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岳
(海南岳訟律師事務所,海南 ???570125)
2019年12月,最高法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定》對民事訴訟法中相關證據舉措等內容進行了若干修訂,其中關于鑒定問題的修改和完善,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民事訴訟鑒定制度的前進以及與國際社會司法精神的接軌,為我國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民事訴訟鑒定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民事訴訟法》在我國的發(fā)展具有很長的歷史,但其中改革開放以來較為重要的《民事訴訟法》以1982版的《民事訴訟法(試行版)》為基本的藍本,它構建了我國民事訴訟鑒定制度的法理基礎。隨后在20世紀90年代初和2007年,《民事訴訟法》分別進行了相關修訂。其中,對于鑒定相關的司法問題也作出了一定的梳理和修改。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版)》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進行專業(yè)性法律判定時,指派有專業(yè)技能的人實施證據鑒定”。1991年的修訂版《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結論,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鑒定人鑒定的,應當由鑒定人所在單位加蓋印章,證明鑒定人身份”[1]。這一時期的關于鑒定問題中鑒定人主體的規(guī)定,仍然是以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作為鑒定人主體。雖然2007年和2012年《民事訴訟法》中關于鑒定問題的改動較大,但是始終沿用了關于鑒定人主體的相關表述。由于這一表述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的國家發(fā)展階段,我國司法鑒定事務相對較少,主要是由人民法院進行指定性的鑒定主體,所以它在當時是適應我國司法實踐的,但是隨著我國不斷地邁入新的司法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司法鑒定現實迫切地需要法院修改鑒定人主體的規(guī)定,以適應新的司法形勢發(fā)展?;诖?,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對鑒定問題提出了較大修改,將“由法院指定鑒定部門”修改為“當事人協(xié)商選擇鑒定人,協(xié)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2]。這一重大表述的變化表明,我國《民事訴訟法》關于鑒定人主體的判斷發(fā)生了顯著性變化,由原來的人民法院直接指定為主,轉變到由當事人自主協(xié)商為主。突出梳理、明確了鑒定活動中鑒定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很大程度上重新梳理了證據鑒定結果效力的問題,明確了鑒定結果的效力。其中對于相關鑒定意見進行了具體的規(guī)定:認為司法鑒定是“鑒定意見”而非“鑒定結論”。這一修改和表述著重強調了司法鑒定的性質僅僅是相關的專家、專業(yè)性技術人員給出的依據自身知識、能力得出的判斷,這一判斷僅僅是其依據相關證據要素得出的總結性意見,而并非完全正確的鑒定結果。由“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突出顯示了司法鑒定過程中相關鑒定并非具有完全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有可能僅僅是一種鑒定的表述。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中,關于鑒定人申請鑒定的權利也進行了相應的修訂。依據“誰主張,誰舉證”這一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由鑒定申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從2012年的《民事訴訟法》修訂中可以看出,該法給予了當事人可以提起司法鑒定的個人權利主張,但是考慮到當事人自身對司法認知不全面,或者缺乏相關的法律意識及鑒定司法界限意識,提出的鑒定往往具有多樣化,甚至是泛濫化的趨勢,所以在進行修訂時人民法院還對當事人提出的鑒定申請進行了相應的審查,即:“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案件實施相關司法鑒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之上,人民法院同意進行相關司法鑒定時才可以進行司法鑒定,這既保證了當事人自主提起司法鑒定的個人權利,同時又避免了司法鑒定在實踐過程中被濫用而導致司法資源無限浪費的情況發(fā)生。
2019年修訂后的《新證據規(guī)定》,在鑒定人具結、鑒定人出庭費用規(guī)定、鑒定人虛假鑒定懲罰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修訂和完善。
