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敏 謝維友(通訊作者) 樂新科
(1.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2019年12月,云南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膶嵤┮庖姟罚乱惠喌闹锌几母飦砼R,將在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實施。云南省《新中考實施意見》中體育成績占比大幅提高,語文、數(shù)學、英語、體育各100分,物理50分,政治、歷史、生物學各40分,化學、地理各30分,音樂、美術、勞技各20分,信息10分。對比之前的中考體制,明顯看出考試科目在分值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對學生發(fā)展產生較大影響,有利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初中階段,是學生由小學邁入中學階段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學習決定學生能否升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教育,具有關鍵性作用。初中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占比多是按照中考科目和分值制定的,具有較強的應試性。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上課時間延長、學習科目增加、內容難度加大,學校、家長、學生都在為考試成績這一目標努力,尤其關注那些分數(shù)比重較大的科目。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興趣愛好培養(yǎng)等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這樣一來學生成績雖然有所提高,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初中是學生升學的重要時期,只有順利完成初中階段學習任務,加上良好的中考成績,才能保證學生順利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為將來考大學奠定基礎。因此,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提高學習成績也成為初中學生和家長的主要目標。云南省目前的中考體制規(guī)定,中考成績由多個科目成績疊加得出,各科目分值不同,其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傳統(tǒng)的三大主科各120分,物理、化學、體育各5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和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及格各算10分,不及格者按得分的10%計入中考成績,音樂和美術學科合格及以上者每個學科按5分計,不及格者不計分,不含政策加分中考成績總計600分??梢钥闯?,除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三大主科外,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等科目按照規(guī)定折分算入中考成績。在三大主科外,物理、化學、體育分值還相對較高,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等科目滿分僅按10分計入中考成績。就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等這些科目而言,很多學生考到及格分數(shù)是相對容易的,加之這些科目在中考成績中所占的分值較小,學校和學生時常將這些科目的時間勻給分值更高的科目,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內容上的嚴重偏科。
在初中應試壓力下,學校、家長都唯分數(shù)論,學生為了盡可能高的考試成績只得專注于書本文化知識學習,在校期間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上課、看書、做題上,坐在教室的時間占據了他們一天中的大部分。即使到了周末,家庭作業(yè)、課外輔導班又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能用在鍛煉身體和休息上的時間較少。初中生每周的運動量很小,幾乎就是學校體育課的運動量,新中考改革前體育在中考成績中占50分,相比較三大主科而言還是分值較低的,他們不會因為體育鍛煉占用學習時間。近年來,青年學生身體素質呈現(xiàn)下降趨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視力健康都比較。戶外鍛煉不達標、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現(xiàn)象依舊普遍存在于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嚴重影響著中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致使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
面對中考升學壓力,初中生將全部心思花在書本知識學習上,在學習中以分值高的科目為重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應試放在首位,對考試要求之外的東西沒有更多地關注,這造成學習內容選擇性較強。社會要求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但在應試壓力下,學校、家長、學生都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在學生發(fā)展方面也是按照考試要求的內容進行。近年來,新聞頻繁報道社會上存在的“巨嬰”,他們學習成績優(yōu)異,就讀于較好的學校,但他們完全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做任何事情,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除了較強的應試能力,他們沒有其他技能。為了贏得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學習,有的學校壓縮了中學生本就很短的德育時間,體育課、美術課、勞技課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學生成績有所提高,但德育和生活技能方面卻欠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能得到有效實現(xiàn)。
教育的良好發(fā)展是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后盾,我國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放在優(yōu)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力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云南省之前的中考體制在實施的幾年時間里,分值設置、科目分數(shù)占比等存在缺陷,導致了中學教育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綜合素質,沒有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新的時代背景下,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要求下,中考體制改革是必要的。
在這次中考改革中,備受關注的一點就是體育成績的分值大幅提高,由之前的50分,到現(xiàn)在和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大主科一起,以100分算入中考成績中。初中生面對較大的升學壓力,學習重心放在中考科目上,哪些科目分值高就專攻哪些科目。在之前的中考體制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大主科是分值最高的,以120分計入中考成績,體育只有50分,中學生當然不會花多余的時間在體育鍛煉上,這是造成中學生身體素質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中考改革,體育也成了最高分值的科目,利用提高分數(shù)的形式增加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度,激勵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這樣的改革,有的家長和學生提出質疑,體育分值高,對于先天體育能力弱的學生不公平。針對這個問題,云南省也就體育中考做出改革,100分的體育考試由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體質健康監(jiān)測3個部分組成,其中體育考試分三年6次進行,總分100分,其中七年級滿分20分、八年級滿分40分、九年級滿分40分。相比之前體育中考一次性考完,大多數(shù)學校在臨近體育中考時對應試年級進行集中的高強度體育訓練,新中考改革后體育考試分多次進行,學校和學生需要高度重視體育鍛煉,將體育運動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真正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進行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條件,有了強壯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投入理論知識的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新中考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基礎教育課程與教育改革,引導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1]新中考改革中,將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等科目分值進行了調整,雖然這些科目在分值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比之前差距縮短了,而且這次分值調整得相對均衡,利于學生取長補短,促進全面發(fā)展,取得更好成績。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存在一些薄弱科目,如果科目之間分值相差較大會使得學生很難做到取長補短,即使對有的科目很擅長,但如果薄弱科目和擅長的科目分值差距大,學生總體成績就會下滑,在擅長科目上的優(yōu)勢得不到體現(xiàn)。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科分值差距較小,每一個科目都在成績合算中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對這些科目就會重視起來?,F(xiàn)在學生對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等科目關注度不夠,主要是因為這些科目以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只要成績及格,不管60分還是100分,最后都能以10分計入中考成績。中考改革后,這些科目分數(shù)是在總分基礎上進行折分計入成績的,考試分數(shù)越高,折算下來的分數(shù)就越高,學生當然會認真學習,爭取考更高的分數(shù)。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2]音樂、美術、勞技也以分數(shù)的形式加入中考成績,這樣一來,學生對各個科目都重視起來,學習的理論知識越來越多,學生素質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真正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中考制度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從2012年以來,云南省針對中考體制進行了3次改革,這次是改革力度相對較大的一次。初中階段的學習,是打好基礎,向更高層次學校邁進的過渡階段。初中課程基本已經涉及了高中教學的所有科目,只是初中階段內容難度相對較低,但如果沒有初中打下的良好基礎,到了高中學習會遇到很大的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A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4]新中考改革后,對地理、生物、歷史等科目分值進行了提高,在分數(shù)的驅動下,學生必須加強對這些科目的學習。初中設置這些科目都是從基本知識開始的,是中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開端,在高中階段會對知識進行延伸,這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初中階段入好門,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對學習內容做了體系化的了解,高中階段學習就會相對輕松。初中學習就是在為高中學習奠定基礎,新中考改革立足長遠,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做好繼續(xù)前進的準備。
綜上所述,云南省2020年新中考改革充分體現(xiàn)著教育與時代的結合,新時代的教育要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之前的中考體制在分值設置、分數(shù)占比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中考選拔學生不能關注到學生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改革。近年來[5],新中考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意識形態(tài)灌輸與教化、思想發(fā)展等各個方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新中考改革立足長遠,引導學生加強對各科目的學習,為學生未來走向更高層次的學校奠定基礎,提高基礎教育的辦學水平,促進國家教育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