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
但長期以來,我們一談教育,更多關(guān)注的只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視。事實上,一個人的成長,首先受到的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的教育?!梆B(yǎng)不教、父之過”,《三字經(jīng)》中的這句話,就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闡釋。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于一個人品德形成、道德養(yǎng)成、價值觀的培育和幸福人生的奠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記得參加工作以后,父親常對我說:“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這句話作為我人生的座右銘,一直陪伴我,是我工作和生活的標準線。父親的家教,讓我堅持以嚴謹謙和的態(tài)度為人處世,贏得了學生、朋友和同事的信任及認可。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教書育人時,我始終秉承將好的家風融入教學之中,教育學生要淡泊名利、不求奢華,提醒他們要學有所需、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比如,以愛心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的潛能得以激發(fā),并獲得自信的力量。對待一年級的孩子,更需要疼愛和耐心。為了培養(yǎng)這個階段孩子們的良好習慣,我會花大量精力糾正孩子們的語音、語速、語調(diào)和錯字、丟字、添字,與家長溝通交流,讓他們配合我的工作。我堅信,用我的言傳身教為學生營造謙虛好學、知足常樂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定能引導(dǎo)更多的學生成為追逐中國夢的時代新人。
作為兒媳,我時時用母親的這句話告誡自己:尊老愛幼,心存善心。我和婆婆相處近二十三年,從未紅過臉。每到周末,我都要回鄉(xiāng)幫婆婆種菜、鋤草和做飯,老人想吃啥就買啥以寬老人的心,讓她開心、健康。一旦婆婆有什么病痛和不舒服,我做到第一時間帶她去看病。我還把鄉(xiāng)下婆婆住的房子進行了改造,讓婆婆住得舒心和安心。在婆婆眼里,我早已成為她的女兒,盡心享受著天倫之樂。
作為母親,我遵循父母的教導(dǎo),將良好家風傳承下去。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時常讓他以姥姥、姥爺為榜樣認真做事、踏實做人,孝敬老人、關(guān)愛兒童,自立自強、遵規(guī)守矩。在這樣的熏陶下,我的兒子成長得非常健康樂觀,積極向上。小學期間的每年校運動會上,跳繩,跳遠,跑步,均獲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初中畢業(yè)時以總分全校第二的好成績考入了華師一附中學習;高考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知名985高校,并獲得了校獎學金和各項獎狀。春去秋來,寒暑更替,一轉(zhuǎn)眼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是二十二歲的大小伙子。二十二年的日子,有艱辛,有快樂,有擔心,有欣慰。我相信他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越走越穩(wěn)。
作為鄰居,我秉承“遠親不如近鄰”的古訓,做到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互相包容。我和鄰居們經(jīng)常坐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主動清掃樓道的垃圾,把公共衛(wèi)生當成是自家的任務(wù),時常幫助鄰居接送小孩上學、放學。如今,我們的鄰里關(guān)系如同相親相愛的一個大家庭,非常和諧與友好。
一路走來,我深刻感悟到:良好家風是一個個包含著孝義、忠誠、勤勉、節(jié)儉等善舉行為。只要我們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個人生活小事之中,就一定能培育出良好的家風,為社會文明進步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市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