,在訓練中可結(jié)合雙弦空弦的慢長弓練習。
“和弦弓”演奏雙弦的可操作性較強,在演奏雙音音階和處理作品中的雙音時,弓演奏功效能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
3、“和弦弓”演奏三和弦
對于三和弦,一般會涉及到用琴弓演奏相鄰的三根琴弦,而“和弦弓”較擅長這種演奏模式;演奏時,應將弓毛調(diào)節(jié)至較為松弛的狀態(tài),讓弓毛的彎曲程度得以更大地體現(xiàn),以確保弓毛的弧度能完全覆蓋相鄰三根弦的弓角平面。
弓毛對三根弦的壓力是不均等的,三弦中,中間的弦受壓更大,而兩側(cè)的弦受壓相對小,可能導致部分三和弦音量不均的情況,但經(jīng)過對弓毛接觸點的不斷調(diào)整,嘗試使用不同的弓段位置演奏,經(jīng)過一段時間訓練,此問題可較好得到緩解。
4、“和弦弓”演奏七和弦
“和弦弓”較擅長演奏三和弦及七和弦,七和弦的演奏模式與三和弦相似,應將弓毛調(diào)整至最大的松弛度;在操作中,也會產(chǎn)生四條琴弦受壓不均的情況,一般為中間兩弦受壓更大,亦可通過反復練習,運用不同的運弓速度,嘗試調(diào)整貼弦力度,借助一定的演奏經(jīng)驗可緩解此問題;對于三和弦與七和弦的演奏,琴弓的性能得以較好地施展,可使和弦發(fā)出美妙的轟鳴聲,對運弓角度也無需做過多的顧忌。
在樂曲演奏中應注意運弓形式的組合問題,其中有單音與雙音的運弓組合,雙音與和弦的運弓組合,以及單音與和弦的運弓組合;這三種類型的運弓組合形式需要加以練習并多進行體會,以更好地掌控琴弓的性能,不斷開發(fā)弓的演奏功能。
“和弦弓”擅長演奏柱式和弦,但經(jīng)一定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運用分弓、連弓和斷弓等運弓技法。
1、分弓
分弓,即一個弓向演奏一個音符,“和弦弓”在對分弓弓法的運用上,應考慮運弓速度、長度以及弓段位置等因素;首先,因重量和弧度的關(guān)系,弓的手感較為笨拙,因此并不擅長演奏具有顆粒感的快速單旋律音符;其次,由于弓毛的彎曲度明顯,而弓毛各段的張力又不均,使弓在進行半弓長度的快速運弓時,變得較困難;再次,在中慢速條件下,奏分弓就會變得更容易,應結(jié)合弓的性能,選擇緊繃度最大的弓毛段,可將弓定于距弓尖1/4處的弓段,就能實現(xiàn)對分弓的演奏操作;在練習中應對分弓類練習曲做嘗試,以提升分弓演奏的技術(shù)熟練性;最后,在以分弓技法演奏持續(xù)雙音時,則效果相對理想。
2、連弓
連弓指在一個弓向上奏出兩個以上的音符,基于“和弦弓”的性能,應考慮演奏速度和換弦的頻繁度;因弓較重,弧度較大,運弓缺乏靈活度,進行快速運弓則難度較大,而做換弦時,動作較遲緩,所以,應在中速及慢速的情況下進行連弓操作,就能較好地完成演奏,可使用全弓段,也可使用局部弓段演奏,在練習中應對連弓類練習曲進行訓練;對分弓和連弓做了一定的練習后,可將兩者結(jié)合,進行難度更大的訓練。
3、斷弓
斷弓即斷奏類弓法,能奏出斷音,體現(xiàn)在音與音之間有時間和聽覺上的間隔,這類弓法主要分為頓弓與跳弓兩類;斷奏弓法對琴弓的靈巧度有很高的要求,而“和弦弓”在運弓時缺乏靈敏和機動性,難以體現(xiàn)較復雜的琴弓運動形式,因此,“和弦弓”在處理斷音時,能在音符之間簡單地制造出時間間隔,使音符斷開,如要精確地演奏出更復雜的斷音音色,則較困難,所以,此弓演奏斷音時的表現(xiàn)力有限。
依上文分析,此弓較適合演奏和弦,并在和弦的音效表達方面具有一定長處;相對而言,弓不擅長快速而靈敏,且運弓技術(shù)性較強的演奏方式,因此,適用于“和弦弓”的音樂作品主要應具備有較多的和弦和舒緩的單旋律,而巴赫的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中的多聲部樂章或樂段相對適合使用“和弦弓”演奏。
作者在練習中找到了一些技巧:應將弓毛調(diào)整至能夠演奏三和弦的松緊程度,根據(jù)琴弓的性能,弓根至弓毛3/4弓位點之間的弓毛特別松軟,可有效地貼住四根弦,此弓段適合演奏和弦;弓毛的2/4弓位點至弓尖的弓毛段緊繃度較大,適合演奏單旋律,當然,在弓根部位稍作運弓力度的控制,或者將弓毛接觸點向琴馬方向適當移動,也能夠順利演奏單旋律;在樂曲中遇到和弦,應定于弓根部位演奏,盡量使用下弓弓向,并適當加大弓毛對弦的貼壓力度;如遇到單旋律,應盡量使用弓毛的2/4弓位點至弓尖的弓段,也可將弓適當拎抬,減少弓毛的貼弦力量,防止弓毛產(chǎn)生過大的弧度。
