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淳
(揭陽市榕城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產科 廣東 揭陽 522000)
妊娠期婦女直到分娩完成,盤底神經、韌帶均會出現(xiàn)損害,尤其在陰道分娩期間,陰道周圍支持組織會受到較大的牽拉、擴張,使得盆底肌張力出現(xiàn)異常,盆底功能出現(xiàn)較大的損傷[1]。在多種損傷情況下,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壓力性尿失禁等盆地功能障礙性疾?。≒FD),而經陰道分娩患者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剖宮產患者[2]。盆底肌訓練主要通過肌肉訓練,增強患者盆底肌肉,隨著技術不斷出現(xiàn),出現(xiàn)電流刺激盆底肌肉,能夠增強收縮強度。但目前有學者指出[3],增強電刺激強度,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本文通過將不同強度電刺激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陰道分娩PFD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均45例?;颊呒凹覍賹Ρ敬窝芯恐?,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孕前無PFD引導分娩患者;②產后2個月內根據盆腔器官脫垂確診;③產婦均已成年。排除標準:①肝腎異?;蜓杭膊≌?;②治療期間不夠配合患者;③存在嚴重婦科疾病。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9.98±3.5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4±0.25)周。研究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9.23±3.52)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4±0.2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guī)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使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患者取平臥位,置入陰道電極,頻率從50 Hz開始,刺激周期2 s,波寬200 μs,電流強度從0開始,不斷增加,直到患者肌肉收縮但無不適感后保持,電流強度控制在10~20 mA,持續(xù)治療15 min。電刺激治療結束后,將治療儀調節(jié)到生物反饋模式,根據儀器指導患者進行盆底收縮訓練,時間為15 min。治療結束每日需要進行盆底肌肉鍛煉,持續(xù)進行收縮盆底肌運動3 s,松弛3 s,每次20 min,2次/d。
觀察組:增強電刺激強度聯(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電刺激期間電流強度從0開始增加,從患者自覺肌肉收縮但無不適感后,保持10 min,再適當增加電流強度2~6 mA,強度以明顯電刺激感覺為宜,但不能有疼痛感,持續(xù)5 min,控制電流強度在16~25 mA。其他治療方案與對照組一致。
電流強度以患者主觀感受為主,不可出現(xiàn)疼痛等不適癥狀。所有患者治療期間需要經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師配合進行,治療2個月。
(1)陰道電極探頭上涂抹潤滑劑后放入受試者陰道中,選擇盆底肌電生物反饋儀程序掃描所有患者盆底肌活動信號,了解治療前后盆底壓力[4]。(2)采用Phneix USB2篩查儀檢測Ⅰ、Ⅱ類肌纖維疲勞度,前靜息、后靜息平均肌電值,慢肌、快肌平均肌電值[5]。(3)記錄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月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6]。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盆底壓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研究組盆底壓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盆底壓力比較(±s, cmH2O)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盆底壓力比較(±s, cmH2O)
組別 靜息壓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2個月研究組 34.43±4.66 52.45±6.33 56.56±7.54對照組 34.23±4.54 43.54±5.23 47.65±6.96 t 0.206 7.279 5.825 P 0.837 0.000 0.000組別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2個月研究組 35.11±5.23 55.33±7.33 67.65±7.33對照組 35.23±5.44 41.65±7.23 57.54±7.66 t 0.107 8.913 6.397 P 0.915 0.000 0.000
兩組在Ⅰ、Ⅱ類肌纖維疲勞度,前靜息、后靜息平均肌電值,慢肌、快肌平均肌電值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盆底肌電生理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后盆底肌電生理指標比較(±s)
組別 Ⅰ類肌纖維疲勞度/%Ⅱ類肌纖維疲勞度/%前靜息平均肌電值/μV研究組 -2.42±0.41 -2.54±0.31 3.54±0.36對照組 -3.76±0.42 -3.28±0.38 2.75±0.42 t 15.315 10.122 9.580 P 0.000 0.000 0.000組別 后靜息平均肌電值/μV慢肌平均肌電值/μV快肌最大肌電值/μV研究組 3.25±0.34 30.65±2.86 40.54±3.52對照組 2.41±0.25 27.42±2.54 38.15±3.14 t 13.352 5.665 3.399 P 0.000 0.000 0.001
治療前兩組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比較均無差異(P>0.05);治療1、2個月研究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比較(±s)
組別 持續(xù)收縮壓/cmH2O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2個月研究組 26.23±3.56 43.87±5.23 49.45±6.11對照組 26.21±3.65 33.76±4.33 38.76±5.32 t 0.026 9.988 8.852 P 0.979 0.000 0.000
表3(續(xù))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在產后婦女中,主要特征在于盆腔臟器脫垂、性功能障礙等,會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治療要點在于恢復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軟組織損傷[7]。目前臨床常用手段包括功能訓練、生物刺激、外科手術等,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在無創(chuàng)基礎上,安全性更高。配合盆底肌訓練,能夠加強對盆底肌群的鍛煉,增強盆底肌群收縮能力與持續(xù)時間。
目前認為不同強度的電刺激治療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對不同強度電刺激療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盆底壓力無差異,治療前兩組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均無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1、2個月盆底壓力高于對照組,兩組在Ⅰ、Ⅱ類肌纖維疲勞度,前靜息、后靜息平均肌電值,慢肌、快肌平均肌電值均存在顯著差異,治療1、2個月研究組Ⅰ類肌纖維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證實了,高強度的電刺激能夠改善患者臨床效果,經過肌肉群運動,能夠加快盆底血液循環(huán),提高對盆底肌控制與協(xié)調能力,鍛煉患者尿道括約肌,增強收縮能力,使得排尿能力好轉[8]。生物反饋訓練,能夠將患者盆底肌肉活動信號,轉化為視覺信號,確?;颊呓⒄_的肌肉訓練方案,輔助形成條件反射。而電刺激療法主要對盆底軟組織與神經產生電流刺激,促進盆底肌群自主收縮,使得受損肌肉能夠恢復,增強盆底神經敏感度。而加強電流刺激,能夠改善盆底功能,促進患者恢復,尤其是深肌群的刺激,目前電刺激與盆底肌訓練獲得了諸多認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陰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經過高強度電刺激結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后,能夠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幫助患者恢復盆底肌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