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韜
(婁底市委宣傳部,婁底 417000)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野蠻入侵中國,而腐敗無能的封建統(tǒng)治者喪權辱國,使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民族危機空前、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饑寒交迫,喚起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救國救民而上下求索、英勇斗爭。期間,湖南婁底的蔡和森多次寫信告訴毛澤東,要“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并系統(tǒng)地闡明了有關建黨的性質、指導思想、階級基礎、組織原則、奮斗目標、國際主義原則,以及建黨的組織步驟等。他還創(chuàng)辦《向導》周報,成為“黑沉沉中國的一線曙光”,成為四萬萬同胞的“精神食糧”和“靈魂指引”。
中國的發(fā)展進入新時代后,宣傳思想工作依然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肩負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做好黨組織的宣傳思想工作,充分發(fā)揮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最前沿、最直接、最有形象力的陣地,為實現(xiàn)黨的最終目標和各個時期的政治任務發(fā)揮了輿論引導作用。在建黨百年之際,宣傳系統(tǒng)的黨員干部更應該牢牢抓住“學習黨史”這個基本點,深刻把握“統(tǒng)一思想”這個關鍵點,全面聚焦“凝聚力量”這個落腳點,立足新方位、找準新坐標,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先學一步、學深一層,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
從陳天華“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xiāng)誰遣警鐘鳴”的憤慨激昂到蔡和森“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的雄壯豪邁,從華夏大地的滿目瘡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應運而生,在面對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時代大潮中堅定地承擔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責任。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宣傳思想戰(zhàn)線更要把握好自身具體工作目標。
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定理想信念,培植精神家園,不斷激發(fā)團結奮進偉大力量。
深刻認真從戰(zhàn)略全局去理解,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進程去審視,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角度去認識,增強擔當意識和使命意識,對照標準明方向、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更好地促進全國上下在道德觀念、理想信念上緊密團結,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要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更好地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平臺集中學習,加強黨員思想教育,激發(fā)全員學習熱情,提高全員思想理論素質,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的含義和特點。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從井岡山時期的“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延安時期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
堅持黨性,就是要從根本上堅持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這是大原則,決不能動搖。宣傳思想工作者要增強黨的意識,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算時代不斷發(fā)展、媒體格局不斷變化,也要牢牢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
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在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把人民作為我們黨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凝聚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百年回顧,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我們總是能絕處逢生、化危為機,憑的就是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永不磨滅的革命意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紅軍“虎將”賀國中出生入死、屢立奇功,最后戰(zhàn)死沙場;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盧天放、盧良才為了開展革命工作,忍受酷刑、堅貞不屈;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羅盛教勇救落水朝鮮兒童,將生命定格在21歲……信念如火炬、如明燈,照亮了我黨帶領全國人民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奮斗歷程,照出了我黨“忠誠映寸心,浩然充兩間”的豪邁氣魄。在社會主義建設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全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經(jīng)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出實施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今天,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的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實力和信心。宣傳思想戰(zhàn)線更要客觀把握存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創(chuàng)新而動、順勢而為,不斷拓寬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傳播情感等領域與受眾的接觸面、輻射力和影響值,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永遠點亮理想信念的明燈,讓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蔽幕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歷史的紐帶,貫通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是民族的記憶,連接著先賢、吾輩和后人;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一個有深厚文化記憶的民族,可以穿梭時空歷久彌新;一個有強烈文化自信的國家,必將跨越國界觀照世界。歷史的大潮澎湃洶涌,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縱觀人類文明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挺立潮頭、激流勇進,既需要經(jīng)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作為后盾,也需要思想、文化、道德、精神等軟實力來支撐。如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希望和挑戰(zhàn)交織并存,特別是隨著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等的抬頭蔓延,文明沖突、文明優(yōu)越等言論論調不絕于耳,加強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必須增強綜合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實現(xiàn)社會和諧平穩(wěn)安定。因此,我們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增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世界認同感。
第一,要站在現(xiàn)代化新征程的新起點上,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深刻內涵和主要防線,增強推動我國文化高質量發(fā)展的自覺性、使命感。要構筑精神高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用法律的權威保證其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要深化理論武裝、加強研究闡釋、開展宣傳普及,推動工作、提升形象。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構筑完善我們的精神家園,提高領導和駕馭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共同提高社會主義文明程度?!笆陿淠?、百年樹人”,文明程度體現(xiàn)和衡量著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化水平,是思想觀念、行為規(guī)范、文明風尚的綜合反映,彰顯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整體發(fā)展水平。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一項立德樹人、立心塑人的重要工作,不會一勞永逸、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精神旗幟,提振“精氣神”,匯聚“正能量”,弘揚健康積極的價值追求,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空間。
第四,要不斷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隨著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人民希望有更高品質、更有個性、更多層次的文化生活。要順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發(fā)展的新期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體系,用好作品鼓舞人,以好服務涵養(yǎng)人,靠強產(chǎn)業(yè)愉悅人,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第五,要提高國家話語權,構建良好的對外話語體系,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