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藝術產品生產制造、藝術實踐活動向產業(yè)化方向轉型升級,藝術管理的功能及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在藝術產業(yè)化運營、商業(yè)化運作的現代模式下,隨著藝術管理工作專業(yè)度的提升,藝術產品的生產者、消費者、管理者,均認識到了藝術管理的美學意蘊,從而增強了對其審美特性的把握及調控。本文剖析了藝術管理中美學意蘊與審美特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藝術管理;審美;特性;研究
藝術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藝術行業(yè)組織方式,始終貫穿著對美學理論的運用、對美學意蘊的揭示、對審美特性的研究。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下,我國的藝術管理工作中一直將審美活動的目標定位在為人民服務上,并且,提出了藝術是一種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體現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科學。下面先對藝術管理中的美學意蘊展開說明。
1.藝術管理中的美學意蘊分析
在藝術管理客體中,它的審美意蘊以社會生活、精神產品為準。例如,我國民間泥塑、京劇、秦腔、變臉、剪紙等藝術管理對象,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生活,也是對民間藝術家精神產品的一種認可及審美鑒賞。藝術管理活動中既有客體、也有主體,只有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對藝術產品(實物、虛擬產品)的科學管理。例如,在馬克思的藝術理論中,揭示出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實質是人力量的顯現,它是藝術在作為藝術家的主體、與作為藝術對象的客體之間的互動生成的結果。所以,藝術管理活動離不開審美理想、而審美理想也與藝術管理活動的目標相互依存,缺少了藝術管理目標,藝術管理中的審美理念難于落實,離開了藝術管理實踐,審美理念也只是空中樓閣。
2.藝術管理中的審美特性分析
藝術管理是一種創(chuàng)造美的行為,這種美的行為結果通常表現為物質性的藝術產品、精神性的藝術產品。因而,在現代藝術管理活動中,通常將對于美的創(chuàng)造、對于審美特性的呈現,分化到了藝術管理活動全過程。并且,將它延伸到對藝術產品研發(fā)設計、物料采購運輸、產品生產制造、訂單多元處理、市場渠道銷售、售后運維管理諸環(huán)節(jié)。
例如,藝術管理活動的對象作為一種實物產品或虛擬產品,可以在整個研發(fā)設計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意、策劃等賦予藝術產品以美的特征,并使其顯示出獨有的審美特性。例如,泥塑藝術與二維平面的結合,使其轉變成了我國街頭巷尾的宣傳海報。通過一個個來自傳統(tǒng)的審美特性,使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了直觀、形象、容易觸動心靈的傳遞、展示。
再如,故宮通過藝術管理做出的文創(chuàng)產品,不僅吸引了青年一代,也借助這種藝術管理活動,在新時代為文物賦予了與現代人審美需求相適用的審美形式。而且,在藝術管理的傳播與營銷環(huán)節(jié)應用了藝術化手段,不僅可以實現在具體管理環(huán)節(jié)的藝術創(chuàng)造,也能夠將藝術產品研發(fā)設計方案中的審美特性,做深入一步的處理,使其審美價值獲得提升等。
3.提升藝術管理審美特性的措施
3.1在藝術產業(yè)鏈中呈現審美特性
雖然在現代藝術管理中,運用現代工業(yè)管理中的產業(yè)鏈思維,實現了對藝術產業(yè)鏈條諸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性管理??墒牵@種產業(yè)鏈思維條件下的管理,容易將藝術管理活動的重點轉向經濟利益,而忽視綜合效益。
因此,在現代藝術產業(yè)鏈管理中,應該明確藝術管理目標,突出藝術管理中的中介物——人、財、物、信息、時間等,并借助追求美的創(chuàng)造目標,合理的協調中介物,使其將側重點調整到符合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審美需求、滿足呈現藝術客體審美特點的方向上,進而通過藝術管理活動最終獲得的藝術產品而達到對藝術管理審美特征的呈現。簡單講,在藝術產業(yè)鏈中呈現審美特性,需要充分剖析藝術管理中介構成要素,并借助管理活動中的計劃方案、組織方式、牽引指導、協調控制等方法,使藝術管理達到預設的管理目標,擴大藝術實踐主體的生產效用。
3.2在藝術管理形式中呈現審美特性
在現代藝術管理活動需要在藝術市場中開展,然而,由于參與審美鑒賞的群體包括了消費者、生產者、管理者、經營者、投資者、收藏者、鑒賞者,甚至社會全體民眾。因此,在藝術管理形式方面,十分有必要增強對審美特性的呈現。對所有的參與主體進行審美鑒賞能力提升。簡單講,需要借助藝術管理手段,在形式上賦予藝術管理以審美教育的職責,使藝術管理活動的落實,起到牽引、校正、提升、深化審美執(zhí)行主體,使其在整體上的審美認知、審美鑒賞獲得增強。如此,有利于突出藝術管理審美特性,使它承擔起社會層面的藝術教育職能。
例如,現代藝術管理中的風鈴式理論,將藝術管理劃分為藝術行政管理、藝術中介管理。并且,在前一種管理中,進一步細分了藝術法管理、宏觀藝術市場管理、宏觀藝術經濟管理、藝術教育行政管理、藝術國際交流管理。而在后一種管理中,則根據微觀藝術經濟管理、微觀藝術市場管理、中介內部其他管理,實現了宏觀調控、微觀實踐指導方面的全面管理。從目前的實踐經驗看,這種完善的管理理論 以藝術經濟管理為核心,但是,卻圍繞藝術經濟管理,實現了對其它管理要素的有效組織,起到了較好的管理效用。
4.結束語
總之,在現代藝術產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它承擔著民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因此,在藝術管理活動中,既要注重對藝術管理戰(zhàn)略目標的精準定位,也應該從藝術產業(yè)化發(fā)展綜合效益需求出發(fā),對其中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等進行綜合考慮,推動藝術管理活動審美特性的呈現。而且,應該在揭示藝術管理美學意蘊后,將這種不能被歷史的河流所侵蝕的審美特性,呈現給審美主體,使其在參與審美藝術活動時,真正獲得藝術審美體驗后的精神升華。
參考文獻
[1]李杰.試論藝術管理如何促進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J].北京社會科學,2021,11(4):98-105.
[2]管順豐,王孟孟.大數據生態(tài)視域下藝術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的價值與方向[J].藝術百家,2020,5(2):30-36.
[3]陸霄虹,柏靜.藝術管理專業(yè)西方美術史多維度教學法[J].美術觀察,2020,19(7):70-71.
基金項目:西安美術學院在讀博士趙亦菲?陜西省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yōu)資助項目?類別:啟動類?編號: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