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育智
摘要:目前,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帶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完善,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也帶動著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同時教育行業(yè)的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推行,對教師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中學階段是學生身體成長、心理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向學生滲入德育教育,對能否學生樹立正確的有著決定性作用?;诖?,本文分析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目前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的策略,希望能為初中語文的德育教學提供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294
德育教育主要針對的人群是在校青少年,對青少年進行科學、合理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教育,促使青少年能夠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德育教育已然成為組成新時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對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語文學科是我國目前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科,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精髓,帶有鮮明的民族文化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思想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在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長大之后也能夠很好的融入社會。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擁有優(yōu)秀的品質和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從時代背景中滲透德育,其次要以身作側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更好的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策略
(一)從時代背景中滲透德育
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課之前必須先簡要介紹學生所要學習課文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初中語文教材大多選自國內外典型名著,其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個人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堅持“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學語文教育的道德功能。例如1941年茅盾的作品《白楊禮贊》,提出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時代背景,日本侵略者不惜一切手段迫害和誘惑國民黨,所謂的國軍不選擇抗日,而是掀起內亂,瘋狂入侵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皖南事變震驚世界,面對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八路軍和新四軍在一場激烈的抗戰(zhàn)中團結了億萬人民。學生們在初步認識到抗日軍民好似高大的白楊樹的基礎上,還體會到了作者崇高的道德情懷和愛國情懷,積極的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二)以生為本滲透德育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為課堂的教學主體,教師成為課堂的領導者,單方面一味地向學生傳遞知識,這就嚴重導致學生缺乏自我意識,同時還阻礙了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而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jīng)得到了極大的改良,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有句傳統(tǒng)的名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大體的意思就是你給別人一條魚只能解決他的一時溫飽,但是如果你傳授給他捕魚的辦法,那么他就會長久的有魚吃,從根本上就解決了它的溫飽問題。例如,在講解《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關乎著廣大勞動人民能否戰(zhàn)勝地主、官僚階級的戰(zhàn)役是哪一場?又是如何打響這場戰(zhàn)役的呢?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最終得出結論:1949年我國解放戰(zhàn)爭基本結束,人民解放軍的勝利已經(jīng)成為定局,但是4月20日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xié)定》,執(zhí)意拉開武裝斗爭,4月21日毛澤東主義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至此打響渡江戰(zhàn)役第一槍。師生之間對于課文達成共識,在增長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三)樹立教師榜樣作用
課堂是滲透學生德育教學的主要陣地,而教師則是學生最直接的德育教育示范者。如果學生的德育課堂教學缺少具有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教師,那就會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德育發(fā)展。初中時期的學生其可塑性較強,喜歡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在教師的身上尋找道德行為標準。簡而言之,教師的行為舉止、儀表作風都會對學生德育思想的培養(yǎng)造成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道德品質,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做到言行一致,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能選擇粗暴的體罰方式,而是要了解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工作真正貫徹落實。
結論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全方面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將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基本道德觀念,提高學生的誠信精神,保證中華優(yōu)秀美德能夠代代相傳,培養(yǎng)中華文化優(yōu)秀接班人。教師德育教學時要注意深入挖掘語文課本的所含有的德育教學因素,整合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合理地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習慣?,F(xiàn)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不但只靠教師的教學這單方面的學習,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方面的滲透、督促學生形成高尚的到的品質。
參考文獻
[1]楊昌蓮.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J].智力,2021(07):41-42.
[2]古力迪娜·多力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0(4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