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悅,魏宇冊
(華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00)
鋰電池擁有蓄電量大、無記憶效應、質量輕、自放電率低、放電電壓平穩(wěn)、環(huán)境友好等諸多優(yōu)點,因此成為車用動力電池首選[1]。但鋰離子電池也帶有明顯缺陷,那就是對溫度、電流和電壓等有著苛刻要求,因而新能源汽車上需要配備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對電池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管控。SOC估計是BMS最為核心的技術。電池組的SOC是決定車輛接下來行駛里程和行駛性能的關鍵參數。電池組內部結構十分復雜,而且SOC與相關參數之間表現(xiàn)為高度非線性,導致建模困難,精準預測電池SOC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以往對電池組SOC的研究基本是采用建立SOC與電池組的電流、電壓、內阻等有關參數函數關系的方式,從而獲得電池SOC值。放電實驗法、電流積分法(AH法)、開路電壓法、等效電路法、卡爾曼(Kalman)濾波法是常用的幾種SOC 預測方法[2]。放電實驗法能夠獲得不錯的SOC預測結果,但實驗時間太長。開路電壓法能精準預測電池的初始數值,缺陷在于充放電時開路電壓只能通過間接方式測量。卡爾曼濾波法預測精度有一定提高,該方法把電池看作一個動力系統(tǒng),但該方法的準確性過度依賴于所建電池等效模型[3]。
上面提到的預測方法都兼具優(yōu)缺點,因此有人采取組合的辦法來預測電池SOC,提高SOC預測的準確性。文獻[4]結合了擴展卡爾曼算法和安時法進行SOC 估算。文獻[5]提出了一種融合安時法、開路電壓法、卡爾曼濾波法的改進SOC方法,但電池SOC估算結果仍然無法滿足電動汽車實際運行中SOC精度要求。鋰電池在正常工作時可被看作是高度非線性的系統(tǒng),而神經網絡是一個非線性映射系統(tǒng),并且不需要建立數學模型[6],給定輸入就能得到輸出,可以很好地模擬電池動態(tài)特性。文獻[7]利用BP神經網絡估算SOC,文獻[8]利用遺傳算法優(yōu)化的BP神經網絡估算SOC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鑒于一般的神經網絡具有收斂速度慢、容易陷入極小值、預測精度不高等問題,本文提出用自適應變異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對神經網絡進行改進,提高SOC估計準確性。
BP神經網絡是一種按照誤差逆向傳播算法訓練的多層前饋神經網絡,工作信號始終正向流動,沒有反饋結構,在訓練網絡權值的過程當中,數據則沿著減少誤差的方向傳播。絕大多數人工神經網絡都是采用這種網絡及其變化形式。BP神經網絡是包含多個隱含層的網絡,具備處理線性不可分問題的能力。在保證網絡性能和泛化能力的前提下,確定隱層層數的基本原則是:在滿足精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取更緊湊的網絡結構。網絡性能與隱含層節(jié)點數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網絡性能與隱層節(jié)點數關系Tab.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with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odes
建立的就是基于改進BP神經網絡的SOC估算模型。一個簡單的3層BP神經網絡,如圖1所示。
圖1 BP神經網絡結構Fig.1 The Structure of BP Neural Network
由于BP神經網絡采用梯度下降法,所要優(yōu)化的目標函數是非常復雜的,導致算法收斂速度慢、難跳出局部極小值的缺點。本文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來訓練神經網絡。
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ition)是一種隨機全局迭代進化算法,它速度快、算法容易、易于實現(xiàn),需要調整的參數少,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初始化一群隨機粒子,通過選取合適的目標函數為每個粒子分配適應度值,迭代環(huán)節(jié)過程中粒子利用個體極值P(best)和全局極值g(best)調整粒子本身的速度以及新的位置,并搜索當前最優(yōu)粒子,反復迭代計算后,可找到待尋優(yōu)函數的最優(yōu)解集。自適應粒子群算法公式如下:
假設在一個D維的搜索空間內有n個粒子,每個粒子的速度根據(1)來計算。
式中:ω—慣性權重;
d=1,2,…,D;i=1,2,…,n;
Vid—粒子速度;
Pid—粒子目前搜索到的最優(yōu)位置;
gid—整個粒子群目前搜索到的最優(yōu)位置;
k—當前迭代次數;
c1、c2—非負常數,稱為加速度因子;
r1和r2—[0,1]之間的隨機值。一般將粒子的速度和位置限制在區(qū)間,以防止粒子盲目搜索。
在式(2)中,ω為慣性權重,通常取較大值,ω的大小變化由最優(yōu)適應值Q的變化來決定,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由下面兩個公式表示:
式中:g(t)—種群的最優(yōu)適應值;
r—均勻分布[0,1]之間的隨機值;
Q—種群最優(yōu)適應值的相對變化率;如圖(4)所示,w的變化隨著r值的變化而變化。
粒子群半徑R與pgd和xid的關系如下,它表示種群內所有粒子到全局極值的最大空間距離:
式中:η—服從柯西分布函數的隨機變量;
xid—編譯后的xid數值;
xid—d維的數值。
處于全局最優(yōu)位置的粒子從第n代進化到n+1代后,如果此時的P(n+1)適應度值比前一代更好,則用P(n+1)的適應度值代替P(n)的適應度值。反之,P(n)的值則保持不變,無法更新,算法則會選取不同的參數進行下一次進化,這樣一直循環(huán)直至達到進化上限步數為止。
