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鐵鳳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宜陽辦事處嵩塘小學 湖南 常寧 421500)
伴隨新時期教育現代化建設邁入新階段,更重視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僅有助促使學生進行知識積累,提升學生語感,讓他們具有良好的語文、文字理解與運用能力,更將助力學生思維發(fā)展、使其具有審美鑒賞力,實現文化育人。為此,教師應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在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展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策略探討。
1.1 體現學生閱讀學習主體地位。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便是“學生才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2]”。以往的小學閱讀學習,多由教師泛讀或學生自主閱讀,不僅缺乏閱讀溝通,學生也較為被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中心,讓他們獨立進行與文本的溝通,并積極展開閱讀探討,促進閱讀深入。
1.2 加強師生、生生間多邊互動。傳統(tǒng)閱讀學習提問方式多停留在教師問、學生答,師生間互動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側重的也多為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掌握、段落劃分及作者情感表達等。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走進文本、仔細觀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觀察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對其施以有效點撥。
1.3 豐富小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只局限于課堂中、教材內的閱讀,會阻礙學生思維發(fā)展,也無法擴展他們的閱讀視野。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使其在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群文閱讀等升華學習感受,萌生創(chuàng)新想法。讓閱讀從“學習任務”變成“生活習慣”,以便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提升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嘗試應用以下施教策略:
2.1 選擇合作學習時機,提升教學效率。新課改使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選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也應挑選適宜的契機,避免使合作流于形式化。例如:低年級《小蝌蚪找媽媽》的文本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信息化工具,給學生營造生動的故事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助人意識,使其展開合作閱讀、讓學生品味趣味童話。從而,引入閱讀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總結青蛙的成長過程,認識到遇到困難應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此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小組合作閱讀學習的提質增效。
2.2 加強合作學習指導,促進有序分工。為保障小學語文合作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教師不應只重視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還應同步加強學習指導,使學生學會合作、享受閱讀。例如:有的教師習慣于學生的自由結組,或是依據臨近原則讓學生結組。這會造成性格、學習能力相近學生的抱團,或是組內閱讀學習以一人為中心。為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分組、指導其有序分工,促進組間成員的共同參與。譬如:在部編四年級《一直窩囊的大老虎》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共同尋找描寫生動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詞語,解釋其意思,是否能換成近義詞,實現小組合作閱讀學習的合理分工。
2.3 交流閱讀學習感受,共享閱讀經驗。為使學生共享閱讀經驗、在交流中不斷地提升認識,教師應給學生合作探討的時間。此外,還需關注教學延伸,促進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例如:可結合教材內容,在《少年閏土》的閱讀學習后,使學生瀏覽《故鄉(xiāng)》,并說說自己較為感興趣的內容;亦或者結合友情的話題,讓學生分享自己與好友間的趣事,想象多年后閏土與魯迅先生的重逢畫面,并進行情境表演。此外,應豐富班級中的讀書角書籍內容,開展多樣性閱讀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促進學生積極參賽,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閱讀的習慣、加強學習共享,讓教師了解閱讀學習真實學情。
2.4 實現閱讀寫作融合,以便閱讀升級。為促進閱讀學習的升級,提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性,教師還應關注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實現以讀促寫。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長》閱讀教學中,讓小組合作學習與思維導圖相互融合,選定“夏天”為核心詞,使學生自主閱讀、交流閱讀學習感受,進而繪制思維導圖、感受夏日的生機盎然。同時,可由此展開微習作,使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書寫別樣夏天。并在組內進行互評自改,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寫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一同進步。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并非一朝一夕之力[3]。教師既應使閱讀學習與不同學段學生的理解水平、思維發(fā)展、語文學習特點及興趣愛好等充分融合,提升教學指導有效性;還應關注學生閱讀感受,促進其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實現讀寫結合、閱讀與生活的結合,豐富學生閱讀體驗,使其具有自主閱讀積極性。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為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習慣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