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昆 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
舞蹈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它透過舞蹈形象來浸潤人們的心靈,感染人們的思想。古代學者們就有“樂聲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之說,可見,音樂舞蹈對人的美感教育是由內而外的,它不是一種單純的娛樂,而是一種表現(xiàn)人們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意識形態(tài)的藝術。
大多藝術都有著共鳴性,舞蹈便是其中之一。舞蹈者嚴格來講是一位演員,通過舞蹈塑造不同的形象,創(chuàng)造不同的風格及情感。將情感教學融入舞蹈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肢體來塑造更加鮮明、有趣、真實的人物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常常能夠通過舞蹈引起觀眾的共鳴,從心靈抑或者思想上,這時就代表著舞蹈者通過舞蹈表演傳達了自己思想,在舞蹈中融入了內涵,使用肢體動作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舞蹈者在不斷的表演中、各類型的嘗試中理解舞蹈的意義,使自己的舞蹈能力獲得升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開發(fā)階段,在情感方面發(fā)展不完全,因此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展現(xiàn)也比較少,當然也存在其他問題。因此在小學的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舞蹈中展現(xiàn)情感,發(fā)散舞蹈的內涵。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智還不成熟,易被任何事情所挫折,被負面情緒所覆蓋,而舞蹈就能發(fā)揮出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在舞蹈訓練中,身體逐漸散發(fā)激情使思想也逐漸活躍。舞蹈教學是一種開放式教育,表現(xiàn)形式也具備特殊性,比如很多小學生比較膽怯、自卑,還有部分的學生內向與孤僻,那么開放式的舞蹈表演可以幫助學生活躍起來。教師在小學的舞蹈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特征,合理利用舞蹈教學幫助學生成長,對其勇于挑戰(zhàn)、自信等心性進行培養(yǎng)。
小學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fā),針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精彩的舞蹈表演提供給學生觀看,欣賞舞蹈者優(yōu)美的舞姿、所呈現(xiàn)的美感以及散發(fā)的情感,舞蹈類型不限制,民族舞、現(xiàn)代舞等都可以,不同類型的舞蹈也可加強學生對舞蹈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在舞蹈學習與表演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舞蹈學習中,身體情況會有明顯的變化,而心理也會在多次的表演與訓練中趨于活躍與開放[1]。
教師是課程的教學者,學生的引導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前,首先自身應正確的了解與明晰舞蹈的內涵,其表達的形式與感情融和等,才可以切實的為學生打下舞蹈基礎。從這方面講與其他課程并無二樣,教師在上課前要通讀課文,復習其中的潛藏知識,制定教案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之后對學生進行教學。
因材施教、貼合學生實際情況是現(xiàn)時代教學所需要貫徹的,教師應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學生情況較差的學生不可以忽略而過,更不可以采用優(yōu)劣兩種對學生進行區(qū)分的體制。舞蹈的表演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學習,同時也需要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精神作為支撐,學生在精神與體制方面差異性,教師應進行記錄,通過分析與研究對學生進行劃分,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上可以區(qū)分對待,以便學生更好的進行教育,但是在對學生的態(tài)度上盡量一視同仁,避免部分學生因此對舞蹈教學產生負面情緒。小學階段學生其心智還未獨立,因此有著很強的感情依附性,教師對學生的理性區(qū)分與教學,會對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同時區(qū)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劣勢,提高對自己的認知,這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有較大幫助[2]。
在小學舞蹈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教導學生進行舞蹈肢體的學習,在舞蹈的審美與自我評價方面,教師也應引起重視。在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進行改動,教師單方面的評價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這個多元化發(fā)展的時代,應將學生的評價融入其中,通過學生的視角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的角度所看不到特點。另外,對他人評價,接受他人的評價也是學生對自己的一次提升,對自己的認知。在學生進行評價中,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對某些摻雜個人情緒的評價進行記錄,私下對學生進行教導,減少評價中的感情傾斜。對于別人的評價,教師幫助學生擺正觀念,積極接納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對于學生的情感控制大有幫助。在舞蹈內核認知的基礎上鍛煉學生對于舞蹈的評價自我評價,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認知與自我學習等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到智力、思維、情感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夠進行正常的審美活動,但是小學學生對于美好的事物一樣具有追隨的本能?;诖耍谛W階段的舞蹈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正確、有效的啟發(fā),讓學生感覺到舞蹈的美感,與其中隱藏的情感,通過舞蹈的引領,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情感,使他們能夠做到情感的表達。
