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珂
摘要:作為未來社會的優(yōu)秀儲備人才以及社會的中流砥柱,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F如今,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教育成為社會性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與家長和家庭環(huán)境息息相關,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心理,從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正確的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孩子;培養(yǎng)策略
前言: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改革發(fā)展,針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家庭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家長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受到了社會的密切關注。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心理的作用
家庭教育與孩子的一生都密不可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特征的影響以及心理健康的影響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健康的心理代表著孩子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積極的去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以及社會的發(fā)展,正確的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社會中可以融入群體生活。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積極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成功的基石。隨著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家庭開始注重家庭教育方法,也因此一些專家表明,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效果即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其次,孩子除了學校的生活以外,其余時間大多數都處于家庭之中,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會通過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在不斷的改變自己,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健康向上的發(fā)展。最后,家庭教育作為家長的必修課,家長也必須承擔起對孩子教育以及孩子健康心理引導的責任,與社會共同促進孩子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二、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傳統家庭教育觀念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家長處于主導地位,甚至一些家長會對孩子存在偏見,認為孩子年幼,還不能決定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還存在著“我是你家長,你就應該聽我的”的錯誤思想去左右孩子的想法?!肮靼舻紫鲁鲂⒆印边@種傳統觀念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今的教育觀念了,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會促使一部分孩子產生反抗心理,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還會打擊一部分孩子的積極性,不能更好的讓孩子承擔起自己本身的責任,自身責任感的缺失與決策能力的喪失會導致孩子在以后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所以傳統家庭教育觀念是孩子健康心理問題出現的一大原因。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當
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也決定著孩子健康心理的問題,在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下所成長起來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性格及心理問題。如在溺愛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變得驕縱,較為以自我為中心,出現不顧及他人的想法與感受的行為,導致融入群體困難的現象。而在缺少家庭的關愛的環(huán)境長大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自卑、缺乏自信、膽怯或者懦弱的性格。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fā)現或者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向正確的心理發(fā)展,就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孩子難以發(fā)展成健康的人格。
(三)心理知識匱乏
在過去的社會中,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以及理論知識,對孩子的心理知識及心理狀況關注甚少,一些家長覺得成績是唯一標榜孩子好壞的衡量標準,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埋下了嚴重的心理問題隱患。一些家長認為自己本身受教育水平較低,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與此同時將自己的孩子與周圍的孩子進行攀比,否定孩子自身的潛力,以別人家的孩子為目標,讓自己的孩子進行改變,磨滅孩子的積極性。這些家長從來不從自身上找原因,只將問題歸結于自己受教育水平低,只懂得讓孩子好好學習,缺乏心理知識的培養(yǎng)。而現如今家長與孩子更應該做到對心理知識的補充,如果不注重心理知識,會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發(fā)展。
(四)家庭環(huán)境不佳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重中之重的,孩子每天所處的環(huán)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的心理,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會給孩子造成不一樣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不佳會導致孩子性格的缺陷以及孩子心理的不健康發(fā)展。如家庭中時常會出現暴力現象,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暴力傾向,或者在受到暴力時會選擇忍讓從而導致心理逐漸扭曲。冷淡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使孩子感受到孤獨和無助的心理,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三、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措施
(一)改變孩子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要從以家長為中心和重心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自身的想法,不斷的鼓勵孩子去發(fā)現創(chuàng)造,對孩子自身的人生價值加以肯定,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著重進行培養(yǎng)。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需要受到應有的尊重與肯定,關愛孩子最好的表現是尊重孩子,由于孩子與家長存在年齡的差異,二者之間有一定的代溝,所以家長要學會聆聽和善于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才能積極陽光健康向上的成長,孩子的心理才能不斷的健康發(fā)展。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同的孩子也應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內向的孩子應采用熱情積極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爭取在交流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的性格,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健康的積極的引導與矯正。
(二)重視自我反思,提高家長教育責任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與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各位家長也要學會如何積極的去面對自己本身的缺點與不足,與此同時也不應否認自己的優(yōu)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應不斷的反思,同時不要對自己的愛加上籌碼,父母給孩子的愛不應該加上條件。有條件的愛會使孩子缺少安全感,長久以來會壓抑孩子天性,促使孩子去討好身邊的人從而得到一些愛的回報。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應客觀的認識到自己,做到以自身為榜樣,在生活中更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向孩子表明勇于承擔自身責任的重要性,提升孩子的社會責任感,不斷的對自我進行調整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加以積極的健康的引導。
(三)學習心理知識,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代替教學活動,也不是增加一個表面性的節(jié)日活動,而是在不斷的積累學習下,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與孩子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在基于正確的心理知識的基礎下,對孩子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與孩子相互溝通,共同成長。不是所有的家長天生就是家長,家長也需要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學習心理知識對家長來說十分重要,家長可以選擇去閱讀一些書籍資料或者去聽一些關于孩子心理健康的講座,從而豐富自己有關于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知識與經驗。與此同時,當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一定的了解時,還可以及時的發(fā)現與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避免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在家長學習的同時也應讓孩子了解一些簡單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看一些簡單的關于促進健康心理的讀物,在自我管理與自我調節(jié)時學會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
(四)重視家庭氛圍營造
家長應同時注重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情感氛圍以及文化氛圍。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下,孩子會產生不一樣的性格特性,孩子不僅需要老師的重視,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陪伴。所以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起與家長的情感依戀,而鼓勵與陪伴是建立情感依戀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家長之間的關系越為融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長,越有益于對孩子積極健康的性格的養(yǎng)成。家長應了解,雖然在孩子的培養(yǎng)過程中離不開物質的支持,但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的陪伴。孩子的家長需妥善處理好工作和家庭間的關系,當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及關懷時,在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下,應及時給予回應,提供幫助,家長也應主動的去理解孩子,關懷孩子?!懊夏溉w,擇鄰而居”的典故被我國傳頌千年,同樣這一典故全面也客觀的展現出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而家庭作為可以直接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及性格塑造的重要環(huán)境,作為家長應更加重視家庭氛圍的營造,給孩子一個溫馨舒適,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
結論:
在家庭教育中,每個家長都應重視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教學中不斷研究的一個問題,在實際案例的調查分析中,得出家長更應承擔起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與學校和社會相互配合,改變傳統觀念,不斷的豐富自身的心理知識,積極的引導與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在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中,家長充當著守護者的角色,當孩子在社會中遭受挫折與打擊時,孩子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同時,他們也最為希望父母能給與他們安慰與支持。所以,父母是孩子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認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與鼓勵以及在父母的影響下所營造的家庭氛圍都與孩子的健康心理密不可分。只有不斷的提高對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視,才能更好的培育出有責任、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社會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蔣玉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J].家教世界·現代幼教,2020(10):51-52.
[2]羅同.當前幼兒教育中應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95.
[3]賈嵐.家庭教育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林區(qū)教學,2019(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