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貞
摘? ? 要:為提高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實效,初中英語教師也需要全面了解小學英語教材?;谠掝}融合,初中英語教師可以設計有助于初小銜接的聽說教學活動,即通過Interlinkage(互聯)、Development(發(fā)展)、Practice(操練)、Production(輸出)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聽說銜接教學,促進學生在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和運用中提升能力。
關鍵詞:話題融合;IDPP;聽說銜接教學
新課程提出,英語教學要“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與持續(xù)性”[1]。因此,為提高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實效,初中英語教師也需要全面了解小學英語教材,既要發(fā)現初小英語教材的不同之處,也要把握相近的內容,充分利用相近內容設計有助于初小銜接的教學活動,以達到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2]。
梳理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和初中英語教材,不難發(fā)現兩者之間有許多相同的話題,同一話題下的內容、句型也有相似之處。筆者研究小學英語的RIPI教學模式和初中的“3P”教學模式后提出了初小英語IDPP聽說銜接教學。小學英語的RIPI教學模式的四個階段是指Readiness(準備)、Interlinkage(互聯)、Practice(操練)、Internalization(內化)[3]。初中的“3P”教學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4]。筆者將兩者融合并基于初小銜接的目標提出IDPP聽說銜接教學,即通過Interlinkage(互聯)、Development(發(fā)展)、Practice(操練)、Production(輸出)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在新舊知識自然銜接和運用中提升能力。
加涅將學習過程分為動機、領會、習得、保持、回憶、概括、作業(yè)、反饋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需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各階段也都設有相對應的教學事件[5]。筆者將IDPP聽說銜接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與加涅學習過程中的相關階段進行對應,通過教學設計來影響學生學習的內部過程(詳見圖1)。
筆者基于教材話題融合,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購物”話題下的聽說教學為例,通過課例實踐探索初小英語IDPP聽說銜接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Interlinkage(互聯)——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知識銜接
Interlinkage(互聯),是指教師要從初小教材的相同之處著手,找到兩者的銜接點,強調交互的過程。正如加涅所提出的“形成動機或期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預熱準備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學生對已學知識產生刺激和回憶,積極促進新知與舊知之間產生相互銜接,使其成為新的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
【活動設計】
Activity 1: Look and guess
教師告訴學生自己新買了一條漂亮裙子并讓學生猜測裙子的顏色。
Activity 2: Review and say
教師展示給學生一些衣物圖片,如一頂紅色的帽子、一雙黑色的鞋子等,引導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衣物,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教學評析】溫故而知新是銜接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把小學已學過的句型再次融入趣味性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說的欲望;也通過對學生先前已學知識的刺激和回憶,復習顏色和名詞單復數形式,有意識地使新知與舊知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內涵更豐富的知識儲備。此教學環(huán)節(jié)能較好地完成銜接教學目標。
環(huán)節(jié)二:Development(發(fā)展)——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習得新授知識
Development(發(fā)展),是指在“互聯”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開始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新知。學生有了學習動機,然后接受刺激——與學習有關的刺激。學生只有對外部刺激進行選擇,并將新獲得的刺激進行知覺編碼后儲存在記憶中,才能進入其他學習階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選擇性知覺,教師要為學生領會新知創(chuàng)設情境,努力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過程中自然習得新授知識,把獲得的新知“儲存”在記憶系統(tǒng)中。
【活動設計】
Activity 1: Talk and learn
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衣服,因此教師先引導學生談論他們最喜歡的衣物,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談論“Black Friday”購物節(jié),引導學生看服裝店的衣物圖片學習新單詞。隨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談論他們自己衣服的名稱和顏色。
Activity 2: Play and memorize
教師引導學生玩記憶游戲“Who has the best eyes?”看誰以最快的速度說出衣物名稱。
Activity 3: Look and think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書本1a的服裝店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后知道這家店正在促銷。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該怎樣問衣物的價格,讓學生自己說出句子:—How much is ...? —It’s ...