具結指的是對自己的行為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新修訂的《新證據規(guī)定》要求鑒定人在鑒定開始前要簽署相應的承諾書,保證自己依據自己的專業(yè)性知識,按照公開、公正、公平、誠實的原則,誠信地對司法鑒定活動做出公正的結論,并且提供出庭作證行為。通過該證據規(guī)定的修訂,使得司法鑒定人具結制度真正落到了實處,進而明確地對鑒定人作出相關鑒定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進一步規(guī)范了鑒定人作出鑒定活動的公正性,確保其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提醒鑒定人法律的嚴肅性。
鑒定人出庭費用的詳細規(guī)定是本次新修訂的《新證據規(guī)定》修訂的亮點,以前關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費用問題長期困擾著司法實踐,國家的相關法律中并沒有完全明確的具體的規(guī)定,本次修訂明確規(guī)定了鑒定人進行出庭作證時必須給予費用補償?!缎伦C據規(guī)定》第三十九條明確指出:“鑒定人出庭費用按照證人出庭作證費用的標準計算”。這一規(guī)定一方面保證了鑒定人能夠取得鑒定費用,另一方面也為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具體額度等規(guī)定了明確的指向性。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對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相關補償費用均做了規(guī)定。如德國規(guī)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收費的項目為交通費補償、開銷補償及其他開支補償。日本也有類似規(guī)定。從國內外關于司法鑒定出庭費用補償的實踐可以看出,對于相關司法鑒定出庭費用的詳細規(guī)定是《新證據規(guī)定》結合國內外相關司法實踐和司法精神,對我國鑒定一次大膽有益的嘗試,是和國際司法接軌的又一舉措。
本次的《新證據規(guī)定》,進一步完善了對于司法鑒定鑒定人可能做出虛假鑒定等相關違法活動的懲罰機制。由于司法鑒定逐漸社會化,許多司法鑒定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實施虛假鑒定,影響了司法的嚴肅性和公平性?!缎伦C據規(guī)定》規(guī)定:“故意作出虛假鑒定的相關鑒定人,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退回鑒定費,情節(jié)嚴重的,將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以妨礙民事訴訟進行處罰”?!睹袷略V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guī)定:“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將以妨礙民事訴訟予以處罰”。通過這兩個相關規(guī)定可知,原來對于鑒定人進行虛假鑒定并沒有完全明確的規(guī)定。而本次虛假鑒定懲罰機制在《新證據規(guī)定》中作出相關的明確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進一步理清了違法違規(guī)進行虛假鑒定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為進一步的構筑全面、立體、方向明確的司法鑒定制度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進一步健全民事訴訟鑒定制度,需要持續(xù)強化民事訴訟委托鑒定審查制度。人民法院應該在《新證據法規(guī)定》的基礎之上,制定詳細的民事訴訟委托鑒定實施細則,在鑒定人實施鑒定的主體資格、鑒定程序、人員審查、鑒定制度落實以及司法鑒定懲戒機制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可操作的規(guī)范。以進一步強化民事訴訟委托鑒定制度,規(guī)范鑒定人市場準入,強化鑒定過程的公正、公平性,嚴格堵住民事訴訟委托鑒定審查中的漏洞。
目前,《民事訴訟法》和《新證據規(guī)定》,雖然大體上規(guī)定了相關的司法鑒定過程,但是仍然沒有建立統(tǒng)一的、詳細的、可操作性強的司法鑒定工作流程,在司法鑒定工作、鑒定人資格準入、鑒定活動開展監(jiān)督、鑒定過程嚴密規(guī)范、鑒定活動全流程實施過程等方面均具有模糊性,沒有明確指出這一鑒定流程需要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步驟和哪些要素。下一步,人民法院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鑒定流程,細化統(tǒng)一的鑒定流程操作,進一步減少人為干預統(tǒng)一鑒定流程的實施,有效構筑立體化、全面性、統(tǒng)一性司法鑒定程序,使司法鑒定公平,公正。
總而言之,民事訴訟鑒定制度是在不斷發(fā)展中完善的,我國在司法改革中已經構筑了全面化的民事訴訟鑒定制度,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在該基礎上持續(xù)不斷的完善、細化相關的民事訴訟鑒定制度,從而全面推進民事訴訟鑒定制度,形成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符合國家實際、充滿公平正義的民事訴訟鑒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