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舞蹈訓練、語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并且促使學生去感受舞蹈的魅力,讓學生在舞蹈中能夠感受到愉悅、快樂等心情,讓學生獲得相應的舞蹈知識、技能與情感的發(fā)展,比如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群體表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畢竟舞蹈大多是以多人形式進行表演,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十分有必要,參與群體表演的學生動作需要協(xié)和,與其他人的肢體動作要做到一致,在反復的訓練中,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出較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后續(xù)的群體舞蹈學習中事半功倍,實現(xiàn)精神意志與情感的凝聚。另外,教師可以借助舞蹈教學開放式的教學形式與舞蹈的表演形式,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的心理與身體都健康成長。在舞蹈的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學生都頗為膽怯與害羞,在舞蹈學習中不敢表現(xiàn)自己。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合適教育手段,糾正學生的不自信心理,引導學生陽光成長。比如說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在舞蹈教學前期選擇節(jié)奏比較歡快的音樂,再編寫一些頗為簡單與內斂的舞蹈,傳授給學生先行適應,簡單與內斂的舞蹈能被學生快速掌握,再加以歡快的音樂進行心理調節(jié),學生對于此節(jié)舞蹈課程的抵觸心理將蕩然無存,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采取這種方式,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培養(yǎng)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自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當注重勞逸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差,不能支撐學生進行太多的舞蹈學習,讓學生進行休息的這段時間可以合理利用,為學生播放一些優(yōu)質舞蹈,比如說古典舞、民族舞、現(xiàn)代舞等,多方面、多種類的舞蹈學習,不同的舞蹈風氣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的舞蹈視野,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逐漸不再限制自己的舞蹈思維[3]。
舞蹈源自人們對日常行為、生活活動的一種藝術加工,并且將之與音樂結合,通過肢體動作來傳達美感于人們,對舞蹈魅力的感知與學習,能夠與生活中其他事物給人的情緒感受形成“通感”。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造一個環(huán)境,給之后的舞蹈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比如說在舞蹈教學中,利用視頻、音樂、圖片等方式進行結合,先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闡述,再讓學生先欣賞視頻、傾聽耳邊的音樂,暫時不用急于求學。以《天鵝湖》這個著名的芭蕾舞為例,可以選擇一些劇照、依據(jù)偏簡單的芭蕾舞曲,教師在學生欣賞視頻的過程中進行適時引導,待學生們進入舞蹈欣賞狀態(tài)后,靜靜等待視頻的結束[4]。隨后對學生進行提問“用幾個詞語將你們腦海里的芭蕾舞描述出來”,部分的學生會說優(yōu)雅,因為他們關注公主、天鵝等細節(jié);部分的學生會認為是風趣,他們關注到了舞蹈的快速轉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還有些則認為是古雅的,因為他們關注到了其中難以完成動作,難度特別高充斥于他們的腦海,左右著他們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始教學,通過芭蕾基礎舞姿的學習,實現(xiàn)學生心中的芭蕾舞形象[5]。
“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這是流傳較廣的一句話,它是說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要根據(jù)舞蹈的主題來展現(xiàn)情感的變化,或是悲傷或是欣喜等,通過肢體、表情來向觀眾傳達,如此才能發(fā)散舞蹈中的情感,帶動觀眾的情感隨之變化。基于此,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落實情感教育,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動作中,以身作實踐向學生進行詮釋,讓學生能夠真切的領悟舞蹈中的感情,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融入舞蹈中,積極的進行舞蹈學習[6]。比如在《舉手發(fā)言》一課中,教師應根據(jù)舞蹈來調整表情的變化、眼神的聚焦與擴散,切實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其能夠融入舞蹈學習中。在此課程中有這樣一段情境,一名小女生面對教師的提問顯得異常緊張,不敢舉手發(fā)言,但在其他同學的鼓勵下,最終克服自己的反面情緒進行了舉手發(fā)言。在為學生展示這段舞蹈時,教師應充分利用表情的變化、肢體動作的表演與眼神的細節(jié)來向學生進行展示,以此為藍本引導學生反復練習,最終掌握這支舞蹈的核心思想與情感,并且能夠演繹出來[7]。
綜上所述,在舞蹈教學中,通過情感教學的合理運用,可以使學生對舞蹈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使學生以飽滿的進行舞蹈學習,自主進行舞蹈探究,并且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舞蹈所承載并表達的情緒進行準確感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舞蹈發(fā)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