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媚
摘要: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領域對高中校園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必要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效課堂以素質教育為主導,以發(fā)展當代高中生學習能力為核心,注重高中生綜合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但在當下時段,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過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質量也難以盡如人意,致使課堂學習氛圍較差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的知識學習積極性。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革新自身的教學手段,通過構建高效課堂的方式來增強高中生的學習水平,進而推動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生;教師;地理知識;高效
高中作為承接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的重要階段在,在此時高中生不僅需要面對多科目的知識學習,還要充分將教師所傳達的內(nèi)容轉變?yōu)檫m合自身成長運用的專業(yè)技能,以充足的知識儲備與技能應用來備戰(zhàn)高中。這對高中生來說是一項艱難任務的同時,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科目,教師僅使用傳統(tǒng)的板書文字進行知識講解,非但難以降低其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難度,還易使高中生產(chǎn)生較強的學習抵觸心理,進而影響其知識學習水平的成長。而教師構建高效課堂進行知識講解,不僅能夠滿足高中生現(xiàn)階段的知識需求,還能夠充分調(diào)動高中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高中生主動參與各種活動的動力源泉,學習興趣則是高中生能夠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個人傾向意識,它不僅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知識學習效率,還能夠增強高中生的知識學習質量。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具體為教師以生動的語言進行引導,通過激發(fā)高中生豐富的想象來進行特定情境的營造,使高中生置身當中宛如身臨其境一般,既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還可以保持高中生的課堂學習靈活的思維狀態(tài),進而在特定的情景中促進高中生地理知識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方面的知識點時則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結合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進行知識教導。水循環(huán)是指某區(qū)域的水分受太陽輻射影響轉變?yōu)槠渌男螒B(tài)再出現(xiàn)在另一個區(qū)域。教師則可以引導高中生思考生活中出現(xiàn)這一事物的場景。某高中生表示:“老師,大氣降水落到地面以后,通過地表徑流匯入河中再流向大海,海水蒸發(fā)氣體遇冷凝結,再次以降雨的方式降落到地面就是一組水循環(huán)。”教師結合生活情景進行知識講解,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更加具體,進而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中促進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聯(lián)動信息設備,塑造良好氛圍
地理是一個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存在密切聯(lián)系的科目,其知識內(nèi)容存在較強學習難度的同時還潛藏著一定的趣味性,但教師僅使用單一的板書文字教導難以使高中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反而還易提升知識講解的單調(diào)、乏味的感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動信息化設備的方式進行知識授課,即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將原本陳列在書本教材當中的靜態(tài)地理內(nèi)容以視頻、影像等動態(tài)形式展現(xiàn)到課堂之上,以更加直觀的視覺觀看體驗來增強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既有利于集中高中生的學習注意力,還有利于簡化知識學習難度,進而在繪聲繪色的影像內(nèi)容觀看中塑造更加良好的地理知識學習氛圍。
例如:教師在教學“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知識點時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使高中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知曉各種氣候的類型及其造成的不同天氣狀況。教師可以以亞洲的氣候為例,亞洲的氣候多以溫帶氣候為主,其中主要包括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季風性氣候等。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還可以帶領高中生觀看與氣候、天氣相關的地理影片,使其能夠更加具體的了解到不同氣候對不同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教師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輔助教導,既有利于生動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利于增強高中生對于當前還是內(nèi)容的把握,進而實現(xiàn)愉快學習氛圍的塑造。
三、開展課外教導,豐富知識掌握
高考作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之一,高中生能夠在高考時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其知識基礎極為重要。地理教材作為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首要途徑,其中雖然呈現(xiàn)了諸多地理知識,但這些內(nèi)容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為了塑造高中生全面、夯實的地理基礎,教師還應及時進行課外知識拓展教導,以充足的課外內(nèi)容來豐富高中生的地理知識掌握,擴大其知識學習范圍的同時,促進全面地理基礎與完善地理思維的塑造。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高中生觀看地理紀錄片,以此來開闊高中生的學習眼界。教師在選擇紀錄片時也應與當前的教學進度相結合,確保課外的內(nèi)容能夠促進課內(nèi)的知識掌握。如教師在教學“自然災害”方面的知識點時可以帶領高中生觀看《自然的力量》,使高中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自然災害的威力,并對自然的“力量”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進而在更加廣泛的課外內(nèi)容探索中促進高中生夯實地理基礎的塑造。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結合高中生的個性成長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以豐富、精彩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教導,滿足高中生現(xiàn)階段知識需求的同時,不斷培養(yǎng)高中生的知識學習興趣,進而為高中生的全面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金世亮,馬良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析[J].科普童話,2019(43):30.
[2]劉軍徽.新課標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初探[J].甘肅教育,2019(18):181.
[3]肖瀚.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