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燃
摘要:為什么有的老師的課學生愿意聽、樂意聽?而有的老師的課全然相反?我想,這與老師的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文化底蘊、語言表達、個性品性等等。而有一個很重要但常常不被老師們注意的方面,那就是——伴隨語言。
關鍵詞: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188
一、什么是伴隨語言
伴隨語言是指人們借助面部表情、手勢以及身勢等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的一種非有聲語言。又稱體態(tài)語、體勢語或副語言特征。伴隨語言包括副語言和身勢語言。副語言,即笑、哭、呻吟、嘆息、嗯和啊之類的聲音;身勢語言,即面部表情、點頭、搖頭、皺眉、聳肩、手勢等動作。
學生朗讀正確流利時老師臉上滿意的笑容、學生書寫工整美觀時老師豎起大拇指點一個大大的贊;學生答問錯誤時老師舉起手輕拍其肩膀給予安慰和鼓勵……這些,都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中常能看到的伴隨語言,它的作用也不容我們小覷。
二、語文課堂中使用伴隨語言的作用
根據(jù)語言學家研究證明:在人們交流時,百分之三十五的內容是通過單純語言傳遞,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的內容則是靠伴隨語言傳遞的。通過上述數(shù)據(jù),足以可見講話時使用伴隨語言的重要性。伴隨語言不僅在表達中有著重要作用,針對傾聽著來說作用亦是。根據(jù)資料顯示,學生獲取信息的總體效果由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百分之三十八的聲音、百分之七的文字組成。由此可知,伴隨語言的作用巨大。
在語文課堂中,伴隨語言起著重要作用。下面就列舉手勢、表情兩種伴隨語言。
(一)充分利用手勢,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教師手勢的使用、學生手勢的使用,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四季》這一課時,我采取的是“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學習第一小節(jié)“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由我?guī)е鴮W生找到其中的事物及其特點“草芽尖尖”,再找到相應的季節(jié)“春天”,接下來通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課文。但最吸引學生的,是我示范邊做動作邊讀,讀到“草芽尖尖”時,雙手指尖合攏,掌心相離,做出“尖尖的草芽”;讀到“小鳥”時,手臂展開上下擺動,做出小鳥飛動的樣子;讀到“我是春天”時,雙手放在胸口,表示自己。學生的注意力馬上更加集中了,朗讀的興趣大大被激發(fā),一個個迫不及待嘗試去朗讀。不僅如此,生字“尖”表示一頭小一頭大也通過伴隨語言——手勢,讓學生得到了理解。剩下三個小節(jié)在邊做動作邊讀的時候,交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通過他們的手勢充分展現(xiàn)出來。
(二)合理利用表情,渲染學習氛圍
面部表情,是人內心情感外顯的形式之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非語言交往手段。面部表情主要通過眉、眼、鼻、嘴、臉來表達。在語文課堂中,課本中作者的內心情感往往需要通過朗讀來展現(xiàn)。朗讀時注重輕重緩急,那就成功一大半了。但是要想更上一層樓,那少不了合理的面部表情。如此,可以幫助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使相應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朗讀基礎,能大致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憐。課文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描寫小女孩大年夜流落街頭賣火柴,因為賣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讀的時候,學生能做到語速較慢,但小女孩的悲慘、可憐體現(xiàn)不夠充分。接下來我在示范讀時,注意到面部表情的合理利用?!坝趾谟掷涞耐砩稀薄耙浑p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哆哆嗦嗦”……讀到這些語句,我情緒低沉,或是皺著眉毛,或是上眼瞼微閉,或是嘴角向下拉……表現(xiàn)出難過、悲傷的表情;讀到“爸爸一定會打她的”,聲音提高,眼睛睜大、嘴唇壓緊,表現(xiàn)出兇狠的表情。聽著我的朗讀,學生表情也發(fā)生了變化,悲傷,甚至眼角掛著淚珠。當學生再次朗讀時,小女孩那凄慘的處境便讓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同身受了。在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渲染了本課悲慘的氛圍,為下文的學習、體會也奠定了基礎。
三、如何在語文課堂中使用伴隨語言
伴隨語言在課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絕大部分老師的課堂中,都會運用到伴隨語言,只是運用的時間長短、多少不同。那么,應該怎樣在語文課堂中更好地使用伴隨語言呢?我認為可以運用以下幾個方法:一是要清楚地了解學情,知道哪些伴隨語言符合相應年齡段的學生;二是要認真研讀教材,選擇適合當堂課的伴隨語言;三是要有意識地、自然地在課堂中使用伴隨語言。
恰當?shù)厥褂冒殡S語言,相信能為語文課堂營造更輕松和諧的氛圍,能讓學生更喜愛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土比阿星.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J]. 讀天下(綜合),2018,000(002):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