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技能,又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素質教育的改革讓綜合教育越來越重視。音樂是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提升小學音樂教育質量能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研究提高音樂課堂質量的方法是有很大意義的??傊魳方逃钱斍靶W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必須進行的學科。因此,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探討提高素質的教學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途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333
前言
在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在學習教科書知識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教育的其他方面。音樂學習就是這樣,特別是隨著中國教育體制的全面推進,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設施逐漸完善,資源配置更加統(tǒng)一,為小學生藝術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小學音樂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和情感的培養(yǎng)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必須明確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明確培養(yǎng)途徑。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當今的教學體制改革中,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水平的開端[1]。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影響教學質量
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師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音樂教育的內(nèi)容是多元的,有的教師依靠有限的教材來教學生,只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學生的思想,而且教師通常課后很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感到厭煩,影響了學生整體藝術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非常不利。
(二)教學模式過時了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的主觀狀態(tài)。通常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趣味性和藝術組織的主動性。音樂教師認為,如果課堂內(nèi)容設置難度過高,將不利于小學生的理解。因此,音樂課堂教學往往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所以從長遠來看,學生會對學習音樂失去興趣。
二、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
小學美術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興趣,奠定美術知識的堅實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
(一)結合其他學科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音樂教學新理念倡導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這不僅意味著藝術相關學科的融合。它還包括藝術類型以外的學科的整合。把其他學科與小學音樂教學相融合,不但能讓小學生對音樂內(nèi)容更加理解,而且能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愛我中華》的課堂學習中,作為音樂教師,適當?shù)貙⑺痰囊魳穬?nèi)容與語文內(nèi)容結合,小學語文有一篇題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文章,讓孩子們對這種常見的學習方法中的音樂內(nèi)容有更深的理解,使學生加深對內(nèi)容的認識,同時促進小學音樂課和語文課的效率和質量,一起發(fā)展。
(二)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
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不僅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歌曲、視頻和話題,激發(fā)學生說話、求知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快速投入學習,快速掌握和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音樂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3]。以《感恩的心》為例,首先引導學生聽《感恩的心》這首歌,引導學生說出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和歌曲的主要內(nèi)容,音樂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闹笇Ш徒ㄗh,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其中,還應幫助學生了解旋律的長短和差異,引導學生練習用歌曲和節(jié)奏擊打,從而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考慮到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差,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快樂一天的主題活動,采取一人唱一句的形式。它一方面幫助學生練習發(fā)音,提高發(fā)音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歌曲,提高音樂素質。
(三)注重運用信息技術建設現(xiàn)代音樂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正逐步向信息化轉變。例如,多媒體技術將圖片、視頻、聲音和文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和學習音樂,從而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在學習歌曲《長江我的家》時,作者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長江的紀錄片,使他們了解真實的長江,感受長江多年來的發(fā)展變化,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把真摯的感情融入他們的歌聲中。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和對社會生活的認知。他們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深社會認知,從而激發(fā)內(nèi)心情感,強化音樂體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因為年紀小等原因,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案來引導學生音樂學習,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思想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到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曉華.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考試與評價,2020(9).
[2]胡李鵬.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31):215-215.
[3]王絲雨.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研究[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