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華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子弟小學 湖南·長沙 410128)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圓錐的體積及其他相關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回顧舊知、方法與經(jīng)驗——大膽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的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探究學習的方法,體會轉(zhuǎn)化、推理、變中有不變等數(shù)學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理解,并能運用公式進行圓錐的體積及其他相關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會運用轉(zhuǎn)化的思想推導出長方體、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能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學生已經(jīng)熟知并喜歡,大部分學生會合作,會分工,會研究。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學生在已有的長方體、圓柱體積的推導經(jīng)驗的基礎上,應該能自主探索,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教法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及等底等高圓柱、圓錐體積演示學具25套。
【教學過程設計】:
(1)到目前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
(2)你能利用公式計算哪些圖形的體積呢?請說一說。
出示課件:(橡皮泥、鐵錐、小麥堆、木陀螺圖)你能利用已學過的知識求出下列各圓錐的體積嗎?
學生交流:
橡皮泥可塑性強,鐵錐可沉入水底,小麥堆可用容器量。
木陀螺會漂浮在水面上,直接用排水法不合適,又不易變形,因此要求得它的體積很困難。
師導:剛剛同學們利用已學的知識來求圓錐的體積,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數(shù)學思想?(轉(zhuǎn)化思想)雖然同學們能利用轉(zhuǎn)化的思想來求圓錐的體積,但都比較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
如果能找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那就方便了!
設計理念:此前學生已經(jīng)歷過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能熟練利用轉(zhuǎn)化思想來探求新圖形與已學圖形的聯(lián)系。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鞏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強化轉(zhuǎn)化思想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的重要作用,為探究圓錐的體積作鋪墊。
(1)師導: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圓錐與圓柱相近,它們之間會不會有聯(lián)系呢?(出示課件: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2)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學具(圓柱和圓錐),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大小都跟底面半徑和高有關。現(xiàn)在圓柱和圓錐等底(底面積)等高,它們的體積會不會有聯(lián)系呢?
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設計理念:許多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都源于猜想。這個環(huán)節(jié)能促使學生努力找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1)出示課件,展示合作探究內(nèi)容與要求。
小組合作探究: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合作要求:①兩人一組,合理分工,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并協(xié)助。②合作小組雙方互換驗證。③小組討論,并填寫好研究記錄表。④探究過程中,盡量壓低聲音,以免影響其他同學和探究結果泄露。
(2)分小組試驗,討論,填好研究記錄表。
方法一:先將 形容器裝滿水再倒入形容器中,_____次后,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先將 形容器裝滿水再倒入形容器中,_____次后,_______________。
通過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交流(隨機抽取三個小組交流實驗過程、結果與發(fā)現(xiàn))。
(4)引導小結: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剛好是圓錐體積的3倍。
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剛好是圓柱體積的1/3。
(5)引導學生分析:
①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剛好是圓柱體積的,在什么條件下?
②怎么選擇合適的公式來計算圓錐的體積?
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來確定計算公式:如果給出的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則選用,如果題目中給出的是圓錐的底面積和高,則選用,,如果題中給出的是圓錐的底面半徑或直徑,則選用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探究學習,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求得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式,從而更容易掌握公式,運用公式。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良好的團隊意識,學會合作和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同時,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得到良好的鍛煉與提升;在處事方式和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通過互相借鑒,互相批評,互相鼓勵,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同時,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團隊中獲得較大幫助,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
(1)有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圓柱的體積是3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求下面圓錐的體積。
①底面的面積是120 cm2,高是15 cm。
②底面半徑是3 cm,高是10 cm。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4米,高1.2米(如下圖)。這堆沙子的體積大約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t,這堆沙子大約中多少噸?(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設計理念:第一題利用公式計算,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式并能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公式進行計算,鞏固新知。第二題的設計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進一步強化“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判斷對錯,對的畫“√”,錯的畫“×”。
①圓錐的體積一定等于圓柱體積的1/3。( )
②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等。( )
③如果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相等,那么,圓錐的高一定是圓柱的高的3倍。( )
④把一塊長方體的鐵板鍛造成一個鐵錐,它們的體積一定相等。( )
(2)一個用鋼鑄造成的圓錐形鉛錘,底面直徑是4cm,高6cm。每立方厘米鋼大約重7.8g。這個鉛錘重多少克?(列算式不計算)
(3)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8cm2,高是12cm。把它鍛造成一個長為6cm,寬為3cm長方體零件,這個零件的高是多少?
設計理念:設計鞏固拓展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并將新知舊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提高綜合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