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銀河
綜合性實踐活動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個重要的模塊。該模塊的編排往往會涉及到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多項領域,甚至還包括信息處理能力、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鍛煉等等。該模塊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也是對語文適當?shù)耐卣寡由欤箤W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加強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非常必要的?;诖耍疚慕Y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一、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實施原則
1.從學情出發(fā)分析活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應該如何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呢?教師在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時,要注意從學情出發(fā)分析活動,設計教學策略和分層活動目標。
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輕叩詩歌的大門》為例。雖然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鑒賞了幾首現(xiàn)代詩歌,但大多是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的探究。因此如果教師在開展這一綜合性實踐活動時,直接將教學目標設計為“搜集現(xiàn)代優(yōu)秀詩歌,并進行閱讀和批注,分享你認為該首詩歌好在哪里”,就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打擊。于是教師充分地調查了學生的實際學情,方式為:先給出一首現(xiàn)代詩《一切》,要求學生以寫作的方式,整理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和對本首詩的鑒賞。通過調查,教師對學生的詩歌鑒賞和資料搜集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班級中依然有許多學生在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面存在問題,比較淺顯,沒有深入。于是教師初步制訂了這樣的目標:“小組合作,模擬之前的學習方法(資料輔助法,借助背景資料等進行探究;藝術表達法,通過繪畫等表達閱讀之后的心情;等等),自主賞析現(xiàn)代優(yōu)秀詩歌《鄉(xiāng)愁》《這也是一切》《烏桕樹》?!币驗檫@一目標貼合學生之前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比較積極。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要求學生搜集優(yōu)秀詩歌并進行鑒賞,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教材設計活動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jù),是輔助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工具,甚至有時還可以起到提示、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時,要結合教材設計活動開展策略。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能夠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之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進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質量。
還以《輕叩詩歌的大門》為例。在開展本次活動時,教師先閱讀了單元導語。在單元導語的提示下,教師了解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明確了在開展實踐性活動時的目標和任務:要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要引導學生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在有了大的方向之后,教師還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其他資源。比如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有一個標簽提示:
用恰當?shù)恼Z氣表達出詩歌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
如果沒有教材提示,教師在組織朗誦活動時,可能只注意學生的停頓、重音等;甚至因為提醒學生有感情地朗誦,導致部分學生受到以前學習習慣的影響,會夸張地進行朗誦。但在教材提示下,教師會注意到這一細節(jié),在開展活動時更會著重強調要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誦。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在朗讀現(xiàn)代詩歌時,才能朗誦出那種獨屬于現(xiàn)代詩歌的優(yōu)雅。除此之外,比如,在引導學生合編小詩集時,教師還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引導學生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給詩歌分類。當然,教師也進行了適當?shù)耐卣寡由欤热绻膭顚W生從意象進行分類,從中心主旨進行分類等等,這都給了學生一定的啟發(fā)。教師依據(jù)教材設計綜合性實踐活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利用教材提示引導學生進行細節(jié)性的深入的探究,最終可以提高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二、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1.以學生興趣點,鑄就絢麗活動形式
盧梭曾經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時,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鑄就絢麗的活動形式。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為例。在這一綜合性活動中,學生首先要感受漢字的趣味性。但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漢字很有趣,然后要求學生搜集字謎,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先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在教學時,教師直接組織了猜字謎的活動。另外,在組織這一活動時,教師還設計了趣味性教學情境:模仿元宵節(jié)時的花燈會,鼓勵學生自主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大的掛在班級中,小的掛在自己的桌子邊上、鉛筆上等等。教師則先搜集了一些燈謎,將這些燈謎掛在花燈上。有的花燈上有字謎,有的沒有,小組學生需要盲選。最終解得燈謎正確數(shù)量最多的小組則可以在班級中任選花燈,作為獎品。這樣的情境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為了鍛煉學生搜集字謎的能力,教師在自己搜集燈謎時,特意減少了數(shù)量。學生在燈謎游戲中沒有得到滿足,在教師提議搜集燈謎時都舉雙手同意。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既開心地參與了活動,還在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另外,在搜集整理漢字資料時,教師也鼓勵學生設計成漢字卡片、卡通形象等具有趣味性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設計絢麗的活動開展形式,使學生在探究中玩得開心,在玩中探究得開心,最終促進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以豐富問題庫,開展探究互動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在評價方式的設計方面,都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形成,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應該如何在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時促進這一學習方式的形成呢?教師可以豐富問題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促進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進行互動。
還以《遨游漢字王國》為例。在要求學生圍繞生活中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進行調查和探究時,教師就設計了問題串: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不規(guī)范的用字現(xiàn)象?請舉例;這些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給你帶來過哪些困擾呢?你認為這種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好嗎?根據(jù)你的調查分析,這種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哪個領域,出現(xiàn)這種用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用字不規(guī)范的影響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為什么?在這問題串的引導下,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比如,為了探究用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哪個領域時,學生就利用信息技術將自己調查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建模,然后對照模型發(fā)現(xiàn)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大多出現(xiàn)在打廣告方面,一些廣告人習慣用諧音字進行組詞。另外,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也出現(xiàn)了意外生成,教師還結合學生的意外生成進行了提問。比如,有的學生在調查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時發(fā)現(xiàn)國家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于是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用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觸犯了什么樣的法律法規(guī)?在探究這一問題時,學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并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時,有監(jiān)督舉報的權利。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意外生成設計問題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不僅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深化,最終使學生獲得了更高品質的發(fā)展。
3.以多元化主題,點亮實踐活動風采
單一的主題雖然有助于學生加強某一方面的訓練,但多元化的主題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時,可以設計多元化主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當然,為了落實多元化主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調查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對學生有充分的認知。
以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小學生活》為例。在分享難忘回憶部分,教師就設計了多元主題:最難忘的人、最難忘的事、最難忘的風景、從遺憾角度出發(fā)最難忘的事、從成長角度出發(fā)最難忘的事、從喜悅角度出發(fā)最難忘的事……在沒有主題之前,學生在探究時比較迷茫,乍然似乎想不起有什么難忘的事;但在主題的提示下,學生有了明確的想法。而且因為是多元主題,所以學生在敘述時也精彩紛呈。比如,最開始許多學生說的都是最難忘的事、最難忘的人;但在多元主題的引導下,有的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最難忘的可能就是學校的飯菜,因為真的很好吃。于是其他學生受到啟發(fā)和鼓動,說出最難忘的風景就是學校的大柳樹,總是幻想著上面住著精靈;有的學生說最難忘的事物其實是班級中的一次黑板報,因為那是自己第一次參與。教師設計多元主題,為學生提供開放的空間,促進學生積極交流與表達,最終營造了活躍的活動氛圍。
加強綜合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靈活地應用語文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興趣為支點,通過豐富問題庫和設計多元化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給予學生開放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進而促進學生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