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健 廈門市蓮花中學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體育學科在立德樹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通過開展體育知識與技能等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學會自主科學健身的方法,提高自主科學鍛煉的本領與能力,促進學生在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及健身實踐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發(fā)展。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他們的身體健康水平狀況,將影響到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及社會建設的發(fā)展。作為新時代下的體育教師,要充分借助學校在培育社會合格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方式及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在增強學生體能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大力加強對學生良好體育意識的形成教育,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愉悅的體育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塑造良好的體育品德,為今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發(fā)展基礎。
情景教學法不僅能營造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而且能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合作與相互探究的良好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等實際,合理地設置適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積極思考并體驗到體育知識與技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效應用,激發(fā)學生主動熱愛體育運動的積極情感,有效地達成課的教學目標。
例如:為了讓初一年學生對“前滾翻”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較快地掌握前滾翻“屈臂”“低頭”“團身”及“滾動”等技術動作,教師在課前導入問題情景,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分析、討論:在哪種情況下,能應用到前滾翻動作?它對人體能起到怎樣的保護作用?有的學生說,在電視上經(jīng)常看到發(fā)生火災時,人們通過“就地滾動”的動作遠離火源,有效地避免了災害對人體的侵襲和傷害,還有的說,“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應用前滾翻動作從高處往下跳,它能有效地起到緩沖的作用,從而避免因人體重量對身體產(chǎn)生傷害”等;又如:在學習各種投擲練習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投擲方法?”“如何才能投擲一定距離的目標”“掌握投擲技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意義”等等,并引導學生進行“投”“拋”“扔”“推”“擲”等各種投擲技能的體驗練習,從中總結出各種投擲的動作要領,促進學生歡快地參與各種有趣的練習和游戲,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體育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與指導,確保每個具有差異性學生在學習中共同進步。當前,學生差異性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體質較差,不愿主動參與練習;有的性格較為內(nèi)向,不善于與人交往;有的生性好動,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還有的天生運動能力強,總喜歡表現(xiàn)自己;有的則是接受能力強,平時的教學內(nèi)無法滿足他們的個性需求……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他們的認識水平,秉持“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積極為學生提供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樹立“人人有進步、處處能成功”的強烈欲望和必勝信心。
例如:在發(fā)展學生快速奔跑能力練習中,教師設置了6條各相距為2米的起跑線,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起跑距離進行練習,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培養(yǎng)了學生頑強拼搏的優(yōu)秀品質;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教師為了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機會,教師設置了四種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運動水平選擇自主體驗與小組競賽練習,同時針對個別協(xié)調性、爆發(fā)力等素質及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將跳高架上的橫桿改為橡皮筋,讓他們進行練習,學生在這種“人人充滿成功”的氛圍中練習,勁頭十足,百練不厭,不僅感受到被老師、同伴的尊重和認可,而且在歡聲笑語的學練氛圍中,增強了對運動的興趣和成功的信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新一輪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往往采用“教師結合技術圖片講解并示范、學生認真聽講并重復練習”等教學模式,這種方式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但它卻剝奪了學生思考、交流和探討的時間與權利,學生既沒有表達見解的余地,也沒有提出質疑的空間,他們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學習潛能不僅不能被激發(fā),而且他們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及探究學習能力也會被抑制。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將新型的教學方式有機地應用于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形成。
例如:進行“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授課時,為促進學生較快地掌握持球及投籃等技術動作,教師在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及要求后,讓學生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以小組形式進行相互交流、探討,如:進行單手投籃時,采用指根的上部位或全手掌觸球較為合理?在學生完成投籃出手后,投擲臂應朝哪個方向?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出手角度,并解決投籃的弧線?等等,然后,引導學生在自主與合作體驗練習的基礎上,相互暢談在練習中的感受,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展開探究,然后,通過強化練習“驗證”探究結論,這種讓學生“體驗練習、合作交流、探究問題、驗證結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主觀能動性的交流平臺,樹立了學生學會合作的意識,提高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相互探究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新課標理念下的體育教學不僅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科學自主健身的方法與技巧,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終身受益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快樂而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及自主鍛煉水平的提高。
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練,從而改變以往重視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積極落實學生“學”的主體性,實現(xiàn)由“以體育技術”為中心向“體育運動能力”的轉變,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全過程的廣闊空間,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供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排球雙手墊球”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墊球動作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教師要結合學生運動能力、素質基礎及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分析自身技術動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提供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和價值性的鍛煉內(nèi)容,同時教給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練習手段,促進學生技能及運動能力的提升。例如:有的學生為了提高球性,選擇了“自拋自接”及“兩人地滾球”練習;有的學生為了掌握正確的擊球部位,將“粘貼紙”貼在“腕關節(jié)以上10厘米處”,并通過“自墊”“對墻墊球”及“兩人擊固定球”等形式進行練習;有的學生因無法理解“含胸提肩”及“擊球壓腕”等技術動作,則采用邊觀看Ipad,邊自主模仿練習的形式;有的技術動作掌握比較準確、連貫的學生,他們則自行組織“多人對墊”及在掛有“低網(wǎng)”的排球場地上進行小組練習……這種主動學練及相互合作學習的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學生遇到的困難,這對提高學生學習及練習效果是不言而易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施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運動需求及身心發(fā)展實際,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科學地制定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及學習素養(yǎng)提升的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每次課堂教學,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獲取成功及相互探究等機會,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快樂鍛煉,并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知識和運動技術進行鍛煉,促進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水平及體育健康行為與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