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樂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中國戲曲歷經(jīng)千年發(fā)展而未衰落,證明了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強大魅力。中國戲曲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容納各種中華傳統(tǒng)藝術,作為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高校作為教化和培育人才的最佳場所對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高校應該積極接納戲曲藝術,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戲曲藝術的良好氛圍,促使學生的戲曲能力真正有所提升。
戲曲藝術的本質是以表演形式推進故事發(fā)展,并在故事當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和價值觀。作為一種綜合各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演形式,戲曲藝術將愉悅民眾作為先導,在幫助觀眾放松身心的同時將歌舞、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逐漸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娛樂形式之一。戲曲藝術在愉悅觀眾的同時,也在對民眾進行某種程度上的教化,利用故事性促使觀眾沉醉于舞臺表演,在此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用自身價值觀影響觀眾。表演的多層次性要求演員必須擁有過硬的戲曲功夫,能夠同時具有極深的臺詞功底以及恰當?shù)膭幼鞅憩F(xiàn)力。戲曲演員只有在表演過程中將人物角色演繹得更為活靈活現(xiàn),才能夠展示出戲曲表演的精髓。
戲曲藝術的表演形式是在表演者對觀眾喜好揣摩的基礎上經(jīng)過不斷錘煉形成的,主要表現(xiàn)為程式化表演以及虛擬性的審美方式。表演形式的程式化正來自于戲曲表演對生活元素的吸收和容納,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生活元素容納到戲曲當中,逐漸變成了定型化的表演方式。與生活本身相比較,戲曲的固定程式表演更富有張力,是生活本身的抽象和升華。戲曲表演必須以程式為依據(jù),如此才能夠保持戲曲表演過程中的鮮明節(jié)奏感和綜合性藝術感,最大程度保留戲曲表演的個性特征。戲曲表演在符合生活要求的基礎之上,應該富有美感,此要求最為貼合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審美觀念。戲曲舞臺上存在著各類臉譜,各類臉譜都有其固定的代表和象征意義。形象分明的臉譜形象能夠幫助學生辨識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權奸忠臣,從而促使學生在觀看戲劇表演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身價值觀。戲曲表演雖然必須遵循一定的表演化程式,但卻并不受舞臺和地域的限制,因此戲曲演員具有靈活把握自身表演時間和空間的權利。經(jīng)過對科學元素的吸收,虛擬手法逐漸成為戲劇表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輔助力量,戲曲演員能夠在虛實之間推進故事發(fā)展,最大程度獲取觀眾的認同感。戲曲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同時完成了對觀眾欣賞能力的接納,能夠以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推動觀眾在聯(lián)系自身生活閱歷的同時融入到真實的戲曲場景之中進行感悟和想象。
中國戲曲是容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在歷經(jīng)滄桑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形成奪人眼球的優(yōu)秀劇目。但與如今復雜的娛樂方式相比,戲曲藝術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甚至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必須擔負起應有的教育責任,在教授學生戲曲知識時利用戲曲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鼓舞學生的民族精神。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觀看《紅燈記》京劇表演時,可以首先為學生普及《紅燈記》的表演背景。大學生對《紅燈記》的演出背景有所了解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逐步對《紅燈記》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教師在帶領學生強化對《紅燈記》的認知過程中,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對《紅燈記》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和把握。此教學步驟可以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參與戲曲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集中投入到戲曲學習中來。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回答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補充,帶領學生對“鐵梅唱段”進行現(xiàn)場演繹,如此可以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在學生互動過程中最大程度振奮學生的民族精神,將學生的民族情感提升到更高程度。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梅蘭芳時,可以對梅先生面對祖國分崩離析時的所作所為進行重點渲染,學生在深入了解之后會對梅先生蓄須明志的民族氣節(jié)有更深刻的體悟,從而完成戲曲中的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重點突出,以求學生能夠迅速把握戲曲要義。教師在傳授學生戲曲知識時應當盡力避免說教的出現(xiàn),站在學生角度進行德育滲透。
戲曲之所以能夠達到娛樂觀眾身心的效果,是因為戲劇表演首先是美的集合。在精細的打磨過程中戲曲表演擁有了無懈可擊的優(yōu)美旋律,同時在優(yōu)美旋律基礎上塑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戲曲唱詞。而種類繁多而又別具特色的各類唱腔表演能夠最大程度符合觀眾對戲曲的期待,經(jīng)過故事情節(jié)的加持最終具備感觸學生內心的強大力量。戲曲表演的四種特性能夠深入學生內心,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真善美的具體含義。
