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牧 ,羅密 ,鄧仁菊 ,鄧祿軍 ,陳恩發(fā) ,李正麗
(1.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貴陽,550006;2.貴州農(nóng)科特創(chuàng)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3.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馬鈴薯(茄科)、甘藍(十字花科)、芫荽(傘形科)都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常見常食蔬菜,市場需求量大,經(jīng)濟效益高,將這3 種蔬菜進行高效接茬,可以有效避免連作障礙、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xiàn)周年生產(chǎn)。 該種植模式667 m2產(chǎn)值約1.6 萬元,適宜在貴州中海拔地區(qū)(貴陽花溪、清鎮(zhèn)、修文等)進行推廣,與常規(guī)的蔬菜+水稻模式相比,縮短土地閑置時間、增加產(chǎn)值、提高農(nóng)民收入,帶來了較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具有推廣前景,現(xiàn)將其栽培技術(shù)要點介紹如下。
菜用彩色馬鈴薯應選擇早熟、高產(chǎn)、抗病、光皮的品種,生產(chǎn)上可參考選擇紅寶石彩色馬鈴薯脫毒種薯等。
貯藏期較長的種薯要嚴格去掉長度超過0.5 cm的幼芽, 新收種薯和還在休眠期的種薯要進行催芽。 播前20 d 左右, 將彩色馬鈴薯種薯整齊置于18~20℃的溫室內(nèi),灑水噴濕,用草簾遮蓋遮蔭,待種芽長約0.5 cm 時,揭開草簾晾曬1~2 d,使芽變綠變粗壯,然后進行切塊,必要時采用赤霉素處理打破休眠催芽。50 g 以下的種薯不切塊,整薯播種;50 g 以上的種薯進行切塊,每個切塊應含1~2 個芽眼,平均單塊質(zhì)量25 g 以上,切塊時盡量減小傷口面積,切塊過程中進行切刀消毒。
彩色馬鈴薯大部分地區(qū)以春播為主,貴陽市花溪區(qū)石板鎮(zhèn)彩色馬鈴薯春栽一般1~2 月播種。一般采用單壟雙行種植,按壟距110~120 cm 開廂,先開播種溝,溝深10~15 cm,溝寬30~40 cm,擺種,株距25~30 cm,后覆土起壟,壟高 15~20 cm,667 m2種植4 000~4 800 株。 根據(jù)溫度及土壤墑情可采用覆膜栽培。
彩色馬鈴薯喜肥忌連作, 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疏松、光照好、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一般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1 500 kg、硫酸鉀型復混(合)肥(N∶P∶K=15∶15∶15)60~80 kg。 施肥后將土壤耙細深翻,種植層無碎石或硬土塊。
①肥水管理 種薯播種25~30 d 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時除草, 追肥宜早不宜晚,70%以上種薯出苗就可追第1 次肥,選擇在雨后土壤濕潤時667 m2施碳酸氫銨35~45 kg(或尿素12 kg)。追肥后,及時灌水,促進肥料溶解,保證彩色馬鈴薯根部對肥料的吸收利用?,F(xiàn)蕾期培土、澆水。開花期彩色馬鈴薯塊莖迅速膨大,這時需要進行第2 次培土、澆水、除草,培土時要防止塊莖外露變綠。 結(jié)合植株生長情況進行第2 次追肥,植株長勢旺盛、葉色濃綠則不用追肥;若植株瘦小、葉色淡綠,可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 左右。 彩色馬鈴薯比較耐旱,但為了實現(xiàn)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就不能缺水,應視具體天氣、溫度情況而定。 暴雨積水應及時排澇,減少塊莖腐爛。
②病蟲害防治 彩色馬鈴薯常見病害有疫病、病毒病、黑脛病、瘡痂病等,常見蟲害有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蚜蟲、薊馬、粉虱等地上害蟲。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結(jié)合整地, 田間撒施辛硫磷顆粒預防地下害蟲,田間懸掛黃、藍板預防蚜蟲、薊馬等地上害蟲。馬鈴薯晚疫病667 m2可用28%霜脲·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50~180 g、40%氟啶胺懸浮劑35~40 mL 或20%氰霜唑懸浮劑15~20 mL 對水75 kg 噴施;早疫病667 m2可用42%肟菌·戊唑醇懸浮劑20~25 g 或500 g/L 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15~20 mL 對水100 kg 噴施; 病毒病可用0.5%幾丁聚糖水劑100~150 mL 或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75~100 g 對水75 kg 噴施; 黑脛病667 m2可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0~50 g 或20%噻唑鋅懸浮劑80~120 mL 對水150 kg 噴施;瘡痂病可用20%噻菌銅懸乳劑800 倍液或3%噻霉酮微乳劑800 倍液對莖葉及根部噴施防治。
