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波
榆林市榆陽區(qū)審計局 陜西榆林 719000
財政資金管理一直是國家財政部門重點追蹤的對象,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在各工程項目建設中投入資金的大幅增加,以及PPP項目建設帶來的新問題,國家對財政資金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跟蹤審計作為對資金管理流轉情況進行監(jiān)管、評估以及建議的主要管理活動,也因此得到了重視。但由于PPP項目跟蹤審計屬于新興事物,其在實踐應用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在開展政府投資PPP項目跟蹤審計時所遵循的法律規(guī)章制度主要有《審計法》《國家審計準則》《審計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此外雖然還有《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規(guī)定》來指導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工作的進行,但現(xiàn)階段我國還未針對PPP項目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制定出專門的政策指引制度,且部分地方機關在開展跟蹤審計時也未根據(jù)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guī)定,導致部分政府投資PPP項目跟蹤審計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jù),在部分事務處理上沒有明確的要求,使得審計結果受跟蹤審計人員能力、思維的影響較重,客觀性得不到保障。此外,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容易受到項目各方管理力量的影響,跟蹤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得不到保證,進而直接影響審計的效率和質量[1]。
同傳統(tǒng)審計工作相比,跟蹤審計在審計范圍、審計時間以及目標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跟蹤審計的范圍從事后延伸到事前和事中,審計時間從靜態(tài)轉換為動態(tài)。由此使得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更多的審計人員參與,且由于項目涉及多方管理者、多個專業(yè)領域,在實際開展中,跟蹤審計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的支持,審計成本較為高昂,在成本控制原則下,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必然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審計效率。
跟蹤審計的專業(yè)性、復雜性都遠高于傳統(tǒng)審計,其工作的開展對審計人員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目前審計人才結構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具有基礎財務會計知識的人才占比過高,部分審計人員對建筑工程、法律等非會計專業(yè)類知識的認知程度不夠,因而在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時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審計要點、難點,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較弱,還達不到跟蹤審計工作實際開展的要求。
跟蹤審計作為一種現(xiàn)代審計的新型模式,自身本具有監(jiān)督性質和作用,但其仍需要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來維持其正常運行,“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與監(jiān)督體系,增強監(jiān)督合理和實效”,從而使其相關工作實施時擁有法律依據(jù)的同時,能夠有效發(fā)揮其監(jiān)督作用。此外,政府需要建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法則,以此來明確跟蹤審計工作內容的定位、方法等具體要求,更重要的,還需要建立跟蹤審計風險防范體系,保障政府投資的安全性以及審計部門的監(jiān)督作用[2]。
在初始階段,負責政府投資PPP項目跟蹤審計的小組應對項目預期目標、涉及的管理者等進行詳細分析,并以審計目標為依據(jù),明確本次跟蹤審計的意義,為各參與的審計人員制定出明確的崗位職責說明書,做好角色定位分析工作,嚴格遵守“審計是監(jiān)督者而不是管理者”這條原則,不越俎代庖。而在政府投資項目開展后,跟蹤審計人員應嚴格按照所制定的審計方案進行,若有突發(fā)事件,則需要經(jīng)由審計部門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再按照調整后的計劃方案繼續(xù)開展審計工作。
加強跟蹤審計團隊的質量建設,并適當增加審計人員數(shù)量,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在正確把握審計部門的人員結構的基礎上注重審計部門人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審計工作的主體需要具備經(jīng)濟管理、企業(yè)戰(zhàn)略、投融資決策、財務會計、審計技術、工商管理、預算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務工程等多方面的業(yè)務知識和實踐技能,跟蹤審計所涉及領域較為廣泛且需要審計人員擁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由此,政府可以定期開展培訓,讓審計人員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政府可以聘請資深的審計人員來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幫助審計人員將理論知識有效運用至工程實例,以此在提高相關人員實踐能力的同時又提升其綜合素質[3]。
審計工作的后續(xù)處理一定程度上是加強了政府投資項目進行跟蹤審計,使得在審計過程中有效提高其工作質量以及監(jiān)督力度。另針對工程建設后資產(chǎn)移交問題,相關部門可以對目前的制度進行完善,使得固定資產(chǎn)的審計工作具有實效性,此外,管理部門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明確資產(chǎn)的投資,從而避免了資產(chǎn)浪費,進而有效提升資產(chǎn)的使用率。此外,審計人員可以以報告形式將建設項目驗收以及資金轉移等問題反映給上層管理者以及決策者,以此完善審計的后續(xù)處理工作。跟蹤審計作為一種有效加強政府投資建設中的管理體系的重要策略,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法和防御機制,即在政府原有的建設基礎上,通過制定最佳的審計方案來保障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跟蹤審計是目前運用最為廣泛的審計方式之一,需要各部門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在其過程需要重視審計工作和跟蹤審計目前存在的問題,打造優(yōu)秀的工程建設部門,使得政府投資的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由上可見,跟蹤審計雖然提高了政府投資PPP項目的質量效率,但同時也給審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而且在解決問題時,不單需要審計機關、政府部門加大對跟蹤審計的宣傳和支持力度、加強專業(yè)人才團隊的培養(yǎng)、科學界定審計監(jiān)督權,還需要國家編制相應的政策制度來提供支持,由此才能推動跟蹤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