例如,《鍘美案》在優(yōu)美旋律以及靈活唱腔的基礎之上塑造了剛直不阿的包公形象。戲劇表演者通過唱腔的運用以及動作變換將包公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了舞臺之中,為在場觀眾展現(xiàn)了一位具有膽識魄力的清官形象。學生在觀看此類戲劇過程中能夠生發(fā)出對戲曲主人公的模仿心理,此時的包公形象將會作為一種正確的形象存在于學生心中。這種道德模范的樹立,能夠幫助學生在處理事情時遵循正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法,促使學生在觀賞戲劇過程中建構起正確思想?!痘咎m》選段主要表現(xiàn)了花木蘭為免父親征戰(zhàn)之苦,女扮男裝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花木蘭》選段時應當通過對故事的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花木蘭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加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對此類戲曲的不斷欣賞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思想方式,在潛移默化的學習影響當中獲得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
中國戲曲藝術在世界范圍當中具有別具特色的風格魅力,其從歌舞和演唱當中吸取表演精髓,將唱念做打作為基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無數(shù)戲曲表演藝術家為戲曲的開拓創(chuàng)新貢獻出畢生的精力,戲曲藝術也因此而熠熠生輝。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戲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深刻了解優(yōu)質民族文化,幫助學生在學習興趣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
例如,教師在傳授《空城計》選段的表演知識時,可以借助《空城計》的故事情節(jié)幫助學生進行有關歷史知識的回顧,自己可以幫助學生在吸取戲曲元素的同時加深歷史文化的積累?!犊菇鸨返膶W習也能夠促使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歷史進行回顧,幫助學生積攢豐厚的歷史知識,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擁有深層次的了解。此外,《蘇武牧羊》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蘇武的了解,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上的蘇武是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仍然堅持著回歸故國的初心,讓學生在了解蘇武為臣衷心的過程中對歷史的發(fā)展脈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对滥复套帧分?,我們可以認識到岳飛母親對岳飛的教誨,學習到岳飛愛國的拳拳之心和英勇氣概。同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回顧戲曲的表演方式和故事情節(jié)時,可以要求學生對特定歷史背景提前預習,要求學生對包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氣節(jié)的歷史事例進行閱讀和記錄,以求能夠促進學生從多方面認知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戲曲藝術以生活元素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觀眾可以通過觀看戲曲表演欣賞生活百態(tài)。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戲曲學習和欣賞時,可以利用戲劇表演對生活的抽象化對戲曲表演進行反觀,促使學生通過戲曲經(jīng)驗的汲取對生活擁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如今知識教育盛行的時代,學生們的情感教育被忽視,因此戲曲教學應當肩負起規(guī)范學生情感認知的重任。
例如,《白蛇傳》的戲曲內容主要表現(xiàn)白蛇化身成人與書生成為夫妻。白蛇在書生每一次遇到艱難險阻時都不顧一切以求能夠幫助書生化險為夷。大學生面臨著較為寬松的戀愛環(huán)境,但是社會經(jīng)驗不足的他們往往不能夠以正確心態(tài)面對戀愛或者異性交往?,F(xiàn)實生活中所發(fā)生的部分命案正是由所謂“愛情”引起,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戀愛有錯誤的認知和觀念,導致這些學生不能夠以正常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中原本美好的情感。這類學生觀看《白蛇傳》能夠幫助自身脫離對愛情淺層次的理解,促使自身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除此之外,《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也都描寫了一對男女跨過艱難險阻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此類戲曲中男女之間的愛情都是以相互包容和相互奉獻為前提的,學習此類戲曲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愛情時有更加寬容的心態(tài),緩解學生因為集中的情感爆發(fā)而產生的敏感心態(tài),有利于加強對學生愛情觀的教育,幫助學生能夠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男女之間正常的交往。
戲曲包含著異彩紛呈的文化知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為觀眾展現(xiàn)出一場場精彩的劇目表演。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資質探索別具特色的戲曲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深入把握戲曲當中所蘊含的深刻人文情懷,在為學生傳授戲曲知識的同時,完成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從而在戲曲教學當中以重點突出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