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正處于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中,作為如今各階段教育都十分關鍵的科目之一,英語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忽視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但只要是語言,其與文化之間就會產(chǎn)生緊密聯(lián)系,若學生對中西文化間的差異并不了解,將很難進一步了解并掌握英語相關知識。本文先簡介跨文化交際能力,并對教學現(xiàn)狀等進行簡要分析,再提出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交際能力;跨文化;英語教學;培養(yǎng)
【作者簡介】劉沁心(1990-),女,貴州赤水人,茅臺學院,英語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近年來,我國與其他各國的交流日益頻繁,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在不同國家交流中的作用十分顯著。對于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傳統(tǒng)教學普遍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基于新時期,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更多的英語國情及英語文化知識,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使學生逐漸擁有跨文化意識,使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顯著提升。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所謂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對語言主體進行學習之后,能夠基本了解目標語國家的相關文化,同時掌握一些日常的溝通技巧。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學者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都能夠基于自身角度來進行界定,但尚未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概念。因此目前將其定義為:在學生對一門語言進行學習之后,能夠在特定情境中了解目標語國家的社會行為、文化知識以及國家風情,從而擁有相關的交際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1. 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及技能。與國外的教學體制不同,我國的教育體制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因此在對英語這門語言進行學習時,教師普遍只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但就目前的實際發(fā)展需求來看,學生不僅需要對英語的口語技能有所掌握,同時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的語言文化有所了解。由此可見,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一方面能夠將中西文化間的差異逐漸消除,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技能有所掌握,使學生在未來工作及生活的國際間交流更為順暢。
2. 有助于對本國文化更為了解。就目前各高校的英語教材而言,很大一部分是關于國內(nèi)外歷史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的介紹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對英語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英語教材,使學生對我國典型的歷史文化和地域風情有進一步認知,同時還能夠基于此增加很多外國友人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是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在學生對文化相關內(nèi)容進行學習時,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同時也能推動學生逐漸形成一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
3. 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學習一門語言的目的就是用來溝通和交流,但要想實現(xiàn)溝通和交流就需要充分意識到文化間的差異。因此,在對一門語言進行學習時,還需要注意對當?shù)匚幕牧私?,否則即便學會了一門語言的語法,也會受到文化的制約,交流和溝通起來依然會十分困難。對高校學生而言,在學習一門語言時,不僅需要了解當?shù)匚幕?,同時還需理解語言中所蘊含的一些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通過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當?shù)匚幕兄陂_拓學生的視野。通過掌握政治經(jīng)濟、禮儀規(guī)范以及科技教育等國外語言所蘊含的內(nèi)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國際文化交流能力。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原則
1. 實用性原則。在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始終聯(lián)系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特別是可以基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在對知識進行講解時,不要只是利用常識性語言文化,還需靈活地為學生將不同的語言交際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通過將豐富的文化和抽象的語言相結合,給學生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其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對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有所體驗和感悟。對于那些明顯差別于中國文化的語言進行教學時,無論是在交際規(guī)則方面還是語言習慣方面,教師都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以便學生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程度。
2. 梯度性原則。高校在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并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實現(xiàn)梯度性的逐步發(fā)展。對于教師而言,需充分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規(guī)律,以往復循環(huán)式和螺旋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梯度式訓練。結合英語教材中的內(nèi)容,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設置得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元,逐步加強相關的訓練,以便學生逐漸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
3. 思想性原則。在對英語文化進行相關講解時,高校英語教師務必始終堅持思想性原則,主要將教學內(nèi)容中積極健康的主流文化對學生進行介紹,對于那些頹廢、不積極、不健康的文化內(nèi)容一定要篩選過濾掉,以免對學生的認知產(chǎn)生消極影響。實際上,進行文化介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意識到文化是多樣性的,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更為正確且完整的三觀。
四、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1. 教師及學生不重視。在高校英語教材中,大部分與國外文化相關聯(lián)的內(nèi)容都是在課外閱讀模塊中體現(xiàn),因此大部分教師通常不會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專門教學。由于教師與學生并不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對英語技能及知識的掌握情況會逐漸弱化,但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反而會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英語基本知識的教學及訓練,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會更加忽視,這就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進入惡性循環(huán)中。