—How much are ...? —They are ...
Activity 4: Practice and say
教師引導學生兩人一組根據書中圖片操練詢問衣物的價格。
【教學評析】教師了解學生對服裝的喜好,以檢查學生預習生詞的情況,目的是表揚預習認真的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Black Friday”購物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衣物新名詞,使真實的生活體驗成為領會新知和實際交流的橋梁。其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的銜接,通過游戲鞏固已學詞匯,既加深學生對舊知的印象,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利用課文中的圖片帶領學生走進服裝店,引導學生思考價格的問法,在語境中自然習得語言,為培養(yǎng)聽說能力打下扎實基礎。
環(huán)節(jié)三:Practice(操練)——鞏固目標語言,培養(yǎng)聽說能力
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把獲得的新知“儲存”在記憶系統(tǒng)中,但有些信息會逐漸消退。Practice(操練),即引導學生對所學新知進行有意義的操練,以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有些記憶貯存可能會因新信息、已有信息的混淆而受干擾,使信息難以提取,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習的條件作適當的安排,即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鏈中操練目標語言,層層遞進,鞏固目標語言,培養(yǎng)其聽說能力。
【活動設計】
Activity 1: Listen and imitate
教師引導學生聽錄音并圈出所聽到的物品,然后再聽并模仿發(fā)音。
Activity 2: Talk and report
教師先引導學生知道許多國家的價格以美元為單位,而我們中國以元為單位。然后引導學生兩人一組談論他們自己衣物的價格,并在對話后做報告。最后引導學生知道衣物的好壞并不在于貴賤,最重要的是要舒適。
Activity 3: Listen, circle and think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談論圖中衣物的顏色、大小、長短,然后聽并圈出所聽到的物品。接著,引導學生先思考怎樣問它們的價格,帶著問題聽并填寫價簽。然后,學生學習“How much are those long blue socks?”等問句。聽后,引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問這些衣物價格的操練。
【教學評析】了解并學習不同國家貨幣的表達方法,利用身邊的衣物談論服裝的價格,讓學生能在情境中輕松地學會語言,并在真實自然的語境中體會英美文化。學生匯報對話內容,既讓教師了解學生對話的實效,又為學生提供保持和鞏固新知的機會。同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理消費的習慣。然后,順著表述顏色、長短等單詞的學習之后,創(chuàng)設新問題:該怎樣詢問藍色的長筒襪的價格?這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以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并以對話的方式來核對答案,提升學生說的素養(yǎng)。如此,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層層遞進的情境鏈、問題鏈中不斷操練目標語言。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注重情境性,而且體現邏輯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Production(輸出)——學會遷移運用,提升英語素養(yǎng)
Production(輸出),即引導學生在最后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會總結概括、遷移運用,并對其表現和作業(yè)進行反饋和評價,以強化新知的存儲。為了促進學習的遷移,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并給學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機會,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各種類似的情境中去,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活動設計】
Activity 1: Survey and report
教師引導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調查,了解組員衣物的價格、顏色等,然后選出一位組員進行匯報,如:My friend Lucy’s socks are 15 yuan. They’re long and white ...
Activity 2: Choose and buy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我最近很忙,我家人的生日馬上要到了,請同學們幫我挑選并購買禮物。由此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開展對話,然后展示。
【教學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表述價格,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關注語言的語用功能,進一步鞏固和運用目標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為做好初小英語聽說銜接教學,教師應努力打造真實而有意義的聽說課堂,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積極為學生搭建支架,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中提升聽說能力,拓展思維,學會遷移運用,培養(yǎng)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等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2]劉桂蓉.立足初小銜接的初中英語文本解讀策略研究——以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英語教材為例[J].英語教師,2020(2):136.
[3]江心.RIPI教學模式與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10):12.
[4]劉桂蓉.初中英語有效文本解讀策略案例導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19.
[5]郭斯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及其教學模式——兼論對現代教學的啟示[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