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勇
(四川省三臺縣中太畜牧獸醫(yī)站,四川 三臺 621102)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雞鼻腔黏膜發(fā)炎,流鼻涕,眼瞼水腫和明顯噴嚏為主要臨床癥狀。本病的發(fā)生與養(yǎng)禽業(yè)抗生素濫用、氣候異常變化、養(yǎng)殖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差有明顯的相關性。目前尚無有效的菌苗進行防控,抗生素治療后病情反復甚至產生耐藥性,促使本病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流行,且嚴重影響?zhàn)B禽業(yè)健康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復方制劑“鼻炎克”治療副雞嗜血桿菌的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將某轄區(qū)內存在傳染性鼻炎典型臨床癥狀,并經實驗室檢測確診為傳染性鼻炎的病雞60只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各30只,兩組對象性別、年齡、體重等指標、飼養(yǎng)管理方法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復方新諾明粉(安徽康牧獸藥飼料有限公司,獸藥字(2013)120046020,100 g:磺胺甲噁唑8.33 g+甲氧芐啶1.67 g),10 g/kg拌飼內服,連用3~5 d。
試驗組:鼻炎克方劑組成黃芩20 g、知母15 g、柴胡15 g、辛夷10 g、蒼耳子10 g、桔梗5 g、炙甘草5 g,煎煮后讓試驗雞群自由飲用,重癥者滴服,連用3~5 d。
兩組雞群給予相同的飼養(yǎng)管理,保證室溫26℃,空氣濕度60%~70%,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安靜無應激因素刺激。
在治療后1周內記錄雞群的痊愈率和死亡率。
使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試驗組對象治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死亡率3.33%,低于對照組23.3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象臨床治療無效率分別為3.33%和6.67%,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對象治療效果比較[n(%)]
在養(yǎng)殖過程中圈舍通風不良、雞群擁擠、寒冷潮濕等多種因素造成雞群抵抗力降低,極易發(fā)生副雞嗜血桿菌感染。病雞鼻腔發(fā)炎、流鼻涕、臉部腫脹和打噴嚏等癥狀明顯,剖檢病雞,典型病變?yōu)楸乔火つこ始毙钥ㄋ匝?,黏膜充血腫脹,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竇內有滲出物凝塊,后成為干酪樣壞死物,有時可見肺炎和氣囊炎[2]。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鼻為肺之竅,目乃肝之竅,鼻、眼病變?yōu)榉胃喂δ苁д{所致,風邪傷及肺肝,最易侵犯畜禽頭面部,故出現眼、鼻腫脹,呼吸不暢等癥狀[3]。
本次研究組對象使用自擬方劑“鼻炎克”,方中黃芩性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知母性寒,味苦、甘,歸肺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作用;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陽,辛夷辛溫,入肺經,具有散風、通鼻竅的作用;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經,可風濕、通鼻竅、殺蟲;桔梗性平,味苦、辛,歸肺經,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炙甘草性溫,味甘,歸肺經,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調和諸藥,令君臣佐使各司其職。綜上可知,“鼻炎克”方劑可使肺肅正常,肝氣生發(fā),營衛(wèi)之氣充盈,風邪不能干也。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芩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尤其對上呼吸道細菌感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低劑量的黃芩提取物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提高機體抵抗力;知母解熱、鎮(zhèn)痛、消炎和利尿作用;柴胡具有抗炎、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鎮(zhèn)咳及減輕肝損傷和抗菌作用;蒼耳子可抗微生物感染,抗炎鎮(zhèn)痛;桔梗的根、莖、葉、花和果實均有非常顯著的祛痰作用,桔梗提取物及桔梗皂苷給大鼠或豚鼠腹腔注射均有鎮(zhèn)咳作用;說明該方劑治療雞傳染性鼻炎能夠抵抗微生物感染,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4-6]。但是在用藥治療的同時,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雞舍內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勤通風,減少養(yǎng)殖密度,減少應激刺激,這也是保證藥物治療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鼻炎克治療雞傳染性鼻炎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可在臨床范圍內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