根據(jù)市場情況適時采收,春播一般在6~7 月收獲,采收時減少機械損傷。 彩色馬鈴薯植株枯黃時進行采收,此時地下塊莖進入休眠期是采收的最佳時期,要在雨季和高溫之前采收,否則容易腐爛,根據(jù)不同地塊的土壤情況,彩色馬鈴薯667 m2產(chǎn)量1 200~1 500 kg,產(chǎn)值約 6 000 元。
夏秋甘藍應選擇耐熱、早熟、生長期短、高產(chǎn)的品種,可供參考的品種有希望、夏甘60、黔甘6 號、鐵頭、夏強、中甘8 號等。
花溪區(qū)夏秋甘藍在4 月上旬至7 月上旬均可播種,采用撒播、基質(zhì)穴盤潮汐育苗或者漂浮育苗,每 667 m2用種量 35~50 g。 采用溫湯浸種(55℃)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將處理過的甘藍種子播于營養(yǎng)缽,澆透水使種子充分吸脹,溫度保持在15~25℃,一般播種后5~7 d 出苗,出苗后溫度保持在12~20℃。如果幼苗過密,則需要進行間苗、分苗,防止徒長,高溫干旱天氣早晚及時澆水,防止秧苗老化。
夏秋甘藍苗期一般35~48 d, 幼苗6 葉1 心即可移栽大田,采用高廂深溝栽培,選擇在晴天下午或者陰天進行,667 m2定植 3 500~4 000 株, 2.2 m廂面可栽4 行,株距33~40 cm,行距50 cm。定植后必須澆足定根水,保證移栽后水分供應以利緩苗。
甘藍定植10 d 即可緩苗成功,緩苗后每667 m2追施6~10 kg 尿素提苗,蓮座期可每667 m2混合追施尿素 5 kg、復合肥(13-15-17)20 kg,結(jié)球初期、中期每667 m2繼續(xù)追施硫酸銨、硫酸鉀各10~15 kg。 采收前停止追肥和澆水,避免葉球開裂。
甘藍常見蟲害有蚜蟲、小菜蛾、菜青蟲,可使用黃板誘殺、誘蟲燈等物理防治,還可667 m2用3%啶蟲脒微乳劑30~5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 20~40 g 或 60%烯啶·吡蚜酮可濕性粉劑 5~7 g 對水50~75 kg 噴霧防治。
常見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等,其中甘藍霜霉病667 m2可用560 g/L 嘧菌·百菌清懸浮劑80~120 mL 對水80 kg 噴霧防治;甘藍黑腐病667 m2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75~200 g 或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25~40 g 對水75 kg 噴霧防治;甘藍軟腐病667 m2可用5%大蒜素微乳劑60~80 g 或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50~60 g 對水65 kg噴霧防治。
夏秋甘藍應及早采收, 高溫高濕結(jié)球不緊實,可以提前采收,趕市場淡季,經(jīng)濟效益好。甘藍一般選擇晴天上午收獲,避開雨水和露水,減少腐爛。葉球大小定型、外層葉片發(fā)亮,葉球緊實,單個葉球質(zhì)量0.6~1.0 kg 時,使用鋒利的刀從基部截斷,去除黃葉、病葉、蟲斑葉,667 m2產(chǎn)量 1 700~2 400 kg,產(chǎn)值4 200 元。
芫荽耐寒、較耐熱,適應性強,四季均可栽培,以露地春、秋季栽培為主,可供參考的芫荽品種有白花芫荽、北京芫荽、山東大葉香菜等。
芫荽對土壤要求不是很嚴格, 在保水性好、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的地塊生長良好,以短日照、氣溫較低的秋季栽培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 貴陽花溪地區(qū)芫荽以秋冬栽培為主,深翻細耕土壤,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 2 500 kg、復合肥 50 kg,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播種可在10 月至11 月下旬收獲;9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播種, 可在翌年1 月下旬至2 月中旬收獲。 芫荽播種前,將種子擠壓破殼干播或催芽后撒播,667 m2播種量 1.5~2.0 kg,播種后覆土、澆水。芫荽生長緩慢,幼苗期容易發(fā)生草荒,在芫荽苗高約5 cm 時及時除草,澆水不宜過多,苗高10 cm 左右進入生長旺盛期要勤澆水、澆小水,全生育期用復合肥追肥2~3 次,苗高5 cm 左右追施1 次復合肥,每 667 m2用 15 kg,間隔 10 d 依次再進行第 2、3 次追肥。
芫荽主要病害有葉斑病、 白粉病,667 m2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20~140 g 對水75 kg 噴霧防治, 或用70%硫磺·甲硫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430 g/L 戊唑醇懸浮劑5 000~7 000 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防治方法同前。
當幼苗長到15 cm 以上、有6~8 片葉時根據(jù)市場行情及時采收,為防抽薹降低商品性,需在次年3 月底4 月初采收結(jié)束。根據(jù)采收時間及品種不同,芫荽 667 m2產(chǎn)量 320~600 kg,產(chǎn)值 2 400~3 6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