2. 教材相關練習過于死板。實際上,學生無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內(nèi)容十分死板。現(xiàn)行高校英語教材中,大部分內(nèi)容為文章結構分析、語句語法掌握、詞匯變通以及文章內(nèi)容翻譯等。雖然這些基礎英語技能的練習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一步加深,但同時這種過于死板的練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英語思維方式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3. 相關教學內(nèi)容不多。目前,大部分高校中的英語教材內(nèi)容相對陳舊,沒有融入一些新穎且結合時代熱點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對千篇一律的教材進行教學時,難免會缺乏教學激情,而學生也會在學習中不具備較高的積極主動性。不僅如此,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中,普遍不具備較多的跨文化內(nèi)容,這也是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遇到的一個主要問題,這一問題是導致學生不具備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原因。
五、高校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分析
讓學生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實際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文化環(huán)境,并充分認識自我,能夠將自身的思維方式進行轉變,如此才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
1. 認識自我。若想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則需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情感知識和文化有所了解。
(1)自身情感。正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態(tài)度,才能夠進行更好的溝通。由于學生本身已受自身文化深深影響,因此在對待某一件事時,其無論是做法還是看法,實際上早已有了固定的情感態(tài)度。但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時,要求教師能夠將學生這種原本的情感思考方式進行及時改變。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情感進行了解,同時懂得在不帶任何自身情感的情況下,如何對一些事物進行客觀判斷,如此將有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
(2)自身文化。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均是在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漸形成的,因此無論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學生都會受自身民族文化所影響。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對與本民族相關的文化知識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才能夠明白世界范圍內(nèi)文明的相似之處,才能夠在跨文化交際時始終秉持寬容的心態(tài)。要想對自身民族文化知識有深入了解,一方面需要將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查詢和閱讀,對必要的文化行為進行了解,如此才可將自身文化知識有所掌握。
2. 了解風俗。當高校英語教師對英語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基于多種文化來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同民族風俗和不同的時間觀念。
(1)民族風俗。上文中提到,學生的交際行為必然會受自身文化的影響。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內(nèi)容中充分結合不同國家的民族風俗,使學生了解到在進行國際交流時,哪些事不可做,哪些事可做。特別需要加強飲食風俗和宗教信仰這兩方面內(nèi)容的融入,如此才可避免學生由于不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從而傷害到交流對象的情感,同時也影響自身的交際能力。
(2)時間觀念。就時間觀念而言,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別。對于美國人而言,其做事十分強調(diào)效率,因此無論是約會還是辦事,都要求對方務必嚴格遵守既定的時間,一旦對方超過既定時間,則一定會要求對方致歉。而在中國文化中,無論是約會還是宴席,通常都會比約定時間有所延遲。由此可見,在時間觀念方面,不同國家也會存在著差異。
3.溝通交流。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良好的溝通,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引導學生利用溝通技巧進行合理溝通。首先,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溝通技巧的基本含義,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溝通技巧后,即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使學生練習如何進行溝通。同時,教師也需要教授學生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設身處地地考慮到對方的想法,從而在溝通的過程中真正拉近彼此距離,創(chuàng)造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機會。
4.定期組織實踐活動。若沒有相配套的實踐教學,學生將很難利用自身的英語知識實現(xiàn)交流與溝通,開口講英語將越來越難。鑒于此,教師需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英語交際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漸懂得如何在交際中應用英語,同時對語言背景及其文化差異有更為正確的理解。
六、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若想在交際活動中能夠熟練地應用語言,就要對該語言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同時還需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學生并不具備較強的英語口語及實踐能力,無法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同時也缺乏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見,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風俗、溝通交流,同時定期組織實踐活動,如此便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文正.基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視域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探討[J].神州,2020(33):195-196.
[2]楊瑩.對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科技資訊,2020(25):141-142,145.
[3]曾韻.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初探[J].海外英語,2020(14):209-210.
[4]徐亮亮.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4):738-739.
[5]鐘潔.新形勢下高校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5):190-191.
[6]吳志強.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海外文摘,2020(14):75-76.
[7]金莉.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