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龍 莊亞紅
摘要:為提高《飛機鈑金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基于OBE理念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從崗位勝任力模型出發(fā)明確教學目標、定義學習成果,采用“以學定教”的思路設計教學內容體系,將CCAR147培訓項目內容和技能大賽標準還原到實訓任務和考核標準中,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行業(yè)和崗位的需求,基于學情分析靈活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通過改革,本課程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以學定教;OBE理念;飛機鈑金技術
OBE教育理念的特點是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首先要清楚課程需要達到成果產(chǎn)出,教、學雙方圍繞“學習產(chǎn)出”靈活選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最終實現(xiàn)學習成果目標。該教育理念重在明確學生的學習成果,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對學生專業(y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1]。
根據(jù)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飛機鈑金技術》課程定位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飛機鈑金加工生產(chǎn)所要求的職業(yè)行動能力,從課程本身特征來說具有鮮明的技能成果導向[2]。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團隊基于OBE教育理念,對《飛機鈑金技術》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將教學目標分解在任務作品的預期成果之中,而任務形式和評價方法充分借鑒了民航規(guī)章CCAR147部培訓項目、技能大賽鈑金模塊的內容和評分體系,使得學習成果更加貼近行業(yè)和崗位的需求[3]。
一、教學設計理念邏輯
圖1展示本課程改革過程的教學設計理念,下面對照圖1進行具體說明。
學習成果是教學目標的一個具化的表現(xiàn)形式,要清楚定義學習成果,首先要厘清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學團隊深入企業(yè)調研,對飛機鈑金工進行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yè)能力分析,構建了崗位勝任力模型。模型從崗位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方面對飛機鈑金工種進行能力描述,進而根據(jù)能力描述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成果,如圖1所示。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行動能力為導向,關注知識技能表現(xiàn)的同時重視價值觀塑造,力求構建育人與育才相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如圖2。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能夠實現(xiàn)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明確教學目標、定義清楚學習成果后,需要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設計基于“以學定教”的理念[4],從崗位能力需求出發(fā),確定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所需要實現(xiàn)學習成果和能力表現(xiàn),從“學生需要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進而明確教師應當“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根據(jù)飛機鈑金加工成形的典型方法,設置了六個內容模塊;根據(jù)實際的崗位活動在每個模塊下又設置了若干項目任務,進而將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融入各個項目任務當中,如圖3所示。
教學策略和方法則需要回答怎么去教會學生知識或技能(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和教具教學生知識或技能(用什么教),因此在明確了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需再結合具體學情,科學選擇達成教學目標應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保證學習成果的高效達成[1]。針對本課程所面向學生,采用SWOT分析法從學生起點行為、現(xiàn)有狀態(tài)、學習動機、學習偏好、外部環(huán)境等維度進行了學情分析,厘清學生達成崗位所需職業(yè)行動能力所面臨的內部優(yōu)勢、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如圖4)。通過學情,可得出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的建議如下:
(1)貼合學生信息獲取習慣,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拓寬教學空間;
(2)以實踐項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線上、線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
(3)項目任務設計時充分考慮對接技能大賽賽項內容,滿足學生自我展示的需求,并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
(4)采用模擬班組的形式,全方位還原企業(yè)工作的完整流程,促進學生的職業(yè)行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5)充分挖掘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將鈑金的成“材”與人的成“才”有機融合,將思政“化合”在知識點、學習活動中,寓教于做,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
二、教學實施模式
為拓寬學習空間,采用“線上教學平臺+線下項目實訓”混合教學模式,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牽引,將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實踐任務相結合,既保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fā)、畫龍點睛作用,又保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便捷性[5]。具體學習性工作任務采用分級進階的設計方案,下面以手工彎曲模塊進行說明。
手工彎曲模塊重點目標是要求學生手工彎曲的操作要領,相關技能的掌握難度較大,需要進行系統(tǒng)性、階段性的學習,如圖5。因此,結合飛機鈑金教學的實際特點,構建“基礎任務訓練—進階任務訓練”分段進階式的技術訓練流程[6]。
課前,教師根據(jù)本項目教學目標,確定學習性工作任務及相關的理論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好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任務,從而讓學生帶著任務在線上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課中,教師首先根據(jù)線上平臺學習數(shù)據(jù),靶向自學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生充分理解任務后,按照分段進階式的技術訓練流程開展實操練習。基礎任務訓練階段,強調基本操作技能和規(guī)范操作習慣的養(yǎng)成,任務前教師進行操作示范,任務中巡回指導;進階任務訓練階段,重視學生應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模擬班組分工按照確定實施計劃,分工按照計劃完成任務,教師充當咨詢角色。
基礎任務訓練階段和進階訓練階段,學生最終均需要完成一個鈑金結構件的制作任務,任務設計參照中國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guī)定》CCAR147部要求的鈑金加工單元培訓要求和世界技能大賽鈑金模塊內容。
課后,教師結合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教學重難點內容,發(fā)布與崗位實際生產(chǎn)相關的拓展性任務,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加強職業(yè)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三、教學評價體系設計
本課程不僅在內容載體設計時,將CCAR147培訓項目、世界技能大賽鈑金組件模塊的中內容和標準還原到項目任務中,同時借鑒CCAR147行業(yè)標準培訓要求、世界技能大賽考核評分體系,對本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3]。一是拓寬評價內容,由單一專業(yè)技能知識評價擴展到包括專業(yè)知識、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過程方法等方面;二是改革評價方式,由單一終結性考核評價擴展到考核與工作、學習過程表現(xiàn)相結合的評價;三是由單一的教師評價擴展到組長評價、組間互評、教師點評。
四、總結與反思
本課程基于OBE理念進行教學改革,教學過程緊密圍繞學習成果展開。從崗位勝任力模型出發(fā)明確教學目標、清楚定義學習成果;基于要達成的目標學習成果,采用“以學定教”的思路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體系;在具體任務載體設計時,將CCAR147培訓項目內容和技能大賽標準還原到實訓任務和考核標準中,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行業(yè)和崗位的需求;基于學情分析情況,科學選取教學模式、靈活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通過改革,本課程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具有一定借鑒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輝,李積武,黃風立,楊培強.基于OBE的機器人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改革與成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03):231234.
[2]王曉東,朱健.基于能力項的飛機鈑金工培養(yǎng)方案設計[J].才智,2017(23):191192.
[3]王錫嶺,李金燕,王寶進.基于CCAR147標準飛機鈑鉚實訓課程的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yè),2020(18):8384.
[4]顧泠沅,官芹芳.以學定教的課堂轉型[J].上海教育,2011(07):3437.
[5]邊勝琴,王建萍,崔曉龍,劉羽飛,鄭榕,張磊.“在線教學+項目實訓”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03):201206.
[6]秦艷.基于分段進階式的鉗工實習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機械工程師,2020(09):129130+133.
基金項目:2019年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校級科研基金項目—高負荷航空發(fā)動機葉片優(yōu)化設計(YK190305)
作者簡介:劉龍龍(1988—),男,漢族,湖南婁底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飛機機電設備維修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