借助上述辦法,巴赫g小調(diào)奏鳴曲柔板第一小節(jié)具體演奏方法為:先將弓定位于弓根,以下弓向奏出g、d1、bb1、g2七和弦,演奏和弦的過程中,應具備一定的貼弦力度,并保持弓速均勻,待弓運至2/4弓位點時將g2音作為單旋律音留奏于E弦上直至弓全部運完,之后,f2、be2、d2、c2、bb1、a1等若干音組成的下行句,弓于弓尖開始,以上弓方向演奏這一句,直至弓運至弓根,此時,弓正好處于演奏下一個和弦的上佳位置;再次從弓根出發(fā),奏響a、g1、c2三和弦,待弓運至2/4弓位點時將#f1音作為單旋律音留奏于D弦上直至弓全部運完,而后,再處理e1、d1、e1、#f1、g1、a1等若干音構(gòu)成的上行句,于弓尖開始,以上弓方向演奏這一句,直至弓運至弓根結(jié)束,而此時,弓將再次處于演奏第二小節(jié)第一個和弦上佳位置,以此類推。
為了使“和弦弓”發(fā)揮更好的演奏效果,應進行多項基礎(chǔ)練習,以加強右手對琴弓性能的控制,可使用常用的小提琴音階和練習曲集,并進行有篩選的練習。
應反復進行持弓動作,持弓后可將弓進行輕微甩動,檢查各手指抓握力點;本項練習要點在于將各手指觸弓固定后,嘗試讓各個指關(guān)節(jié)進行小幅度彎曲運動,還可在持弓的同時單獨運動手腕關(guān)節(jié),逐步使右手適應這種持弓方式。
發(fā)音練習分為空弦練習和音階練習;空弦練習分為單弦練習、雙弦練習、三弦練習和四弦練習,四種形式的空弦練習可嘗試不同的運弓速度,也可嘗試分別在全弓弓段以及局部弓段位置進行練習,體會琴弓的基本性能;這項練習的要點在于能夠找到琴弓弓毛的最佳松緊度,經(jīng)上文論述,弓毛過緊則演奏和弦較困難,而弓毛過松則演奏單弦較困難,所以,演奏者應依據(jù)空弦練習的經(jīng)驗處理好弓毛的松緊度,如此會對演奏帶來更大的便利。
音階練習是進階性的發(fā)音練習,這項練習主要分為單旋律音階練習和雙音音階練習;應更過多地進行單旋律的級進音階練習,對于琶音練習可進行省略;音階訓練的重點在于逐步習慣單旋律級進音階中的換弦動作,因弓的重量,導致?lián)Q弦笨拙,所以這種練習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音階練習首先應在兩個八度的音域內(nèi),完善發(fā)音質(zhì)量,再進行第三個八度的練習,在演奏至第四把位以上時,應更多地使用上半弓。
這項練習基于發(fā)音練習的經(jīng)驗,可選擇較舒緩的單旋律樂曲進行練習嘗試,例如里丁的《b小調(diào)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馬斯涅的《沉思》等;對于這項練習可將弓毛適當繃緊,在演奏中體會運弓速度和弓貼弦力度的變化,關(guān)鍵應把握好換弦與換弓的連接,防止弓觸碰鄰弦;嘗試奏出更具變化性的音效,使弓在運行中更加穩(wěn)定,這項練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弓的性能短板。
和弦練習基于發(fā)音練習中的三弦練習和四弦練習的經(jīng)驗,使用不同的弓段和弓速進行練習嘗試;這項練習的難點在于左右手結(jié)合,右手運弓相對容易,而重點在于左手各手指應在同一時間上準確地按住多根琴弦,不可有時間差,否則和弦就不能被完整地奏出;可選擇常規(guī)小提琴練習曲集中和弦較多的練習曲進行訓練,以頓特《練習曲與隨想曲24首》中的第一首為例,這項練習能更大地拓展弓的功能優(yōu)勢,也能強化左手的基本功。
綜上所述,通過對“和弦弓”進行系統(tǒng)地練習和實踐,能使演奏者逐步掌握運弓和發(fā)音方法,為演奏相應的樂曲做技術(shù)準備,同時,還能在練習中不斷拓寬演奏思路,增加對小提琴作品演奏的認知深度;對“和弦弓”的演奏和使用,在目前的小提琴學科內(nèi)是具有研究價值的方向之一,如予以繼續(xù)深入研究,可在小提琴琴弓發(fā)展演化,小提琴琴弓制作學,小提琴弓法技巧,小提琴演奏美學等方面形成更全面的研究體系和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