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其中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诖?,本文對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深入研討,旨在幫助小學生實現(xiàn)全面綜合發(fā)展,同時也為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實際工作提供一些新的啟發(fā)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閱讀教學;五年級學生;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2-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24
良好的觀察能力的核心在于感受生活、領悟生活,同時這也是小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教育部以及學校對于小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愈發(fā)重視。為此,相關部門加強了對教師的培訓工作,促使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同時相關教育人員在教材編寫和課文選題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教化意義,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文針對當前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展開深入研討,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策略措施。
一、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一)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是教師主要采取“單向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閱讀課堂上過于注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講解,忽視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性功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素質教育時代,教師是為了教會學生“學”,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的技巧,培養(yǎng)“學”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將課堂當成演講臺,讓學生單方面地接受知識。這種現(xiàn)象的長期發(fā)展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獨立思考和善于觀察的能力,同時無法在進行閱讀答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
(二)教學過程太過流程化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自我革新、自我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以程序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向學生傳輸閱讀答題有固定的公式和流程思想,這樣一方面扼殺了語文學科本來的生機和活力,使得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獨特品格和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經(jīng)常會讓學生初步閱讀一遍教材,然后讓學生對教材有了基礎了解之后就開始講解分析,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本來生動有趣的課文被分解成一些零散的、僵硬的知識點,沒有注重對文章整體性的把握。每一篇文章的講解都是以流程化的方式進行講解,過程中機械地將文章分成幾個段落,然后分析句子的成分、性質以及中心思想等。這種流程化、公式化的教學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語文課文的美感和心靈的愉悅,不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無疑體現(xiàn)了閱讀課堂的低效化。
(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沒有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但是其受教育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沒有特別針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因此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觀察能力發(fā)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不清楚文章的寫作思路,也很難深層次理解并掌握文章想要傳遞的思想情感或者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低效化結果。而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一味地將教材中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倒退現(xiàn)象。
二、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以多元化的閱讀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
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其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都還處于不斷地健全和發(fā)展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進而提高他們觀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不一樣的教學課堂,從不同層面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和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桂花雨》這一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齊讀本篇課文并提出疑問:桂花雨是什么樣的?如此可以激發(fā)學生回憶本單元的課文,觀察到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思鄉(xiāng)為主題,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中心主旨和內涵,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其將本篇課文與這一章節(jié)的課文進行對比,進而又更深層次地理解這篇課文的內涵。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桂花雨”的場景,讓學生直觀、清晰地認識到桂花雨的實景,使其感覺身臨其境。如此也能促使學生通過視頻受到視覺刺激,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桂花時,也會聯(lián)想到本篇課文,有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化記憶和理解。
(二)以有效的閱讀教學教會學生觀察
在充分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之后,教師還要注重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而得到更加有效的觀察結果。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課例分析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觀察外部事物的能力。
1.掌握順序觀察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不至于盲目觀察、無效觀察,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觀察的條理性,促進學生觀察的有效性;另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利用正確的觀察順序,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其表達具有條理性和邏輯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是觀察性的課文,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文章作者或者主人公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細致觀察結果。具體的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方位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從人物到情境、從情境到人物……比如小學五年級《獵人海力布》這一篇課文,按照海力布救白蛇,得寶石,聽鳥語,救鄉(xiāng)親,變石頭的順序展開描述,整篇文章描述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學生從這些事件中觀察到獵人海力布具有善良的品性,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