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嬋
(廣西貴港市港北區(qū)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 貴港 537100)
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展開導入教學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信息技術能有效的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將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信息技術的化學課堂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強化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及教學形式,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其次,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還能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結合自身學習需求開展多途徑的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導入教學優(yōu)勢開展問題導入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及探究積極性和意識,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聯系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點解答相應的問題,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明確信息技術下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目標,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學有效性[1]。如在進行“原子的構成”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原子的理論知識點及概念較為抽象難懂,極易導致學生理解不全面及產生認知沖突等現象的出現,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開展導入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微觀世界中原子的構成及分化視頻-粒子散射實驗視頻,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在看到視頻之后,你們覺得微觀世界中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在提出問題之后激發(fā)學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讓學生深入視頻資料中進行積極的觀察、分析、思考及解答,促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豐富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學屬于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教師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在重視化學理論知識的教學基礎上導入相應的化學實驗,通過實際的實驗操作引導學生更加貼近和了解化學反應原理,并掌握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各項技巧及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及綜合實驗能力。在利用信息技術導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校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以實驗視頻的過程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更加了解整個實驗的過程,深入實驗操作過程中進行觀察與思考,縮小學生與化學實驗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化學實驗中進行思考、分析、歸納及總結,強化初中化學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化學綜合能力[2]。如在進行“稀釋濃硫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這一實驗操作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危險因素,教師為了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基礎上更好的讓學生觀察及了解整個實驗操作的過程,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開展創(chuàng)新的實驗教學,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以實驗視頻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深入實驗中進行仔細的觀察及分析總結,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及認知水平。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以往單一的以教師單向口頭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主線積極的設計相應的微課視頻,并將微課視頻上傳至學生的學習平臺上,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學習,并將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或不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接收及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疑問,繼而將其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要求學生以小組探究的形式進行自主的思考和解答,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yǎng),促進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3]。
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積極的開展化學概念導入教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導入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入教學等多元化的導入教學措施,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及學習資源,轉變傳統(tǒng)化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化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