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不僅考驗學生們的邏輯思考能力,文化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看待事物的深度等等,作文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師十分重視且困擾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明確作文的內(nèi)涵,從而提高寫作水平,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靈感等等,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保持孜孜不倦地探索。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仿寫;訓練要點
所謂仿寫訓練,也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們閱讀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或故事,學習文章中優(yōu)秀的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等,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中,從而提高寫作水平。由于小學生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對于萬事萬物都報以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利用學生們這樣的性格特征,為學生們開展寫作訓練。仿寫訓練能夠在根本上降低作文學習的難度,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靈感,教師要用新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
一、利用課文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
寫作是一項需要想象力的訓練,因此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需要一些特定的環(huán)境與活動尋找靈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那一篇篇流傳千年的佳作[1]。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仿寫訓練之前,要為學生們選擇一篇合適的文章,讓學生們閱讀并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然后積極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拓思維,將想象到的場景用文字描述出來。學生們每一次將想法轉(zhuǎn)變?yōu)槲淖值倪^程中,都是一次寫作能力的升華。比如,小學語文教材部編版本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我是什么》,課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出幾個不同的場景,第一段“我被太陽一曬,就變成了汽;升到空中我變成了白色,夜晚穿上黑色衣裳,傍晚時我又會將紅袍披在身上”最后,揭曉答案,“我是一朵云”,以下的內(nèi)容都采用這樣的方式描述,作者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出自然現(xiàn)象的千變?nèi)f化。同時作者在最后又描述出一幅場景,讓閱讀的人猜一猜那是什么,以疑問與開放式的結(jié)尾,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和思考。教師可以利用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們進行仿寫訓練。低年級的學生們,他們具有非常敏感的感知能力和領(lǐng)悟能力,所以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將抽象的情景具體化。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們寫小動物,或是職業(yè),利用課文的描述形式,配合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方式,將文章生動化,形象化,從而鍛煉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二、積累經(jīng)典句式,開展仿寫訓練
在小學生學習的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經(jīng)典句式[2]。比如描寫場景類型的“夏夜,蟋蟀勁鳴,星光燦爛,月光清澈。孩提時的晨在小山上快活的玩味著每一朵花,每一株草,亦或是躺在綠油油的草地數(shù)星星”;描寫人物的“她那張小嘴巴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的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這些句式之所以經(jīng)典,不僅僅是因為其優(yōu)美的辭藻,更是因為簡單的文字后面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意義,亦或是在文章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能夠使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更具深意,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仿寫經(jīng)典的句式。比如朱自清的《春》中,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有排比,擬人,比喻,夸張等等,這些修辭手法的修飾,使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盡收眼底,同時每一句的修飾都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春天的喜愛。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邊閱讀一邊積累經(jīng)典句式,從而在日后的寫作訓練中,關(guān)于情境描寫與修飾能夠信手拈來,提高寫作水平。
三、營造合適的情境,加強學生感受,激發(fā)寫作欲望
上文提到了,特定的場景和情境會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教師要利用這樣的方法,營造出具體的情境,加強學生直觀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欲望[3]。由于學校對于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考慮,學生不能像作者和詩人一樣登高望遠,身臨其境,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一些壯麗景觀的圖片和視頻,從而刺激學生們的視覺感受,調(diào)動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
比如,學生們在學習《觀潮》(小學語文教材部編版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篇課文時,作者描述了錢塘江大湖在觀潮日這天漲潮時的壯闊景象,潮水涌來時,與天空相接形成了一條白線,江面上傳出一聲聲轟隆隆的響聲,白線逐漸向岸邊移來,形成了白色的巨浪,眼前一片兩張高的水墻,潮水洶涌地像是千萬匹白色的駿馬奔騰而來,光看文字學生們的感受不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放映錢塘江大湖漲潮時景象的視頻,通過畫面與聲音帶給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一首古詩引導學生們開展寫作訓練,比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描述出雨后西湖的美麗景象,教師使用多媒體放映一些關(guān)于西湖景象的視頻和畫面,加強學生們的視覺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們仿照著《觀潮》這篇課文仿寫一篇描繪西湖景象的文章,并結(jié)合著古詩中的“水光瀲滟”、“山色空濛”、“淡妝濃抹”等內(nèi)容,想象西湖美不勝收的景象,從而提高文章的寫作質(zhì)量。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們優(yōu)秀的模仿能力,開展仿寫訓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合適元素,融合于作文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同時經(jīng)過仿寫訓練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熱愛觀察,細心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景麗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訓練要點分析[J].家長,2020(21):157-158.
[2]王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訓練要點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91-92.
[3]黃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19(42):66-66
寧波杭州灣新區(qū)世紀城實驗小學 任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