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英
摘要:從素質教育的視角出發(fā),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從知識的解釋與傳播入手,而且要幫助學生掌握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歷史基礎知識;同時,實現(xiàn)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歷史問題等多種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歷史思維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材料是培養(yǎng)學生多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基于這一點,筆者簡要分析歷史文獻資料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與此同時,結合初中歷史教學的相關實踐,探討如何合理利用中學歷史教材,以期對初中歷史教學有一定的幫助,推動創(chuàng)新實踐。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資料;教學作用
前言: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講授教材為主,但教材篇幅有限,書中描寫的史實較少,僅以教材為依據(jù)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難以滿足學生的相關學習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學資料,可以補充初中歷史教材的內(nèi)容,使學生對各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更深入、更具體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一、歷史資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常規(guī)教學模式中,盡管教師在進行一些課余活動的同時,也能講解歷史知識,但是總體來說,課堂教學還是基于對知識點的講解與灌輸。不但課堂氣氛較為單調,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也較差,常常出現(xiàn)“學生喜歡歷史而不喜歡歷史課”的尷尬局面,這樣就容易打亂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利用歷史材料進行課堂教學,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可以把與課程內(nèi)容有關的歷史材料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有時還可以播放錄像、介紹歷史片斷、圖畫等等,讓課堂學習更生動、更有趣味,更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向學生提供各種史實資料時,教師也可主動與學生互動,或組織學生圍繞歷史資料、教材知識等提問、討論,使課堂學習氛圍更輕松、融洽、活躍。這樣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是非常有益的。
2.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初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往往比較消極。不管是上課、下課,他們都比較習慣根據(jù)老師的安排和要求完成相關的學習活動,很少是自己想去做。這種學習方式與態(tài)度,學習效率自然就會顯得很低,但是,合理利用歷史材料,教師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習慣的學習方式。除了向學生提供各種歷史材料外,鼓勵學生從歷史資料中抽取有價值的資料,用它來核實、了解歷史知識,深入分析有關歷史問題,不但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解題能力的發(fā)展、歷史思維能力等,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運用各種歷史事實,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學習,最終實現(xiàn)全面歷史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3.降低歷史學習難度
盡管初中生歷史學科知識的內(nèi)容較為簡單,但對于那些缺乏歷史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特別是在面對一些泛泛而談的知識困難時,仍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中學生容易發(fā)生難以理解的情況。利用史書進行課堂教學,能結合每堂課的內(nèi)容,向學生提供更為詳盡、豐富、多樣的史料,使學生對所學到的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給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留下深刻的直觀印象。通過這種方法,即使學生每次上課之前都不知道所學的歷史知識,在詳盡的歷史資料的支撐下,對知識難點的理解難度將大大降低。
4.擴中學生的知識面
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學資料作為聯(lián)系歷史和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媒體,經(jīng)??梢园l(fā)揮學生拓展知識的作用,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無疑是十分有益的。第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選取的史料,雖與課本內(nèi)容有密切關系,但內(nèi)容較為詳盡、豐富,使學生能夠掌握課本上所不能涵蓋的歷史知識,這種課外歷史知識的積累是學生拓展學科知識的有效途徑。第二,就歷史書籍而言,歷史資料也很全面,不管是政治、經(jīng)濟、軍事,還是文化、技術、天文,只要和教科書上的歷史知識有關,都會將之列入相關史料。最終,如果史書中的某些內(nèi)容能引起學生的好奇,促使學生在課下主動地學習有關的歷史知識,那么學生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5.認識到正確的價值導向
相對于課本的內(nèi)容,歷史教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往往更為完備。它可以綜合反映歷史人物的緣由、結局、歷史人物的事跡和性格。在知道了有關課程內(nèi)容的歷史信息之后,老師可以直接提供,只需稍微引導,把史實結合起來,有效地概括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背后的重要真相,有了這一理論依據(jù),就會逐漸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xiàn)思想道德素質的持續(xù)發(fā)展。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史料的對策
1.關注收集和挑選歷史數(shù)據(jù)
中學歷史教材內(nèi)容豐富。要把歷史資料應用于課堂教學,首先要注重搜集、積累歷史資料,同時要從豐富的歷史資料中選取適當?shù)臍v史資料,在此基礎上,可以保證對歷史資料的選取既符合教師的教學要求,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資料搜集方面,還要加強日常工作中各種史料的積累,包括史家著作、史書、相關學術論文、輔助教學資料、歷史期刊、歷史影視、紀錄片、文物圖片等。要從渠道中選取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建立史學專業(yè)資料庫,以備有關教學之展開。
但是,由于歷史教學要尊重歷史事實,在搜集史實時,也要力求學生對史實有較深的認識,在搜集史實時,也要堅持真實性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多地選取各種史實,或以史實為依據(jù),評判其它史料的真實性,不可選用與歷史事實不符的歷史資料。
在歷史資料的選擇與使用上,教師要依據(jù)課程內(nèi)容上的重點知識、難點進行相關史料的選擇,同時要嚴格控制其理解能力和難度,以防止史料的呈現(xiàn)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不能讓學生了解歷史,尤其要避免選用大段文言文。另外,在選取歷史資料時,也要注意趣味,盡可能選用生動有趣、學生關注較多的歷史資料,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歷史史學。
2.合理設置歷史資料
盡管中學歷史教材是中學歷史教材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但是它并不能代替課本的核心位置。要正確使用歷史資料,教師還要從教材內(nèi)容出發(fā),設計出史實,選取適當?shù)臍v史資料顯示方法和時機。對于顯示時間的選擇,教師要盡可能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感到迷惑或好奇時,自然地引出相關的歷史材料,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需要,確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協(xié)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難點的了解。
3.設置、調查問題的靈活性
在素質教育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利用歷史材料,教師還要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服務,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相關史實,設計合理的探究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探究式學習活動,達到各科鍛煉。舉例來說,在學習早期殖民掠奪一課時,老師就可以把他們的歷史記錄提供給學生,如哥倫布這樣的早期探險家,以及那些早期被西方殖民者掠奪的史實。有文獻記載,可以提出疑問:像哥倫布這樣的探險家是英雄還是強盜?以此為基礎,透過實際史實進行深入探討,學生不但能認識大地理發(fā)現(xiàn)時期西方人探索新路線的客觀認識,也能在此過程中認識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唯物論。
結語:總而言之,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是引導學生正確價值取向、擴大知識視野、分析難點等方面,都可通過史料進行。但是,要使歷史資料有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教師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以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廖石金.探討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細節(jié)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34-235.
[2]王樹威,王福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1):56-57.