PSO 算法收斂速度很快,有很強的普適性,但容易提前收斂、局部尋優(yōu)能力較差、收斂速度慢等不足,由于粒子群參數的初始化的算法具有隨機性,而且太依賴于算法參數,從而導致尋優(yōu)過程時間較長,容易出現(xiàn)早熟收斂和停滯。
另外,由式(1)可以看出,個體極值最優(yōu)解Pid和群體極值最優(yōu)解gid這兩種因素會影響到每個粒子的運動狀態(tài)。若這兩個參數的最優(yōu)解為同一個粒子,粒子則會以相同的軌跡向同一方向的同一點聚集,形成粒子種群的快速趨同效應,使粒子群高度集中,而導致搜索停滯不前,同時又使粒子間的相互學習減少,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面對這一現(xiàn)象,模仿遺傳算法中變異思維,在算法中加入變異程序,按照一定的概率再次初始化部分粒子,增大找到全局最優(yōu)解的幾率?;贏MPSO 的BP 網絡學習算法與標準BP 算法過程類似,只是在算法的過程中,要增加粒子群結點的初始化、結點位置向量變異及粒子群結點與BP 網絡之間的相互映射等操作。
大量研究表明鋰離子[9]電池組SOC受到電流、電壓、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選擇這3個變量作為神經網絡輸入,電池SOC值作為網絡的輸出。根據分析建立一個3-20-1 結構的網絡模型。SOC預測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AMPSO-BP SOC估算模型Fig.2 SOC Estimation Model Based on AMPSO-BP
自適應變異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種群規(guī)模M=20,最大迭代次數N=100,ω取值(0.3~0.8),學習因子c1、c2為1.4945,壓縮因子α固定取值0.73。建立3-20-1 結構的BP 神經網絡,訓練方法采用Levenberg-Marquardt 優(yōu)化算法。網絡的訓練函數為trainlm 函數,性能函數為MSE函數,學習率u=0.1,目標誤差為0.00001,最大訓練次數為1000次,其他參數均為缺省值。
ADVISOR2002 是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在MATLAB 和SIMULINK軟件環(huán)境下開發(fā)的高級車輛仿真軟件,可以對基本車輛,包括電動車輛的各方面性能進行靈活的建模和分析,ADVISOR[10]是一款分析性軟件,簡化了傳統(tǒng)數學方法的建模過程,由于ADVISOR是模塊化的,它的各種部件模型可以輕松擴展和改良。根據給定的道路循環(huán)條件,利用車輛各部分參數,用戶可以對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等性能進行預測、分析與評估,以達到最終的要求。為了更好的估算鋰電池SOC的實際應用,選取美國公司的GM_EV1型號的電動車,電池組容量為100Ah,鋰離子電池總電壓為344V(96節(jié)SAFT鋰離子電池)。在BP神經網絡模型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SOC估算方法分析比較,模型1為擴展卡爾曼濾波器(EKF),模型2為無跡卡爾曼濾波器(UKF),模型3為標準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PSO),模型4為本文提出的自適應變異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AMPSO)。本實驗測試樣本為US06工況循環(huán),電池組數據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測試樣本為25個US06工況循環(huán)下完整電池組數據。
圖3 US06工況下電池組數據Fig.3 Battery Pack Data Under US06 Conditions
訓練好神經網絡后,利用US06工況數據進行SOC預測,4種模型誤差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電池SOC估算結果對比Fig.4 Battery SOC Estimation Results Comparison
EKF、UKF、PSO、AMPSO四種SOC估算方法誤差結果對比如圖4所示,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AMPSO和PSO的估算效果明顯優(yōu)于UKF和EKF方法,AMPSO和PSO方法的收斂速度更快,EKF和UKF方法的誤差波動變化大,不具有穩(wěn)定性,AMPSO和PSO方法的預測曲線相對穩(wěn)定,且最大誤差均小于2%,而EKF方法的最大誤差為3.09%,UKF方法的最大誤差為2.48%。AMPSO與PSO的SOC估算的對比可看出,AMPSO方法的誤差更小。為了驗證實驗結果準確性,進行多次試驗,取平均結果,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SOC估算結果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SOC Estimates
利用ADVISOR 提供的仿真電池組實際數據進行了SOC預測,對預測的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采用自適應變異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對BP 神經網絡參數進行了優(yōu)化,建立了AMPSO-BP 電池SOC 估算模型。結果表明,所提的AMPSO-BP 估算模型降低了傳統(tǒng)BP神經網絡的估算誤差,有更高的預測精度和穩(wěn)定性,是行之有效的SOC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