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娜
(吉林省榆樹市新立鎮(zhèn)青頂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00)
對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是國家、社會的重要任務。小學生能否擁有健全的人格,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但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不容樂觀。在小學生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有一部分小學生存在校園霸凌、自殺自殘,甚至違法犯罪等行為。我們在對這些現(xiàn)象感到痛心之外,還應該思考當下我們對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工作出了什么問題、有哪些缺失、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本文旨在概括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內容、指出我國目前在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上存在的問題和缺失,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完善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本文的意義在于為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提出一個總括式的分析框架。
對于小學生來說,人生目標未必是一定要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實現(xiàn)的。所以,它可以非常宏大高遠,當科學家、當宇航員等等,都可以成為小學生心中的夢。對于小學生來說,將一些難度較大的職業(yè)作為人生目標并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在幼小的心理播下一顆健康的種子。這顆種子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會逐漸長成一顆大樹,支撐起一個人的人格,讓一個人的人格有風骨,不會輕易被周圍的一些不良的因素所左右。
小學生應該從小就學會了解自己和接納自己。所謂了解自己,是指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家庭中、學校中、社會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自己有什么樣的優(yōu)點、什么樣的缺點等等信息;而所謂接納自己,是指小學生對于自己的先天身份、后天身份、優(yōu)缺點等等,要能夠接受,不要有種種不必要的不滿。我們當然會強調奮斗,也贊賞少年兒童從小立志自強不息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方面。但是,如果一個小學生對自己的情況過于不接納,以至于出現(xiàn)消極、自暴自棄的心理問題,那這肯定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對小學生來說,在很大程度上,父母親人、老師同學是不能選擇的。所以,小學生對于父母親人、老師同學的態(tài)度,一定要重視適應的一面。所謂適應,指的是小學生能夠基本完成父母親人、老師同學對于他們的合理期望,在學習生活當中溝通比較順暢、矛盾比較少,即便有了矛盾,也能夠較好地解決。
小學生要順利完成學業(yè)、良好地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是需要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因為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學習上總是會有困難,而在人際交往上,也總是會遇見和別人之間的矛盾,區(qū)別僅僅在于程度和頻率的不同而已。
對于一個有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小學生而言,他會有比較強的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不會在遇到困難時只會抱怨,或者逃避。而只有直面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敞。
當下,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智育的教育壓力一級一級傳導到了小學階段,導致小學階段的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
所謂“重智育,輕德育”,是指在針對小學生的教育當中,教育者重視小學生的解題能力、考試成績,而忽視和解題能力、考試成績沒有直接相關的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在當下的小學當中,課業(yè)成績是最重要的評價小學生的標準。一個小學生課業(yè)成績好,很多時候就會被評價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而一個小學生課業(yè)成績不好,哪怕他在人格方面體現(xiàn)得比較健全,也可能只會得到一個平庸的評價。所以,久而久之,不僅教育者自己,連小學生自己也會形成一種只關注課業(yè)成績,而不關注人格健全的潛意識傾向。在這種潛意識傾向的作用下,一部分不擅長課業(yè)的小學生會形成自卑心理,至少會不那么認可自己。而一旦一個小學生開始自卑、不認可自己,他很可能會逐漸不愿意和老師同學溝通。這又會造成其在課業(yè)成績上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教育者對小學生德育的輕視也可能造成一些小學生在道德上、心理上的缺陷,諸如自私、脆弱、暴躁等等。
在當下,一談到小學生的教育,人們想到的大概率首先是學校,其次才是家庭。而社會在這個領域的重要性往往被放到了最后。
事實上,這種狀況是過度重視智育造成的。由于智育的高度專業(yè)性,同時也比較單純,所以,智育是適宜以學校為主來進行的。畢竟,學校的老師都在專業(yè)上經過培訓,也是專職從事教育工作,更有能力和時間來對小學生進行智育教育。
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人們把德育當成智育的附屬,進而把智育的教育方法嫁接到了德育之上。但是,智育的教育方法卻并不適合德育的教育。
對德育教育來說,也就是對小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培育來說,最有效的途徑不是教育者在課堂上的說教,而是身邊的人在無形中的潛移默化。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不同家庭出來的孩子即便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人格發(fā)展上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如果父母對小學生管教比較嚴格,父母自身也行為端正,那么這個小學生大概率也是遵紀守法的。如果父母自己品行不端,那么無論他們怎么說教,小學生往往也會沾染一些壞的習慣。同時,社會對小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通過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今天的小學生雖然比過去的小學生嬌氣了一點,但是打架斗毆的現(xiàn)象少了很多。這其實就是社會的影響在起作用。
首先,老師應該有正確的“學生觀”。在學校里,總是有一些小學生的性格或者行為存在問題。有的學生調皮搗蛋,有的學生過于怯懦內向。對于老師來說,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不應該采取“高壓態(tài)勢”,或者“放任不管”的態(tài)勢;對于怯懦內向的學生,也不能不聞不問。老師應該客觀地看待學生,看到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且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發(fā)揚其優(yōu)點,克服其缺點。一旦老師對學生能夠客觀看待,承認其優(yōu)點,并且愿意科學地引導其克服缺點,那么學生就可能放下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接納老師、尊重老師,并且完善自己。
其次,老師要有一定的情緒感染力。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要求學生進行一些活動的時候,應該充分調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進行活動是非常有趣的、好玩的,進而積極地參加活動,并且在活動中采取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為。這樣,小學生就能培養(yǎng)出對他人、對世界的積極的態(tài)度,進而對他們的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帶來良好的影響。對于老師來說,為了讓學生受到積極心態(tài)的感染,可以多多獎勵學生。在學生有良好的表現(xiàn)時,可以多加口頭表揚或者物質獎勵。一般小學生的性格天真爛漫,對于來自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都非??粗亍R坏┑玫嚼蠋煹谋頁P和獎勵,他們會非常開心快樂,會更積極地面對學校的教育。
此外,老師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向小學生介紹一些在人格發(fā)展上可圈可點的名人軼事。讓小學生從名人的風骨當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此外,學校里的領導、校工等人的行為也會對小學生的人格造成影響。學校對于這些人的言行也應該有一定的要求。
家長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家長首先要愛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人會保護他、照顧他的。但是,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讓孩子意識到,這種保護、照顧,是有條件的。孩子必須做到一些必要的事情,才可以得到家長的保護和照顧。否則,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別人幫助和照顧自己是應該的想法,這是極為危險的。
其次,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心。一個不愛祖國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難成就一番事業(yè)。祖國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得以存在的基礎。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講一些保衛(wèi)祖國、為國家發(fā)展做貢獻的英雄人物、知名人士的故事。讓孩子知道這些人是如何從小立志、長大報國的。同時,家長應該在課余時間鼓勵孩子多看一些關于祖國的山川地理、人文知識方面的影片、書籍,讓孩子發(fā)展出熱愛國家的情懷。
第三,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愛他人、愛社會的心態(tài)。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總是要生活在社會當中,總是要和他人形成關系的。如果一個孩子無法愛他人、愛社會,那他這一輩子都將生活在孤獨當中。所以,家長應該從小事做起,在孩子自己有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東西時,鼓勵孩子與朋友分享。家里做了好吃的菜,家長不能讓孩子只知道自己享用,而應該引導孩子主動把菜讓給家里的長輩。在家長帶孩子在外游玩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不要亂扔垃圾,要注意保護公共設施等。
第四,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平常心。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應該有一些遠大的抱負的。這種遠大的抱負能夠扶正小學生的思想,讓小學生幼小的心靈隨時接受正面思想的澆灌,不至于誤入歧途。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在眼前的一些勝負上,還是應該培養(yǎng)出一顆平常心??吹瓌儇?,才能不鉆牛角尖,才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對此,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勝負的活動,讓孩子從小習慣輸贏。一旦孩子習慣了輸贏,則平常心就培養(yǎng)起來了。
首先,政府要為小學生的健全人格的社會培養(yǎng)提供一個指引和保障。政府可以集中一些在兒童教育領域的專家,群策群力,制定關于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頂層設計。同時,政府可以根據(jù)頂層設計,出臺具體的政策、法律規(guī)范,來對社會各界的關于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行動提供指引。
其次,政府應該嚴厲打擊對小學生健全人格造成損害的不良現(xiàn)象。當前社會中存在著不少不良現(xiàn)象,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不良思潮催生了許多違法犯罪,或者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有的行為甚至直接指向小學生,或者裹挾了小學生。對于以小學生為受害者,或者教唆小學生、利用小學生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進行嚴厲地打擊,以儆效尤,為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社會土壤。
第三,非政府組織在政府提供的行為框架內,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運用種種手段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健全人格。比如,非政府組織可以舉辦關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展覽,提升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加強小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鏈接等??傊?,非政府組織可以采取的行為模式較多,舉辦起活動來也靈活,應該是社會層面上培養(yǎng)小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力量。
小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而健全的人格對小學生的人生道路有十分重大的影響。本文通過概述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內容、分析當前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指出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小學生健全人格探究提出了一個基本框架。事實上,這是一個在未來依然值得研究的問題。未來的研究者應該結合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或者結合地域的差別,對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